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当前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的生活,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孩子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必须要从小建立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及幼儿园应结合有关教育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本文主要从中班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角度进行切入,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致力于提出有利于中班幼儿建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班幼儿;环保意识;行为培养;行动研究
环保是近年来全世界都在推崇的一个概念,是立足于当前世界环境恶化的状况,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都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真正认识到社会意识形成的重要意义,真正发挥思维层面上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环保的最终目标。
一、幼儿教育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主要是面对学生前儿童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启蒙思想,让幼儿发现学习的兴趣,尽力对外界的好奇心,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能够有简单的社交及表达能力,幼儿教育在我国逐渐被重视起来,近年来更是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国家重视幼儿教育是认识到了幼儿阶段在整个人生当中的要作用,在幼儿时期积极挖掘各种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于国家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发展的起始阶段就是幼儿时期,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幼儿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必须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对于人类今后延发展来讲非常重要,如何将环保问题与当前幼儿园教学的实际相联系,提出有利于幼儿园思维教育发展的策略,是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階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意义,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进步意义非凡。
二、环保的迫切陕与环保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等生态问题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保护环境,人类的最终结局一定不是所期盼的那样的,江泽民同志曾说“环境保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积德的事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加快了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更大的环境问题,废气废水废物成了严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逐渐下降,绿化被破坏,水质污染,这都是我们所能真切感受到的,是发生在身边的,环保不是一个人的任务,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是需要全人类参与进来的伟大工程,是一场全人类的自救活动,环境质量与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密切相关,所以必须注重环保,环保也成了21世纪的全人类重要任务之一,必须为了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环保教育是强调一个全民参与的思想理论的教育途径,包括学校内的教育和社会上的风气教育,道德规范的形成,学校的教育可以从各个教育阶段展开,近来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都是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素质组成中的一部分需要被重视起来,通过日常教学中对环保意识的渗透,以及专门开展与环保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中强调的是对幼儿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是社会的需要。中班幼儿有他们特定的年龄特点,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去调动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了解这位世界的愿望,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环境保护,对我们而言的重要意义在于什么。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是希望全民参与,首先形成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而后发自内心的愿意参与到环保这项事业中来,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为我们生存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三、幼儿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培养策略
1.幼儿园与教师应当加强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幼儿期是成长的敏感时期,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这个阶段所学习到的东西将是整个人生中记忆最深刻的东西,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与教师所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教师的行为和教学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与教师都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加强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将之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使之成为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由于在幼儿时期接收到的知识以及经验都是作为基础性质的经验积累,所以应该有具体的事件作为载体,比如幼儿园有固定的规则设置,以规则的形式去推进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心理生理状态进行观察,根据他们的接受情况去改进规范或者是逐步提升幼儿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幼儿的理解和激发学习热情,用行为规范的形式来强化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印象。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选择教育方式,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可以将环保意识贯穿到各种小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于遵守规则,自觉保护环境的幼儿给予奖励,比如小红花等,对于不遵守规则,破坏环境的幼儿要进行批评,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注意态度要温和。
2.家庭父母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与其他时间不同,幼儿时期主要是靠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依靠自身的经验获取渠道,总结形成成长机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想实现幼儿环保意识的早期形成,就必须注重家庭父母的作用,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可以从不浪费水,不乱扔垃圾开始,比如在家中,吃完的食品袋一定要随手扔到垃圾袋里,孩子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带着孩子出门的时候,乘坐地铁等都将自己产生的垃圾装到袋子里然后扔掉,不影响他人正常的活动与公共环境卫生,家长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去一些自然环境保护区当义工,自觉清理垃圾,保护环境,给孩子讲保护环境的优势和重要意义,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一些基础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结论
对于幼儿来说,所有的意识形成都离不开父母与教师的共同教育,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需要从小培养环保意识,中班的幼儿相对来说有自己简单的认识,能辨别一些简单举动的正确性,会更愿意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所以对于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教育要注意言传身教,幼儿园和家庭因素都要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生活美劳——废物利用篇[M].美术出版社.
[3]环境教育论[M].环境科学出版社.
[4]小议幼儿园环保教育[J].学前教育文荟.
作者简介
王勤(1992.06-),女,江苏省苏州市,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