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验式德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与有效应用分析

2020-07-14 02:34王雅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有效策略

【摘要】体验式德育活动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意识和理念,在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后,也就理清了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必要性,同时,对症下药,找到增强体验式德育活动实效的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体验式德育活动  现状分析  有效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构建中学生体验式德育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04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62-01

“纸上得来终觉淺,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学习都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高中德育教育也是如此。高中德育教师不仅要把相关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行为自觉不自觉地遵从道德规范,最终使德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德育教师就必须有效地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德育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一、高中体验式德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体验式德育活动开展有利于引导学生把外在的德育理论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追求,美化自身形象,陶冶自我情操,相比之下,传统的德育教学就存在一些问题。

(一)德育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新课标要求脱节。

传统的德育课就是教师对知识或者是理论层面上的一种灌输,这种授课方式有两个弊端:一是面对教师喋喋不休的“假大空”的说教和枯燥乏味的黑白文字,学生对德育课兴趣不浓,甚至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部分人对德育教育的关注点不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德”感悟了多少,而是成绩的高与低。这也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有才无德”的“危险品”,防不胜防地出来危害社会。基于以上两点可见,我们的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转变,只有教师率先转变了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人们对德育的错误认识,同时认清德育的本质,我们的德育工作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学校的德育教学与家庭教育理念在高度上脱节。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教学活动,力争塑造学生“真、善、美”的灵魂,可是这种努力却经常在学生回到家后变得苍白无力。每个家庭的境况不相同,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如果学校的德育理念不顾家庭情况“一刀切”,或者家庭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德育理念不相符,在高度上脱节,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将是寸步难行。例如,学校教育学生要讲文明,不说粗话,脏话,但是学生回家面对的却是家长张口闭口的粗话、脏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家长耳濡目染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教育。

(三)学校的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与社会环境脱节。

传统的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没有抓住德育的本质特点,其实德育的本质不在于课本上文字性的知识,而在于实实在在地塑造每一个鲜活的“真、善、美”的灵魂。那种机械的、条理性的条文有时候与社会现实是不相符的或者说在社会实践中是有出入的。由于在学校完全是理论学习,致使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后,突然发现自己的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中是无用的或者无法完美的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造成学校的德育教学与社会现实脱节,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怀疑。例如,在学校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可是在社会现实中却是“扶起”跌倒的老人最终遭到讹诈。这样的现象就会让学生觉得很迷茫、困惑。

二、高中体验式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分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净化学生的心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师创设情境或者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安全、有意义的社会体验活动,以此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外形内化,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转变德育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让德育教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内化。

教书育人是一个艰巨的教育工程,而育人尤为艰难漫长,所以作为德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熟悉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文、规则,更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以前的简单的“假大空”的说教,尽量利用身边的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感受、体会和思考,在社会实践中经历或者经受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感悟和认知,从而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对“德育”二字的理解更加深刻,明确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己应该怎么做,如何做!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想;也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一日之班长”“一日之清洁工”“一周家长之体验”等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到班长、清洁工以及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养成自我管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和关心孝敬父母等美好的品质。

(二)力争使家、校与社会“三合一”,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特别是德育工作需要家、校以及社会力量,三方面合为一体,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社会宣传等形式提高家庭以及周边德育水平,为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开展开山劈路。只有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同,我们的德育活动才可以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德育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亲子角色互换”“家庭教育情景再现”“我爱我家”等活动,让家长和学生都亲自感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进特殊学校”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追求真、善、美的能力。

(三)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颁布以后,课堂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与引导者。体验式德育活动这一教学方式更是如此,活动一般分为五个环节:引发体验—感知体验—互动讨论—总结归纳—践行体验,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或者说教师只是一名策划者和倾听者。教师只需要设置相关的情景,尽量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实际的氛围,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目标以及在这次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加以点拨,剩余的交给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感悟,活动结束后一定要记得进行汇报交流,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整个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的自觉、自愿、自主的意识中追求真、善、美的美好品德,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认识,在每个不同的思想交流中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为一个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人才。

马卡连柯认为:“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道鸿沟,要用实践来填平……空洞的说教,其作用犹如悬在空中的气球,可望而不可及,也永远落不到实处。”体验式德育活动刚好弥补了传统德育课的简单说教的漏洞,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自我,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与快乐。我们相信只要合理利用体验式德育活动教学方式,学生一定会成为一名知行合一,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慧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集,2014(12)

[2]张绍磊.从说教到体验——德育模式转变的有效探索[J].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 2),2015(09)

作者简介:

王雅琴(1981.09-);女;甘肃兰州人;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 :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