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探析

2020-07-12 07:55郭建飞
科技视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目标语言第二语言语法

郭建飞

学习第二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本质,研究人员开发了几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些方法包括具体的教育实践,主要存在三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视听教学法和交际法。

1 语法翻译法

根据豪特的观点,语法翻译教学法是18 世纪在欧洲引入的一种比较容易教授古典语言的方法。这种方法于19 世纪中期出现在美国,被称为普鲁士方法。直到20 世纪40年代,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广泛的教学方法。[1]

语法翻译法“包括记忆词汇和语法模式,并且经常允许学生在不理解其含义的情况下学习语言形式”。[2]换言之,课程是用学生的母语授课的。小句子被用作词汇和语法用法的例子。这些句子被分成独立的小语法单元,并引入特定的规则来理解目标语言结构,并为学习者们提供大量的语法分析实践,要求将离散的句群翻译成第一语言。

语法翻译法强调智力和文学研究,强调通过对第二语言规则的正式解释来进行演绎学习的价值。主要假设是语法翻译会使学生接触到伟大的民族文明和他们的文学作品。教师使用语法翻译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优雅的表达和技能,使语言的学习成为一门学科。

总之,语法翻译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主要特点是:文学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语法结构的介绍过程;翻译强调目标语言的意义;目标是让学生接触伟大的民族文明及其文学;演绎学习、逻辑思维和对目标语言语法分析的广泛实践是主要活动;课堂上的大多数互动都是从教师到学生;这种方法的主要方法是讲授和广泛实践目标语言的语法分析;学生的角色是广泛实践目标语言的结构语法分析。

2 视听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的视听教学法在美国出现,它是对外语交流需求的回应。美国政府委托美国大学开发一种强调会话流利性的外语教学方法,而陆军外语教学法或陆军专业训练计划(ASTP)始于20 世纪40年代初。这种强调口语能力的陆军外语教学法的有效性被民间教学机构采用,于1964年被命名为视听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假设是,语言最重要的媒介是口语。言语即语言。由于许多语言没有书面形式,我们在学习读或写之前就学会了说话,有人认为,语言主要是说的,其次才是写的。事实上,前提是“语言是言语,而不是写作......语言是一套习惯......教授一门语言,非教授语言的知识...... 语言是说母语的人说的话,而不是别人认为他们应该说的话......语言是不同的”。[3]

埃利斯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说教学方法基于以下学习假设:第一,第二语言学习与任何其他类型的学习一样,可以用同样的规律和原则来解释;第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验的结果,在行为上的明显变化;第三,语言学习是通过类比而不是分析(归纳而不是演绎)进行的;第四,错误是第一语言干扰的结果,如果真的发生错误就要避免或纠正。这些假设“反映了行为主义者对学习的信心,也反映了一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或......用理论来证明实践的合理性”。[4]

听说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模拟语言,控制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者的表现。另一方面,学生是一个产生正确反应的实体,对学习活动几乎没有控制;他们模仿和重复教师的话语,并练习教师介绍的对话和技能。

视听教学法是建立在模仿和记忆的基础上,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模仿和记忆是行为主义者如沃森和斯金纳提出的学习原则。事实上,大多数学者承认,第二语言教学的听语言方法采用了行为主义和结构语言学的理论,这些理论将这种方法与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教学的视听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知识的外部输入;语言是在一种受统治的结构下以线性方式思考的;学生通过重复特定对话模式来学习语言;学习是经验的结果,在行为的变化中是明显的;学习第二语言需要广泛的对话和练习;教师是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的主要参与者;语言学习通过归纳或类比进行;学生产生正确的反应,对学习活动几乎没有控制,模仿和重复老师的话语,练习老师介绍的对话和技能。

3 交际法

根据萨维尼翁的说法,第二语言教学的交际法出现于20 世纪70年代,当时欧洲委员会根据“语言使用的功能性概念”[5]为学习者制定的教学大纲。术语功能性概念源自:“新菲特系统或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意义潜势,并在理解语言系统及其工作方式时保持情境语境的中心地位......换言之,功能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应该如何使用语言”。[6]

萨维尼翁补充到,“交际一词被用来描述使用基于需求评估的功能性概念性教学大纲的程序,并启动了特定目的语言运动”。[6]这一运动的初始目标是“个人赋权……”和“课程改革……”。在美国,交际能力一词的提出是为了“代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和“描述语言学习者与其他说话者互动、创造意义的能力”。[6]

交际能力建立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功能、课堂交际需求和学生语言使用的差异,其主要假设是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是综合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互动。交际法“涉及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或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意义协商”。[7]

这种方法的理念是,在真实的语境中教授第二种语言时,应再现母语者在课堂外使用的语言。交际法的重点是“通过学习者参与交际活动促进二语功能能力发展的程序和方法的制定和实施”。[5]假设语言习得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创造性的和独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想通过语言做的事情比作为一个不适用的系统掌握语言更重要。

使用交际法的教师充当“语言习得过程的促进者……”,他们使用“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交流,精心组织语言课,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7]同时,老师鼓励学生通过保持一个低压力的环境来进行交流,采用综合输入,并考虑到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被视为意义协商的积极参与者。老师鼓励他们“询问信息,寻求澄清,使用绕行语和其他语言和非语言资源,以协商意义,坚持交际任务”。[5]

总之,交际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特点是:意义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进行协商;语言使用是创造性的;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利用语言系统的全部知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意义;目标是提供个人授权和课程改革;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是综合的,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互动;教师是语言习得过程的促进者;学生是意义协商的积极参与者;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猜你喜欢
目标语言第二语言语法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教材插图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实例探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概念任务下中英双语者非目标语言的词汇通达
多媒体英语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