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萍
【摘要】班级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空间,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管理,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民主化建立班委会”“引导家长参与管理”等策略的应用,落实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 后进生 班委会 家校共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59-01
班级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学生通过班级的构建,凝结成一个集体,从而参与到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落实既定的教学目标,班主任应当采用有效的策略,逐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一、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多元智能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强调了每一个学生间的不同,同时指出了造成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原因。而学生之间的不同和差异,使得学生在认知同样理论时,也会表现出带有个人特色的认知结果,这也就造成了“后进生”的产生。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逐步帮助后进生实现转化。
例如,在具体开展工作中,班主任结合自身的教育管理经历,以及学生在测验中所反应出的知识认知水平,将学生划分为学习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差等层级。随后,班主任按照同一小组学生相异性质、不同小组之间相似性质的原则,安排学习小组的结构,保持小组当中学生间的差异,使得每个组中都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就是常说的“后进生”。紧接着,班主任发挥学生的价值,组织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的后进生进行指导和辅助,以及学习方法的渗透,帮助后进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效果,从而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显然,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发挥课堂主体价值,创建小组中成员互相帮助的合作活动,能够逐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二、民主化建立班委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心智不成熟,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会想要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表现自身的想法,让他人倾听自身的诉求。因此,在进行班委会的选举中,班主任也可以摒弃传统“委派制”的形式,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班委的确定,从而使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彰显,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例如,在确定班委会的过程中,班主任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向其他学生表述自己对班委会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能力等,使得其他学生可以认识到都有哪些同学有意愿竞争班干部,以及这些学生对班干部职位的理解;其次,学生匿名投票,从而让学生结合投票的结果,获得学生的意愿,決选出班干部的最终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去竞争班干部职务,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投票给自己认同的班干部人员,使得班级中的干部真正地做到由学生中来的状态。同时,班主任也要对学生说明,班级中班委会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当学生观察到班委会成员出现违反班级管理规定的行为时,可以重新开展选举。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班主任让学生以民主的形式进行班委会的确定,能够有效体现学生的民主意愿,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更好地服从班级的管理规定,主动融入班级之中。
三、引导家长参与管理
自二十世纪末期第一台计算机被创造出来,标志着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呈现信息化,在基于该趋势创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也需要使用现代技术,与班级管理进行有效融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而在传统形式下,“家长会”和“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进行双向沟通的桥梁,而上述形式对时间和地点的高要求,使得家校有效共建受到阻碍,当离开了特定的学校或者家庭的场所,班主任与家长很难进行沟通和交流,也不能围绕学生的情况进行信息的及时更新。而现代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家长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
例如,班主任可以实现微信等软件,将学校的管理规定、上学、放学的时间,以及学生在学校当中的表现情况等内容,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可以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家庭生活,为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生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家长将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反馈给学校,促进班主任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管理工作。
总而言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并不是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针对传统班级管理的劣势进行改革,从而形成健全地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体系,让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更加主动地融入班级管理的环境中,成为班级中的一分子,共同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进荣.刍议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7(20):14.
[2]杨梓艺,袁丽.小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选拔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