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敏
【摘要】道德情感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道德的产生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其培养应当予以重视。本文逐层逐次研究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方式方法和目前存在的不足。首先论述了情感对道德的形成的作用;然后提出目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目标与重要性以及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提出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道德情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79-02
一、情感道德对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情感道德对一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人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修养,能够乐于去了解和学习道德规范,从而推动个人道德的自律,成为一个拥有完整道德人格的个体。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情感的时候,就会带动这个人去探索研究这个事物,进而发展成兴趣爱好,最终成为习惯。因此,良好的道德情感能够帮助激发个体对道德的进一步追求与探索,促使个体主动去践行道德,实现道德与情感的良好有机结合。当道德情感驱使个体学习道德时,道德行为与个人道德自律便会自然而然出现,这时,道德情感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得到了体现。最终,当一切成为一种习惯,个体道德人格会得到完善,道德会在每个人身上得到体现。爱尔维修断言: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由此看出道德能够帮助塑造个人人格。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当前小学生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情感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小学阶段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学生道德的培养情况并不是十分如意。首先,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内容授课,教导所谓的道德原则,却不能将道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埋怨老师讲得空洞无用,老师埋怨学生不思进取。其次,老师没有很好的正视学生的情感,只是将学生当作考试的机器,认为只要传授知识,不用明白为什么,也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这样长久下去,不但不能培养情感道德,反而会降低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与兴趣,更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进一步开发与培养。再者,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不多甚至没有,这就使学生与老师总是存在障碍,更不用说情感的培养。最后,道德教育目前只是一个训练指标,而不是培养目标,这使得道德教育成果实在不理想。
三、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课程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过程,是保证学生情感道德顺利培养的基石。课程教学培养中,注重了“情”的培养与产生,许多方法都是行之可效的。《道德与法制》此书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综合许多内容的基础上,而修编的最适合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道德培养的书籍。就小学生而言,大多数进行道德教育都是在学校进行,所以,课程教学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学生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就内容而言,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产生,先从自我开始,养成对自己的良好约束与把控,逐步形成道德情感;对他人怀有一颗怜悯之心,同情他人,从而帮助他人;接着,是由人到自然,不仅仅是对人能有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对自然也要有道德情感,明白自然的伟大并深深敬畏;最终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要对社会负责的觉悟。与此同时,课程教学培养还能够与时俱进,适合新时代学生道德发展要求。
四、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策略
《道德与法制》课程中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提出了一定的策略。它提出要按照学生年龄段的不同,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做到由实际到抽象,由个人到大家这样一个過程,道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慢慢完成情感道德培养的目标。并且,因为小学生个人智力和道德意识都处在开发状态,教师和家长应当创造一个合理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认同感。毋庸置疑,老师以及家长都是学生的榜样,当然,不能强迫学生做或学习一些事情,循循善诱,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课程教学中提出,教学中不是生搬硬套,而要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发小学生深思,更好地明白道德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样做,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五、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必须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不能单纯依靠课本授课。同时,课程的开展应该更加贴近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和情感体验。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育性和情感性兼备。任课老师要认识到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郑亚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J].学理论,2013(11):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