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 郭宇锋
近年来,国家、部门和高校相继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搭建公共科研平台[1]。
高校公共科研平台主要分为校级科研平台和院级科研平台,分管于学校和学院。由于高校各学院专攻研究方向不同,仪器设备需求不同,因此需专门成立院级科研平台,主要为各学院师生的科学研究服务。
校院两级公共科研平台管理具有共性,主要是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仪器设备培训、使用登记、测试、维护、申购、报销等方面,保障仪器设备最优运行,发挥其最大功能。但是校级公共科研平台特大型仪器较多,而院级主要是大型仪器,因此院级公共科研平台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仪器设备专业管理人员较少。如何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水平和利用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平台管理变革的当务之急[2]。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公共科研平台成立于2017年,依托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包括微波暗室、综合测试室以及超净室三个实验室,共有5 台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以及27台小型贵重仪器设备,包括功率探针台、功率器件分析仪、信号源分析仪、射频探针台、参数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环氧/共晶两用贴片机、半自动四用键合机等测试仪器和电子束蒸发设备、PECVD、IE 刻蚀机、氧化炉、磁控溅射设备、光刻机等工艺设备,为学院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作为新建公共科研平台,管理上与成熟的平台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改造的问题,比如人员队伍、经费、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公共科研平台隶属于学院管理,配备有平台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公共科研平台和所有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维修、升级等,但是所有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都是一人多台管理,且没有专职的仪器设备维修人员。这就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较低,维护和保养难以跟进,仪器设备的功能升级开发跟不上去。
目前,公共科研平台采用人工登记的方式,包括预约登记、仪器设备使用登记、仪器设备维修登记、库房入库登记、领用登记等。对于某些利用率较高(年机时达到1944h)的仪器设备,学生预约数较高,人工预约登记难以调整。且随着双一流的推进,学院势必要增加仪器设备,公共科研平台将进一步扩大,人工登记模式将成为平台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超净室每年都需要保养,且每月/每3 个月/每年就需要更换初/中/高效过滤网,维护成本高。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费用也特别高,比如仪器设备的功能升级、维修,邀请工程师的费用一次就要几千,如果更换零件费用更是高昂。学院虽然有实验室维修经费,但是费用较少,且还需要承担除公共科研平台外其他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维修费用,而公共科研平台的维护成本一次就很高,难以支撑。这就导致一旦没有资金支持,超净室将难以运行,而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难以得到即时的维修。
在公共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的使用上,除却部分仪器,包括功率探针台、参数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达到了学校的机时利用率,其他仪器设备均存在利用率低,甚至一年都无人使用,利用率为0 的情况。这是因为某些仪器设备功能相近,重复购置;公共科研平台没有对外共享,仅对学院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开放,降低了仪器设备利用率。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院将划分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其他专用设备,构建全新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具体举措如下。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公共科研平台的重中之重,应该由各个科研团队负责人统筹管理,对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论证和考核,协调各团队之间的使用、管理、购置和维护等,并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实现公共科研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学院的公共科研平台将不断扩大,仪器设备数量也将不断增加,网络化管理势必要取代人工登记。
学院已建立信息化网站,近期将投入使用,从而能够实现公共科研平台所有仪器设备的公开、培训、预约、计费等功能,实现仪器设备时间和空间上的全面开放。平台管理员可以使用手机和电脑实时跟踪平台使用情况,此外,还可以替代纸质考试对使用平台的各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精准保障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不仅能实现仪器设备的最大化利用率,防止闲置,也能实现管理员对仪器设备的实时监控,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平台违规使用、仪器设备损坏报修及升级等情况,进一步地,确保了收费制度的建立和推进。
除此之外,在已建立的信息化网站基础上,还可以拓展开发仪器设备的应用评价体系,最大化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并对未来购置的仪器设备提供数据支撑。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公共科研平台目前采用的是免费模式,提高了师生和学院的科研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往往没有资金或耽搁很长时间才能进行修理和维护。因此要对大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易损件、耗材以及超净室的维护等进行收费,维持平台的长期正常运行。
此外,在收费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健全平台独立的财务制度,进行统一的财务统计,包括设备管理明细和账户管理明细,涵盖测试时间、人员、费用、账户余额等,规范平台的运行管理。
学院的公共科研平台应该对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进行不同类型的开放共享:(1)可独立操作,完全开放共享。对于简单的仪器设备,仅需要平台管理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就可以自行操作;(2)技术要求较高,固定学生使用。对于学院技术要求较高的一些仪器设备,可以各科研团队派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承担本团队的日常使用工作;(3)对于易损件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要求更高的大型仪器设备,专人负责。不同仪器设备,采用不同的开放模式,将最大化平台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
此外,平台将不仅对学院师生开放,也对学校其他学院、其他高校和合作企业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以及服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
随着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公共科研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日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创新,实现平台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