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核心 以素养为基础

2020-07-09 03:11马黎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培养核心素养

马黎明

摘要:2014年3月,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为“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在本文中,笔者便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与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培养

本文中,笔者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营造开放式思考空间”“开展探究性科学活动”“渗透文化性教学内容”等途径,从“形成物理观念”“锻炼科学思维”“促进科学探究”和“培养科学态度”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指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以及运用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从物理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的途径有三种.首先,从知识体系层面来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进行抽象性的概括之后形成的观念,如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等;其次,从思想方法层面来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中的学习方法与探究规律进行内化之后形成的观念,如类比思想、建模思想等;最后,从价值观念层面来说,学生对于物理在历史文化、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意义与价值加以反思之后形成的观念,如物理人文观、物理价值观等.对物理观念的概念及结构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在各式各样的学习环境中,生活化问题情境能够兼顾知识教学、能力教学与素质熏陶,对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协调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为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搭建良好平台.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这一内容时,单纯依靠经典的“蜡烛魔术”的实验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然而这一问题情境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难以建立理论与实践、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在“蜡烛魔术”实验的基础上,尝试创设以下问题情境.(1)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商场试衣服的时候感觉自己身材纤细修长,到了家里再照镜子,却感觉到臃肿矮小.那么,商场的试衣镜跟我们家里的镜子究竟有什么差别呢?(2)我们夜晚绕着湖边散步,是否注意到路灯映衬到水中的倒影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燈的形状,而往往是一个光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使学生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经历“梳理-总结-抽象-内化”的过程,形成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思维经历“观察-分析-对比-概括-反思”的过程,形成思想方法.

二、营造开放式思考空间,锻炼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指的是符合认知规律、遵循逻辑原则、运用思维方法,准确、客观、高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科学思维的形成,通常建立在质疑与创新、分析与综合、推理与求证、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课堂“五官与手脑,记忆与倾听”的局面,为学生营造开放式思考空间,使学生的五官、大脑与双手“总动员”,进行思维的“狂欢”,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思维空间.首先,小组实验.教师先让学生把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鸡蛋的运动状态,再让学生一边轻轻搅拌,一边往水中放盐,观察鸡蛋的运动状态.其次,小组讨论.教师要求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清水中的鸡蛋为什么会下沉?(2)盐水中的鸡蛋为什么会上浮?(3)当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鸡蛋下沉?当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鸡蛋上浮?再次,质疑求证.针对实验过程与讨论结果,学生必然存在很多质疑与迷惑.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易拉罐、玻璃瓶、棉花球等多种物品,设计一个新的实验,对刚才的讨论结果加以验证,并形成实验报告.接着,归纳总结.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总结物体的沉浮条件.最后,拓展延伸.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或发明运用了“物体的沉浮条件”原理?“物体的沉浮条件”原理还能够应用于哪些领域?教师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经历质疑与创新、分析与综合、推理与求证、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从而使科学思维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培养.

三、开展探究性科学活动,促进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找到科学探究的“起点”;其次,提出假设的能力.能够凭借对于物理现象的分析以及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物理问题提出假设,找到科学探究的“入口”;再次,验证假设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和资料搜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自己提出的假设加以验证,找到科学探究的“路径”;最后,阐述结论的能力.能够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及结果加以解释与阐述,找到科学探究的“归宿”.在传统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主体往往都是教师,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阐述结论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探究性科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传统课堂的实验流程为:在长木板上放置小木块,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读取弹簧测力计的值,了解摩擦力的大小.然而,这个实验的问题在于人力难以控制木块的运行速度,从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稳定.这一情况给实验带来了阻碍,但同时也给探究性科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契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实验,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探索利用现有实验器具,对实验流程加以优化.于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当前的实验心得和教师的启发指导,尝试提出实验优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验证与总结.如此一来,教师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论证结论的机会都留给了学生,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四、渗透文化性教学内容,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人们在科学学习、研究与实践中所秉持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即了解科学是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万事万物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其次,对科学关系的认识,即理解科学与人、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环境乃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再次,对科学态度的认识,即在科学学习与探索中养成求真务实、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等的良好品质;最后,对于科学责任的认识,即秉持利用科学来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等正确观念.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始终缺乏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关注与培养,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长远动机和根本动力,也会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难以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化性教学内容,通过讲述物理故事、阐释物理哲学、剖析物理精神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态度与责任.

例如,在学习“杠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的名言,使学生先了解“杠杆”的重要性;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发明秘密武器“发石器”和“大木桶”,使罗马军队惨败,保卫了自己的国家的故事,从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杠杆原理”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乐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品质.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涵盖了物理教学的主要意义和物理学科的根本价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终极目标的体现.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营造开放式思考空间”“开展探究性科学活动”“渗透文化性教学内容”等途径,从“形成物理观念”“锻炼科学思维”“促进科学探究”和“培养科学态度”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建;张杰;朱翠芹.基于科学探究体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7(04).

[2]王永贵.探析如何在实验课上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3]陈培凤;季卫新.深度备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为例[J].物理教师,2019(02).

[4]陈刚;李涤非.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实践研究——以初中物理“如何学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19(01).

[5]叶成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初中物理试题命制策略——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试题命制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19(05).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培养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