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需要教师加强重视,转变过去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根据语文教学需要,合理制定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关心他人,认真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从而实现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教育。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重点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责任意识;教育理念;个人素养
责任意识是我们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需要引导教师们的重视,积极进行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利用各种教学知识对学生展开熏陶,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激发,让学生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需要教师积极展开教学指导,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熏陶教育,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一直都是占据主流,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应对考试为主要目标,学校和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素质能力的教育,使得学生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进步。责任意识就是现代阶段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利用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学习各种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近些年来我国信息网络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给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本身自制力不足,对于各种思想的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不良思维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各种道德思想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课堂动力,让学生对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认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教育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具体策略
1.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加强对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视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对小学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改革,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积极进行对学生综合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课程中教师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视,积极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指导,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体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责任感的形成。
2.结合教材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冀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中《会植树的鸟》这一课时,老师也向大家先向学生介绍一种鸟“会植树的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文的阅读,边读边想,看看都读懂了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些会植树的鸟的寿命只有三年,但老的一代死去了,新的一代又会跟来种树,这些鸟为大自然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3.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熏陶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工具创新情境,通过独特的情境进度学生的吸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熏陶感染,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冀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中《自然之道》这一课时,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奧,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可以先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然后利用多媒体视频将课文中的各种情境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案例进行学习体会,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教师转变过去教育理念,加强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各种教学方式,实施对学生的责任熏陶,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J].郭美娟.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2]试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J].牟宪君.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J].左文君.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