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晴 文淇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过去常常是以传统职能型管理体系为主要框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跳出框架,进行变革。人力资源三支柱是对人事框架的重新界定,通过专家中心、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共享服务中心这三个支柱搭建起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框架。然而,目前应用的企业仍在少数,主要以大型企业为主。通过探究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利用人力资源三支柱对大型企业人事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三支柱;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 引言
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相对缓慢,还处于传统职能型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职能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传统职能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着理念陈旧、体系落后的弊端,而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有效发挥。为化解人力资源与商业需求不紧密的问题,重塑人力资源价值,一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与实践模式HR三支柱模式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以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管理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我国许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
2 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源三支柱概念
David UIrich教授在1997提出了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将人力资源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和共享服务中心(SSC)。该模型通过将人力资源中的人力资本工作与事务性工作进行分开处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条理。近年来,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传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尝试引进入力资源三支柱模型来实现人力资本增值。但在三支柱模型本土化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存在诸多问题。
2.2 人力资源三支柱国内应用研究
梳理相关文献可知,国内的HR三支柱模式目前还是处于成长和试点阶段,实践企业较少,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进行了改革。己有专家葛明磊博士关注了HR-BP人才培養问题、马海刚(腾讯公司人力资源平台部总经理)的文章聚焦于HR-SSC。研究表明HR三支柱模型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战略调整、人才管理以及方案实施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魏纪芳(2020)认为目前我国实行人力资源三支柱的主要阻碍在于观念转变困难,一味照搬西方模板,将模型生搬硬套进现有体系,效率上并不能获得提升。张国顺(2018)认为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本土化后的使用群体主要为互联网企业与新型服务型企业,传统企业应用较少,间接说明传统企业人事管理不够灵活,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3 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1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跨国企业,主营业务包括供应信息通信的基础设备和智能终端。华为由一家小型的通讯公司发展成为跨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也经历过多次的变革。1996年,随着华为企业规模扩大,任正非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性,成立人力资源部,将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事务性管理转化为职能性管理。2009年华为意识到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和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启用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员工发展。
华为企业经过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的变革,三个部分的定位清晰,HRCOE作为专家负责战略、政策的制定,HRBP负责方案的实施,HRSSC则为流程执行提供平台。通过这套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华为探索到更好的方式助力员工成长。
3.2 腾讯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近年来,腾讯的快速发展和员工队伍的壮大给腾讯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口新月异的互联网行业,腾讯也在不断的探寻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凭借这“大公司平台+小公司精神”的理念,腾讯将组织架构升级成为事业群制,成立了七个事业群。要实现事业群制的自组织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10年,腾讯正式提出采用人力资源三支柱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将人力资源服务升级为产品化服务,将员工看成客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交付,关注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的价值,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消除传统员工是“工具人”的思想。
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队伍也会相应增加,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时候会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随着企业发展的现状不断变化革新。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性规划的同时,也应该把规划战略落实实施,为员工提供舒适的服务,以员工价值为导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间接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作为一个新兴模式,将战略到实施的过程全盘尽收。华为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三支柱模式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规模。腾讯将人力资源服务升级为产品化服务,将员工视为客户,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照顾到每位员工。
作者简介
游子晴(1998.08-),女,福建南平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文淇(2000.09-),男,贵州铜仁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项目基金: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制造型企业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的胜任力特征构建”(项目编号:S20191053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