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楚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获得广大民众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泉。进一步厘清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上的契合相通之处,不断汲取楚文化的精神养分,为涵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楚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弘扬中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把握楚文化与社会主义以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对我们涵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楚文化是由楚人及其先民所创造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楚人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
楚人一直在强国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在穷山僻壤中奋发图强,在夏、商分崩离析之际离开故土,南迁南蛮之地,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团结奋斗的精神,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发展成泱泱大国。楚国有很多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楚国江河日下之时写下很多忧国伤民的诗辞,最终在楚灭亡之时,怀恨投汨罗江以死明志。楚虽被秦国所灭,但最终暴秦的统治还是被楚人的后裔所推翻。由此可见,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薪火相传。
2.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在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楚人有博采众长的开放气度。楚国在建国之初,学习周朝的政治制度,采用华夏的语言文字;在冶炼方面,学习中原华夏的青铜铸造技术并加以改革创新;水利方面,综合利用南北农业文化的精髓;铸造方面,向邻国随人学习。甚至楚人亦有向西方人学习,“蜻蜓眼”便是最好的例证。
3.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
在夏、商交替之际,楚人及其先民不满足于跟在先进民族和先进文化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艰难困苦中顽强的求得生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毅然而然的离开故土,辗转至荒无人烟的南蛮之地建立荆国,也正是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了楚国的立国之本,成为了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
4.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在楚文化的成长历程中,楚人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长处并不断创新。例如:青铜器的铸造方面,充分运用扬越和华夏的青铜冶铸技术,创造性的发明了楚式陶器——楚式鬲;铁器制造方面,开创了铸铁柔化工艺的先河;漆器制造方面,独创了黑漆镶嵌工艺和夹纻胎工艺;行政机构设置方面,首创了县制;文学创作方面,庄周散文,骚体诗歌 均属首创。正是因为楚人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刻意逐奇,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具有鲜明地民族特色的楚文化。
5.注重诚信,和谐共生的包容精神
在历史上,楚人季布一诺千金广受称赞,充分体现了楚人言必信行必果的思想。楚人重诺主要表现在楚人忠诺于国、诚信待人、敬诺于职和精诚自守,同时他们崇尚自然之道,讲求道贵中和,尊重自然规律,休养生息;主张和谐万邦,热爱和平;强调政通人和的为政之道,把贵和的社会伦理道德纳入自己的行为规范之中;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讲求以和为贵。楚人把以和为贵的思想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和谐、风俗和美、家庭和睦、性情和顺、和气生财、家国和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等,这也是我们追求和倡导楚文化贵和思想的初衷。
三、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相通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楚文化所凝结的旗帜鲜明的爱国特性、开放融合的民族特性、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崇公奉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和合共生的和谐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都有集中体现。
1.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同一性
(1)以“立国兴业”为价值主轴
西周时期,楚人熊绎受封立国之时,只是一个偏僻在荆山,方圆不足百里的小邦,被中原华夏各族蔑称为“荆蛮”[1],连参加周朝盟会的资格都没有,可谓地僻民贫,势弱位卑。楚人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的求生存,不惧战火纷扰,在荒无人烟的南蛮之地辗转栖居,从一个弱小的部落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奋发图强、发展生产、开疆拓土发展成为一个泱泱大国。楚人之所以能从弱小变为强大,创造出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实现国家的发展繁荣,这既是楚人筚路蓝缕、百折不饶、图强图兴的艰苦奋斗精神,也是楚人矢志不渝实现“立国兴业”的价值目标。[2]
楚文化中彰显的楚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吴起变法图强的改革,楚庄王励精图治的治国之策,都体现出了楚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思想。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所倡导的富强理念在价值目标上有契合相通之处。
(2)以“社会治理”为价值追求
楚人是极具创新精神的中华先民,对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他们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人文和艺术六个领域进行治理,使得楚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在政治领域,楚悼王起用吴起进行变法改革,整治吏治;经济领域,整顿赋税,建设水利设施;军事领域,假邓伐申,围许救郑,发明连弩等。这一系列的社会治理措施,使得楚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实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在诸侯争霸的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国家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需要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不断加强社会治理,这与楚文化所展現的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在根本上也是一致的。
2.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同向性
(1)以“家国情怀”为价值导向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与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爱国精神绵延流传,在楚文化中更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如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以莫敖屈瑕为代表的崇武卫疆的楚国将士,以尹子文为代表的士族公卿,更有申包胥勇赴国难的爱国壮举,这些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更是融入纳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脊梁。楚人的家国情怀还表现在忠君爱国思想上,他们能在家国面临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国献身,为民族利益为斗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思想在思想精髓上与楚文化的爱国思想一以贯之,这种家国情怀和为国奉献的精神内涵亘古不变,而且楚文化中的爱国理念不仅为现代公民爱国提供了价值导向,更为当今社会爱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2)以“立信安身”为精神主流
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老子 第八章》第一句即說:“与善仁,言善信。”意思就是说与人交友要真诚相爱,说话要善于遵守信用。在楚文化的演进历程中,楚人重诺贵和的精神楚文化的一大亮点。在先秦著作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楚文化中信守承诺的精神品质,《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记:“季步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与楚。”楚汉相争之时,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流传至今,可见当时楚人对重诺守信的重视和赞赏程度。[4]楚人以诚立身,不仅重诺于国,诚信待人,敬诺于职,更讲求与善仁,道贵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楚人重诺守信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对公民个人的诚信、友善的精神品质一脉相承。新时代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融合发展,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不断彰显文化自信,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动力。
3.在价值准则上具有同理性
(1)以“和谐共生”为基本准则
楚文化中的和谐不仅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既止戈为武,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天人合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楚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讲究休养生息,这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价值观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楚人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让文化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他们学习中原的文字、语言和礼制,还学习中原的青铜铸造技术,学习巴蜀曲艺、丝绣、漆绘和墓葬,学习吴越的铜矿开采和冶炼技术。无论是民族还是文化,楚人都不排斥,并始终坚持和谐共生之道。在当代,我们始终秉承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核心价值追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致力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努力营造开放、包容、共享的社会环境,充分彰显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未来的责任担当。
(2)以“平等法治”为价值准则
在社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平等和法治,这与楚文化中关于正义、礼治的思想在价值准则上有相通之处。楚文化中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在很早就提出来了,屈原曾写的《正气歌》中,不仅包含了他饱含深情的爱国思想,也道出了他正义凛然的浩然正气。[5]礼治作为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能使人们产生羞耻之心,以不礼为耻。楚文化中包括学习巴蜀文化的墓葬制度的礼仪和风俗等,而后礼治逐步演化为法治,起到的作用相当于法律,即将道德礼仪法律化了。这与当今社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国家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继承性。[6]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将其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把握其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在其最深处寻找能够获得广大人民认同,引起大众共鸣,并最终能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才能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7],促进国家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 杨万娟,李杜红,曹诗图.湖北楚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意义与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11):71-74.
[3] 刘玉堂,刘礼堂.受命不迁 深固难徙——先秦楚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其影响[J].红旗文稿,2007(19):4-6.
[4] 张岂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思想理论导刊,2014(3):14-15.
[5] 骆飞莉.大学生荆楚文化内隐认同研究[D].长江大学,2019.
[6] 何道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荆楚文化的张力探析[J].荆楚,2016(03):6-8.
[7] 星梅.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J].理论观察,2019(07):54-56.
作者简介:董宇(1991— ),男,重庆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