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0-07-14 02:34刘红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中小学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红梅

【摘要】自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提出后,我国各个文化领域都在进行大力的推崇,积极响应国家的复兴号召,并对“深入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习和教育,用社会休息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社会思潮的引领以及达成凝聚社会的共识”进行了强调。学校是培养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教师又是最主要的直接引导人,对学生的成才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深入的引导。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家庭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路径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教师  培育  家庭  路径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家庭生活的研究》(立项号:GS[2019]GHBZX21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08-01

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凝聚思想的引导方向,是促进民族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生存与不断地发展的动力。培育和践行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路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组分析,要制定出长效机制和有效路径对其进行保障与支持。所以家庭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1.培育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生活就是教育,学校就是社会”这是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的话,由此可见,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其重大,重视社会和家庭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1]。家庭环境对学生个人的行为举止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需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得到提升和完善。

适当的生活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知识储备,能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的實践能力、实践意识以及自我的价值观念,同时对中小学生的生活理解能力有增强作用;此外,适当的生活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理想和感恩意识、强化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在中小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实践动手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较为死板以及劳动意识弱、社会价值观念处于形成过程中等等。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长以及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进行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的深入探究,制定相应的策略方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实践的重大作用,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水平,提高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2.中小学生家庭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分析

2.1加强学校和家的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育督导系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德育教育以及相关价值观念的培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系统,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学校和家相结合形成督导系统。学校的教育需要家立德行。学校和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能轻视,孩子的行为大部分来源于对家长行为的模仿。小孩容易从家长身上学到一些不良习惯,做出一些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行为。学校和家庭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家长做好沟通,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学校采用的一系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如微课等教学方法。学校通过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提供家长与学校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沟通的平台,让家长了解网络教学的便利,同时辅助学校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与帮助,共同促进中小学价值观培育模式的实施与发展。

熊孩子的产生必定有着熊父母,父母对孩子起不到榜样的作用,那么孩子就会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念,甚至形成错误的行为意识,但是自身却无法辨别。所以父母一定要从我做起,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出榜样,积极的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身心健康成长,切不可当一个“熊父母”。

2.2增强学生的生活理解能力,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经验浅薄是中小学生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越发重要,通过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教育增强他们的生活理解能力以及社会阅历等,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让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明社会创建的实践中,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创新与突破。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适当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认识学科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此外,进行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中小学生,让他们成为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从而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推行机制的发展要求。

2.3借助信息技术,形成课程案例库,在课堂中引入教学案例,在课堂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逐渐退出了传统的获取信息只能靠纸质媒体和语言传播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书报、影视、网络、电话等更加多样化的媒介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极具多样性、快捷性,让我们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通畅无阻。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相比,处于教育弱势的一方。为增加中小学培育课堂的活力,中小学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会应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机遇,让信息技术环境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培育课堂内容、形式以及过程进行渗透分析,走出传统,推动中小学的教学教育走向现代化,提高中小学的相关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教师的课程讲授离不开案例分析与知识拓展。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处于开发与发展初期,许多概念通过文字讲解无法完全解答他们的疑惑,需要借助典型的案列,通过声、像、图等辅助资料,更加深动形象的对他们的疑惑进行解答。教师通过白板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的思维处于较活跃的状态,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刺激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引入无数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建立一个案例库,满足上课的应变需求。

综上,当前社会既需要知识丰富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高素养的人才,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核心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该阶段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此,学校、家庭以及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期,采取学校与家庭建立督导体系、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及提高学生的生活理解能力等措施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推动他们的综合性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刘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背景下家庭传统伦理中“责任”的回归[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84-86.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中小学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