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引领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新一轮教学模式变革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文章主要针对应用型大学如何培养出更多与企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的问题,论述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校企协同;混合教学;在线课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鼓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的项目。旨在通过搭建校企合作桥梁,鼓励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进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在当前大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从课程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软硬件规格的提升几个方面,都是我校今后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也有多门课程在企业服务平台开放,利用企业提供的 “平台 x 内容 x 服务” 三位一体的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探索应用型大学课程的校企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对解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作为民办的应用型大学,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企业真实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很多應用型大学选择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人才的模式。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但随着第一轮的研究与实践的热潮退去之后,人们逐步回归理性。在线学习的方式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的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如何充分体现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或专家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的优势,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与各类教育教学中。
二、改革内容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企业需求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的课程修订教学大纲,符合应用人才培养需要。
(2)组建包括企业开发网站技术人员参与 的教学团队
根据本课程的实际工作应用性强的特点,组建包括企业开发网站技术人员参与的《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教学团队。
(3)利用企业的网络平台构建在线课程
设计教学内容挑选重要知识点,借助智慧树教学平台及移动客户端,进行在线课的构建。并配合学习通、微信、QQ等完成教学流程,实现师生互动、信息共享、问题讨论等环节。
(4)改革线下课堂教学模式
在线课程开展的同时,开展线下课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要合理定位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平台的功能,做到既能有效利用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经验,又能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积极优势,从而使二者进行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5)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开展线下教学
企业参与的线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实践课程、小学期、参与竞赛、项目、创新创业等。探索缩小学校“教”与企业“用”的人才需求差距的策略,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6)建立混合式教学检测评价体系
配合线上、线下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监督质量检测评价体系。
三、改革目标
(1)与企业长期合作协同育人
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协同育人的伙伴关系。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培养更多的具备信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2)构建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课程的校企协同混合教学模式
与企业专业团队合作完成《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在线课程的录制并上线使用。
合理定位传统课堂教学与平台的功能,做到既能有效利用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经验,又能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积极优势,从而使二者进行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构建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课程的校企协同混合教学模式。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强大的管理和辅助功能形成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质量
网络平台提供的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督查和统计的功能。网络环境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上扩展到了课堂外,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寝室等能上网的地方均可发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及传统课堂开展混合式教与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终提高学习质量。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实践技能
通过《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开放课的学习,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科、信息素养与实践技能。
(5)更好进行教学监督与评估
通过教学平台建立测试中心,进行在线自测与小规模测验,实时监督学生学习进展,掌握阶段性学习效果,更好进行形成教学评估。
(6)培养教师队伍
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教学上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数稳定、团结协作、热爱该课程教学、自愿为该课程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一支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7)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加大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包括在线大学平台、知到APP和教师圈APP,使用相应工具进行一流课堂教学,教学诊断,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激发学习主动性
利用企业的教学平台可以满足PC端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APP对于90后、00后的学生来说已经非常普遍且不可或缺,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效性。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课程特点,突出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建立保障机制保持与企业长期合作协同育人
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协同育人的伙伴关系。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培养更多的具备信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4)实现教学系统总目标的最优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各要素都处于教师的“设计”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虽然一再强调学生主体,但在既定教学模式之下很难实现。混合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的理念,强调两个主体、两个积极性,即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协同互动,共同参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系统总目标的最优化。
(5)混合式教学中提升教师技能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的“以教学为中心”,强调“主导——主体相结合”,因此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关注“如何教”,更要关注“如何促进学”。
五、实施方案
本课题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研究入手,将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平台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然后在线课程开展的同时,开展线下课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合理定位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平台的功能,做到既能有效利用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经验,又能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积极优势,从而使二者进行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最后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结论。
六、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1)与企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
与企业深度合作,发挥公司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方面的优势,联合本校教师加快形成《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课程和教学改革方案,以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完善优质课程的资源共享和推广。
(2)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基于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岗位职责,将学习资源划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与专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认可感”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使其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线上线下有机补充,融为一体
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机统一互为补充 。实践表明,传统教学方式对学习主动性较好的同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丢弃。线上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高的学生,而这类学生目前占据的比 例最大。线下教学可针对性解答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采用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极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线开放課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探究,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用新思想、新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技术实用性
课程内容碎片化,选取典型的、流行的技术整合到课程内容,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把网站开发中常用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
(6)利用网络在线平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中,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融合,通过多种媒体资源的优化设计和各种教学策略的使用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引起学生的高级思维和认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从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涛,潘梦鹄,龙云彩,余琼.MOOC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探析——以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6)
[2]李志.基于慕课的计算机教学分级方法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9,35(08)
[3]张玉梅.“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MOOC构建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7,(22)
作者简介:
续蕾(1974—),女(汉),辽宁省本溪市,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