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全或无”的眼光看待教育

2020-07-14 20:43马媛媛
好日子(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自主发展

马媛媛

【摘 要】李建君女士在培训中说到“真正公平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教育”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她对儿童个性差异做了深刻的阐述。她说,儿童在相似的发展进程中有其自身的发展大纲,儿童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發展速度等方面。这让我想到我们在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注重的是孩子对知识的获得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3-6岁儿童的共性特点是兴趣与情感引发学习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与孩子的兴趣、情感达到链接的程度,决定了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情况。

【关键词】发展;个体差异;自主

2019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与组织指高级研究班”为期4天的培训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板块。一是参观了四所公办幼儿园,包括上海市陈伯吹实验幼儿园;上海市实验幼儿园;上海市静安区彭浦实验幼儿园;上海市浦东新区尚东之星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办学理念、办园特色及办园经验、观摩骨干教师特色教育活动、参观幼儿园游戏特色环境创设。二是,听取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幼教负责人徐雅萍女士的关于《区角活动中的案例解析,透析操作路径》的主题讲座;听取上海市著名特级园长李建君女士《关于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与调整原则》的主题讲座;听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园长毛美娟女士的关于《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讲座。本次培训紧紧围绕区角活动这一主题展开,既有理论上的分析指导,又有实践的体验感受,让学者们更加细致、深刻、全面的了解到目前中国最前沿的幼教发展理念,关注幼儿的需要,顺应幼儿的发展。

李建君女士在培训中说到“真正公平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教育”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她对儿童个性差异做了深刻的阐述。她说,儿童在相似的发展进程中有其自身的发展大纲,儿童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发展速度等方面。这让我想到我们在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注重的是孩子对知识的获得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3-6岁儿童的共性特点是兴趣与情感引发学习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能与孩子的兴趣、情感达到链接的程度,决定了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孩子能与教师达到很好的互动,我们就以为孩子的经验到位了,接着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孩子是被教师和同学生拉活扯的带走,所以集体教学从某种层面上说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了阻碍。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被称之为高结构教育活动,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低结构教育活动,前者以教学为主,后者以游戏为主,前者的是教师预设的,对幼儿施加影响,后者是儿童自发的,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对于3-6随岁的儿童自主学习的理解,徐雅萍女士在讲座中提到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一是独立性。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的左右,以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动机独立完成学习内容;二是主动性。孩子表现出积极的状态去接触学习的材料和内容;三是选择性。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这样的学习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参观几所幼儿园这样的教育在我眼前展现的淋漓精致。看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那种专注思考、认真记录、反复试验等等场景让我感动,让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的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工作的吗?用探索创造的方式学习技能是获得知识技能的最佳方式,培养了孩子观察模仿能力,探究创造能力、合作分享能力、反思评价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满足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需要的。

顺应孩子的发展,尊重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鼓励孩子在尝试中总结经验,形成个人的经验体系。那么,是不是集体教学就被完全取代,就可以忽视或者弱化呢?这个问题又让我陷入新的思考,我们观摩了三堂集体教学活动,我发现大部分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实际上很难做到,孩子还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陈伯吹幼儿园的陈老师执教的一堂音乐表演课《猫鼠之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陈老师说同样的教案,针对不同的孩子她有不同种上法,因为内容的推进和延伸一定是基于当下孩子的状况,课程的领域目标一定要和孩子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一堂课是可以挖掘出许多不同的教育价值,这就对教师的教育管理、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越是让幼儿更多的去自主地去探索、自主选择,那么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就越大,活动内容、活动目标的可变性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力基础,对孩子提供适合他们自主管理,自主选择,自主教育的情景内容,应该首先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只有将这些问题都判断的比较准确了,才可能向幼儿提供结构化程度比较合理的活动,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单纯以追求学生自主学习为外在形式,可能会造成一片混乱的课堂,或者我们以精心设计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可能会让课堂一片萎靡。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教育活动和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向幼儿提供各种“结构化程度不同”的活动,换句话说就是结构化程度不同的活动不是只有高结构、高结构两种,而是无数种,两种活动在幼儿不同发展阶段,都应该有相对合适是共存比例,我们应该用“非全或无”的眼光看待教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让我对学前教育有了更深了认识和了解,让我有信心和力量在教育之路上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自主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