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中类比迁移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2020-07-14 22:25刘柏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初中物理

刘柏林

摘  要:类比迁移是一种大幅度降低知识学习难度的方法,其体现在对已有认知经验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对新知的建构。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粗浅分析一下类比迁移法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类比迁移;探究学习

学习物理应首先从兴趣培养开始,物理教学强调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令其学会如何自主展开对知识的探究和建构,从而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思维的发散和迁移。那么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来进行类比迁移,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而且还能够极大限度地增加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停留的时间。

一、类比迁移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促进新概念知识的建构

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思考,而并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也更应该强调让学生自主经历物理知识诞生的过程,将这一系列的独特体验逐渐转化为经验和知识,从而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物理核心素养。可以说,学习是一种十分主观的,而且是需要建立在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的综合性行为,教师在其中的参与应该体现为对学生的启发、点拨和引导,比如引导学生从已有认知经验中提取有用有用新的信息,来实现与新知之间的对接和同化等等。例如,教师让学生思考一下“参照物的选取”对于“探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相对性有什么意义?”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身高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进而使学生发现人的身高是以地面这一同平面为参照的,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的,该过程即为类比。

2、提升与发散学生思维

类比迁移的实现需要依托于教师的精心启发,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实现正确的类比迁移过程,得到答案。一般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线索,该线索可以是新知概念的一个特征,也可以是其所属的某一类别,如此学生即可根据线索来探寻与之相关的已有认知经验,在类比的过程中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得出其本质属性。此外,类比迁移的过程还需要教师多启发学生发散自身思维,大胆运用联想来实现对目标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在掌握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电流表改为大量程或是欧姆表,尝试是否依旧能够进行实验。

3、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类比迁移是通过调动已知来进行与未知的连接,从而完成建构,同时还能够明确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深对于目标概念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同样地,教师在最终复习阶段仍然可以运用类比迁移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以一带二提高巩固强化效果。

二、从生活认知经验中出发的类比迁移

经过类比迁移后的物理知识会更加具象化,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吸收。相应地,学生也能够形成十分主观的物理思维,这显然对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1、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出相关联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搜寻问题

在选择类比思考方向时,教师要注意尽量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内容,这样学生再去探寻二者之间的联系便能够比较轻松,反之盲目性较大。

3、直观类比

教师通过图表或其他形式来为学生详细列出两个问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

4、明确区分

源问题毕竟与目标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现象,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但其本质区别也同样存在。所以考虑到思维定势,教师要先指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从而避免学生将源问题中的某些特征也归纳到目标问题之中。

源问题与目标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势,应当先为学生点明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避免最后将不同的特征也归纳为一类。例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时,教师在一开始可以先为学生呈现出几种比较常见的串、并联电路,接着引导学生针对“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展开思考,并引入水分子、点河图、水流以及电路图等因素来辅助学生实现类比迁移,在探究過程中学生会发现水流的流动过程与电荷在电路中的运动是十分相似的,进而完成对电路特点的推导。

三、知识与知识间的类比迁移

初中物理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知识虽然并不繁杂,但也足够形成一个一定规模的知识体系,加上一些知识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选择类比迁移来实现整合和归纳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内部来进行类比迁移,明确目标知识的属性特征,然后通过问题来找寻与之相关的概念知识,完成类比,最后在巩固的过程中回顾思维的类比过程,完成对旧知与新知的区分,实现迁移。

例如,在“速度”相关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而引发思考“如何才能对两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限制条件入手,根据情境学生认为可以限定相同距离,来比较二者到达终点所用时间的长短,也或者可以限制时间来比较二者行驶过的路程长短。此时教师可以再通过疑问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快慢?”进而引出速度的概念,并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对于速度原概念的追溯过程中,从而结合路程与时间这两个条件来认识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与经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即为速度。物理意义即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而在接下来的功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速度与功率进行类比,实现迁移。

综上,任何教学设计只有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经验和水平出发,才能够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即能够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课堂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让学生时刻能够感受到自己学习的物理是有用的物理。

参考文献

[1]  顾克.巧用类比,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10-211.

[2]  王晓燕.试析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21.

[3]  吴晓雯.基于类比迁移的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分析——以“测量电压”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04):19-20.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初中物理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