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教学,倾向被动灌输教学、词句断章取义、选取虚实词背诵等教学方式,停留在浅显的阅读层面上,对于深度阅读不够深入,学生很难对主人公感同身受、体会文言文的价值所在。为此,本文通过从文言文人物传记深度阅读的前期教学策略、中期深入策略及后期有效强化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传记;深度阅读;思考
一、引言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基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文言文具有一定学习门槛,需要对实词、虚词进行理解应用,过分追求文言文浅显阅读,对词义断章取义容易降低学生学习欲,甚至是排斥文言文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文言文人物传记深度阅读习惯,成为各大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培养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导学生收集运用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让教学不再是被动传授知识,而是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二、深度阅读教学研究前期目标指导策略
2.1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思考
针对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深度阅读研究,老师在教学前要明确教学目的,并且围绕教学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到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学习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如何才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人物传记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先知道文章大概意思、理清文章脉络、提取主要人物进行人物分析、人物品格与现实结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其次,引导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设计教学,与学生讨论教学目的设计的原因,如通读全文的目的,让学生大概了解主要是讲什么人物,一般开头交代人物背景,与现代文阅读类似,开头人物介绍、中间人物经历的事情、结尾交代人物结局、歌颂的人物品质。教学设计流程安排的原因,通读全文-理清人物传记框架-针对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歌颂品质,如通读全文,目的找出框架: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针对主要人物分析有什么角度,可以怎么分析。
最后,解读文章的基础,与学生一起收集人物背景信息、作者写作的背景、体现哪些艺术风格,深度阅读离不开基础的背景阅读,如作者实际遭遇对文章人物写作的影响,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背景资料收集,教师可以设计部分关于怎么收集文章背景资料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收集基础资料。
2.2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分配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进行学习小组分类,分配不同学习任务,文言文背景介绍、作者介绍、文中人物当时的实际遭遇、文章主要体现的文学艺术、人物品质与现在相结合,针对这些人物教学生怎么去找资料完善,通过教导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所需要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如针对文言文背景介绍,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补充,更多地是学生思考,说出关于背景资料收集的过程、小组讨论的结果及个人的理解。
三、中期深入人物经历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在参与基础解读后,对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已经有大概的理解,接着展开深度阅读,带着个人思考再次阅读,理解主人公的遭遇,清楚知道主人公做法背后的深层原因,带着批判性的角度来品读文章,针对主人公某些行为自己是否认可,不认可的原因是什么,达到感同身受的目的,比如若是文中人物自己会怎么应对这种情况?通过代入人物进行深刻理解。
学生在充分理解人物特点、遭遇后,对作者的遭遇、情感、行为、处事结果进行历史辩证分析,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行为是怎样的,是否值得提倡,若是在现代作者又会做出什么行为呢?作者好的做法可以怎么实际应用到生活中。通过设身处地了解作者感受,如今结合批判性看待作者的做法,提取出好的行为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四、后期结合生活有效强化策略
文言文人物学习,不仅是理解、应用答题,更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把学习到的思想观点、人物分析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去,从而达到文言文影响生活的目的。文言文作为人类瑰宝,在语文学习中占比分值大,教师应当通过课程有效设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古今人物的行为比较分析,得出不同的看法。学生基于不同的阅历、知识储备,通過多角度思考对比,往往得出不同的观点,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如作为文章的扩展阅读,座位问题,古代对于座位与现在人的看法,结合《鸿门宴》刘邦的座位,学生的思考是怎样的,给出自己的答案及思考过程。或者对文中人物一些好的做法进行分析,通过讨论总结,在不动声色中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文言文在答题及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一种文言文也可以让生活更便利的思考,大大增加文言文的实用性。
五、结束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深度阅读,不应该仅以答题为目标,更应该找出文言文的实用性,增加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形成一种原来文言文也可以如此实用的想法。为此,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上与学生形成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精心安排具有可行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为了考察学生理解应用的程度,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进行知识巩固与应用。
文言文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词句解释、背诵,机械式灌输知识,应当是更好运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断章取义、浅显阅读,教师可以将深度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与类似的现代文阅读相比较,从而突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群.高中文言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吉林省白山市第二中学,学周刊,2019.
[2]邹修香.文言文教学思判性阅读策略的选择.金湖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作者简介:
滑璐璐(1981.12-),女,汉族,籍贯:河南偃师,本科学历,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阅读技巧,工作: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