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促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促进企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维护资产安全、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发展战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其发展中表现出轻视内部管理,内控制度缺失、内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体现,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财会〔2017〕21号关于印发《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存在着与内部控制背道而驰的诸多行为,导致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生存周期短。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概述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原则;同时受内部环境、企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內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健全
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健全。具体表现在:(1)有些企业认为公司规模小、人员少,用眼睛完全可以监督,认为搞制度耗时耗力耗财,得不偿失,所以这些企业几乎都不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及实施内部控制。(2)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制度,但将制度束之高阁,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得不到有效执行。(3)有些企业虽然在执行内部控制,但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4)有些企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设置内部控制完全是为了应付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再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为约束普通员工而设,企业高管不受约束。所以多数中小企业,要么是根本不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么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于即使是设置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若有似无,设并没有真正的严格实施。
(二)欠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欠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治理结构简单,缺少议事机构。中小企业多数是家族式或者一言堂式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属同一人,经营决策权集于董事长一人,裙带关系严重,没有设立议事、监督机构,缺乏内部控制的基础环境。其次,岗位权责不清,岗位设置缺乏牵制。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人员少,往往一人兼数职,如有些企业的材料采购、入库、甚至领用都有同一个人办理,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形成牵制;经营活动任务临时安排,口头传达,员工不明白自己的职责任务是什么,推诿扯皮现象严重,权责不清。再次,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领导层讲他们只注重企业的规模扩张,忽视内部经营管理的建设,普通员工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会约束自己,产生抵触情绪,使内部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三)风险评估机制缺失、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竞争愈加激烈,面临市场、竞争对手、经营管理等多样化的风险。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之一,在风险评估环节需要中小企业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才能够根据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制定防范策略。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远远不够,风险抵抗能力差。具体表现为:一是风险评估机制缺失。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以及财务等环节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无法识别、防范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二是风险意识淡薄。中小企业全体对于风险概念模糊,认知不足。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
中小企业考虑成本问题,往往不会单独设置内部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进行评价和监督。即使设置了内部监督机构,但其都隶属于同一个人领导,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减弱监督职能的发挥。正是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导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约束。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关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概括为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可见制度建设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中小企业应抛弃以往口头传达、毫无章法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发展规划,深入业务各个环节,梳理业务流程,量身定制自己的管理制度,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作、制约、监督机制,使所有业务都在制度约束下运作,使所有人员都在制度的章法下做事。为堵塞漏洞、防止贪污盗窃、违规违纪、舞弊等行为筑起第一道防线。
(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首先需要将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杜绝董事长的一言堂决策机制,成立议事机构。形成以董事会最终决定权以及独立董事、监事会监督权的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其次搭建有效的组织架构。在机构设置时应该结合中小企业的特征,形成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架构,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管理阶层等在内的内部机构,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使得各部门能够严格根据内部控制制度来行使相关职权,杜绝权力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使得各个业务都具有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降低权力冲突,机构设置兼顾合理性及运行的高效性。再次设置不相容职务分离及授权审批控制。在岗位设置时,应明确那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同时还要规定各自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建立授权审批体系,使各项业务的办理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最后提高全员内部控制意识。中小企业领导层首先应该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带头积极展开对内部控制的学习,不断增强内部控制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地将内部控制理念进行学习更新,树立新的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理念。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给予强烈的支持,并以身作则,在中小企业全体员工当中普及内部控制理念,严格根据中小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相关工作,不得随意更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领导层自身树立榜样,员工在领导层的影响下则会遵守已经构建起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
(三)强化风险评估机制建设
首先需要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所以必须要强化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普及风险管理理念,以此来营造良好的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基础。其次将风险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制定预警机制。因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通常不会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在财务部门当中设置风险管理小组,针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以及预警。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成立内部监督机构是必要的,如内部审计部门,他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应该授予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保证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对内部控制的设置和实施进行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存在的缺陷,并就缺陷严重程度进行汇报和整改,以此监督内部控制得以良好推进和完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想中小企业能够将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发挥就需要中小企业积极解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文的拙见能够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青宁.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07):88-89.
[2]陈昶亮,乔瑞中.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9(02):169-170.
[3]伍方英.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 (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