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2020-07-14 09:18欧迪琼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其次指出其所对应的三个实施环节,分别为教师设计“任务”阶段、学生探索“任务”阶段、师生评价议论阶段,最后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为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帮助学生学习特定知识点、组织学生探索学习方面有重要意义。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一)教师设计“任务”阶段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每个任务。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来设置任务;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软件基本功能的递进性;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探索新知识。这样逐步提高,并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学生探索“任务”阶段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点拨下,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任务的完成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师生评价议论阶段

学生的任务完成以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的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和熟练应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文件的基本操作”时,可将这节课设计为四个小任务,即(1)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学生的名字;(2)从别的地方复制一个文件到新建的文件夹中;(3)从别的地方移动一个文件到新建文件夹中;(4)删除文件。

(二)基于“任务”组织合作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为完成某项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也可以开展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解决问题,教师要促进学生进行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比如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电子小报”的任务,先把學生分成几个小组,同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小报的主题,然后把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小组的同学再分工,有的负责文字、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录入,有的负责版面设计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就可制作一份精美的小报。

(三)基于生活情境布置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从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者现象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在教学“获取、加工与发布信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基于“一周天气”主题,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运用电子演示稿制作幻灯片等,展示出一周天气情况。学习会为完成任务而产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在新旧认知冲突中产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四)发挥内容的建构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以具体明确的任务为教学主线,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例如在制作电子小报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有关“端午节的介绍”为主题的任务,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电子小报的制作知识和技术,同时增加对于自己所在城镇的了解,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家乡的信息、照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整理的资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电子小报。而且开放性的课堂内容,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坚持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晓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10):44-45.

[2]  宋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9):103-104+120.

作者简介:欧迪琼(1987年—),女(汉族),湖南衡阳衡东,衡东县草市镇草市完小,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