陶转卫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出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管学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发展过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但需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培养,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开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数学分析能力、逻辑推理技能、运算能力以及抽象思维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难点部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数学认知构造,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想要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行业随着时代发展的提出,教育行业各部门需要共同探索。教师通过高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定向思维的束缚,将学科知识转换成人文知识,书本理论内容转变为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新型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革新,促进学生发展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全素质人才。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新课程的推出,教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重要教学目标注意,高中数学学科也不例外。高中数学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学生自身具备复合时代需求的优良品质以及综合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光是学生的成绩,也包含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开展教学时,需时刻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内容。数学学科是一个融合了推理以及罗辑思维的复杂学科,占据着高中学科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高中教学中备受瞩目的学科之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征来看,教师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特点进行学科的讲课,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时间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能力,深入学科进行探索研究。
二、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措施
(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加强学生的人文培养。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比如,教师讲授不等式课程时,应先讲解不等式方程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数学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应用。学生能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并将其应用在数学问题处理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添加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数学问题,进行问题处理时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推动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组成部分中,创新能力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制定符合时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并将核心素养融合进自身的教学中。教师开展高效的素质教育同时,提升學生发展空间,学生能够保持不断进步发展的状态。比如,教师进行抽象几何教学时,应该转换自身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几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思维,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有所限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辅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数学几何内容全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直观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解。还可以创造机会进行师生讨论,不但能够增进师生关系,教师也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方法,从而展开高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学生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属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培育时,也需要针对学生生活中出现问题进行解决,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时,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身想法,和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意识,通过合理科学的数学思维进行问题的处理。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教师开展核心素养培育活动时,将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依据,不断革新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核心素养,教师教学课堂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讲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数学知识并进行总结归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成满足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09):35-36.
[2]林自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广西教育,2018(06):71-73.
[3]苗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8,754(18):54-55.
[4]米秀旭.基于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J].上海中学数学,2018(z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