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
数学是初中阶段难度较大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很高,教学也基本都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但是,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形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渗透核心素养,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率并不高,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缺乏实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对策,对促进初中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作用.
一、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在课程改革开展之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这样“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缺乏差异性,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核心素养教育观念的深入,课程的设计形式和教育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就要积极转变教学形式.但是,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在传统教学标准和形式下开展教学,因此短时间之内很难适应新模式和新思路,再加之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非常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失去目标导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完成知识的传输,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积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摆脱思维定式的限制,使其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正多边形与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然后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正多边形与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而此时这个圆就是多边形的外接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重点向学生讲解外接圆、内切圆、正多边形的中心以及圆心的概念,让学生对基础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初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教学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就不会很理想.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形式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教学过程也比较规范,而采用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就是对传统教学规范的一种颠覆,这需要教师具备超前的创新意识,敢于走出教学舒适区,主动尝试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改变和创新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并且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如果学生一直处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那么他们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而且还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可以说,缺少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相应要求的,也是不符合核心素养教育发展趋势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转變,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过多的干预,在保证教学不偏离预期目标的前提下,赋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的优势,使其能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解一元二次方程x(x+4)=-3(x-3),当学生刚一看到这个方程时,由于其形式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有所差别,因此多数基础不好的学生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这道题,会让学生先将等式两边的方程解开,然后将其移到等号一边,合并同类项之后,最后再按照“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决.其实教师可以将上述方程抽象成一般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这类题的基本方法,这样学生在解时才会更加高效.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积极开展教学引导,化抽象为具体,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不断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逐渐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