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追问

2020-07-09 03:36查正权
文化软实力 2020年2期
关键词:践行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 要]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哲学上进行追问,让人们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所以,首先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性质上进行追问,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其次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诞生历程来追问其形成机理、根本属性和表达机制,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走向;最后要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何处以及怎么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宣传上落到实践上,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多个层面的综合,在践行上就要依据前两个追问,以人为落脚点进行重点突破,同时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实现伟大梦想。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追问;内容;性质;践行

[作者简介]查正权: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核心的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追问就是在价值层面上回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6.。这句话揭示了哲学家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更要改变世界,解释世界是为改变世界服务,改变世界是解释世界的目的,这句话对从哲学上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就是:首先,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是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学理阐释;其次,追问社会核心价值观从哪里来,就是要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诞生;再次,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如何培育和践行,就是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本文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问,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具体且现实的,否则哲学的追问就会陷入经院哲学的窠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较于一般的价值观来说,由于其有“社会主义”和“核心”的限定,显得更为具体和现实,因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追问也就更有意义。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定义由被定义项、关联词和定义项构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被定义项,而在党的文献中将其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十二个词则是定义项。基于此,我们就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如下定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外延方面来明确概念的定义方法,即通过将被定义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十二个小类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

上述仅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方面来定义是不够的,因为他们不足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因而还必须在性质上对内容进行界定。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把“三个倡导”的十二个词进行了具体的限定。

第一,国籍限定。无论哪个层次的倡导,其指向都是中国,一方面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用范围,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也不会强加于其他国家;另一方面避免了把“三个倡导”西方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甫一提出,就有好事者欢欣鼓舞,认为中国终于走近了西方,承认了“普世价值”,那么这个限定就阻断了这种混淆视听的说法。

第二,时代限定。“当代”这个限定词,一方面避免了当下有些人一讲核心价值观就一味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而罔顾社会的发展,甚至发出人心不古的悲叹;另一方面,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学理上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第三,内源限定。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圆点向外的扩散,从民族精神来讲是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从创新精神来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融汇着革命文化乃至于汇聚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四,主体限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每一种价值观都有鲜明的主体。资产阶级倡导“自由、平等、博爱”,首先是为了谋得其统治地位,其次就是巩固其统治地位,而广大劳动人民依然是异化的存在,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享受价值观的主体是资产阶级,而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则是虚假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猛烈地抨击了这种把自己的特殊利益普遍化的资产阶级统治,“这些始终真正地同共同利益和虚幻的共同利益相对抗的特殊利益所进行的实际斗争,使得通过国家这种虚幻的‘普遍利益来进行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7.国家的干涉和约束使得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虚伪性暴露无遗。反观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因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以其真正是全体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统一。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诞生

当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容到性质上进行界定时,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那么,为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作出如此内容的选择以及赋予其内容如此性质?这就要从本源上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哪里来。

(一)形成机理:顺应时代的发展

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和该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恩格斯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9.经济总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所以由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也即一定时代的价值观。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从而人们在价值观上的表现也较为单纯,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件和迫切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多种所有制共存,各种价值观也随之纷纷登场,乱花渐欲迷人眼,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价值迷失,这时就需要有适应我国国情的价值观来规约和凝魂聚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首先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种既定文化的道德的价值的评价原理则代表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和文化气质”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49.,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是离不开国人的生活的基本方式和文化氣质的。陈来教授把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和西方近代价值观进行比较得出中华文明价值的四个特点,即“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5156.,这四个特点就是中华民族延续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气质使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当从这四个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会明白为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一起来说,而不是孤立地强调某一个层面或某个词。我们的理解是依据我们的文化传统,同理,外人的理解也会依据他们自身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所谓的“文明的冲突”,那么也就可以明白为何中国的崛起会引起西方国家的误解,因为西方往往以自己的文化来理解他国。例如,美国因为自己实行过“马歇尔计划”,所以才会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新的“马歇尔计划”。因而只有站在世界的高度,有的放矢地构建传播话语体系,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2.,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践行与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发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主义”的限定就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革命文化分不开的。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只有熔铸于革命文化,才得以真正体现其在新时代的特征。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微观上是具体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例如,习近平在江西深入红军烈士家庭考察调研、对张福清同志先进事迹的指示等,以身作则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观上是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总结,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而这些英雄事迹和各类精神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指明了方向,因为革命文化“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王炳林.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71228(07).,在革命文化的话语体系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代性。尤其在面临着文明的交融与冲突的时候,革命文化更能彰显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的规约与指导,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光明日报,20130714(01).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革命文化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共党史的曲解,对英雄人物的抹黑;也可以防范“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习气的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止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时引用了《大学》的名句“止于至善”,这里的“至善”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不能把它理解为道德的终止,因为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止于先进文化,一方面说明在新时代,先进文化是最高的目标;同时,先进文化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是无止境的扬弃,如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走多远,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是止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相对的过程目标,一方面反映着最近的目的和利益,同时又指向未来,“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4.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止于先进文化不是终止,而是代表未来的运动。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话语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致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何方

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和从哪里来的追问得到解决时,基本上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哪里去的哲学追问的答案。而答案就蕴含在“三个倡导”里。“三个倡导”分别以国家、社会、公民为主体,构建了他们的价值目标,“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目标已经设定,最关键的就是实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是公民层面的实践

当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是把三个层面综合起来说,但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较为抽象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到底还要通过人的实践来达到。鲁品越教授分析《资本论》的劳动价值概念,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的价值“是以物对人的自然价值为载体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具有正向意义的社会关系是正价值,具有负向意义的社会关系是负价值。”鲁品越.再论马克思的“价值定义"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之重建[J].教学与研究,2017(02).可见,价值的重点突破就在于塑造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正价值,而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就是要塑造正价值的社会关系。

价值本身就是实践的关系。马克思批判瓦格纳,“‘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马克思从实践上看外在物对人的有用性,也就是说价值是实践的,也就是“并不是‘处在某一种关系中,而是积极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之所以“处在”两个字加引号,是因为学究教授认为人“处在对外界物的理论关系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马克思说的就是以人为主体,通过实践,客观存在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有用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本身知道其会满足人的需要,“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做人的食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笔者认为马克思和瓦格纳的分歧是对“关系”这个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关系”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瓦格纳认为是理论上的,所以他以关系推出有用价值,而马克思认为是实践的,只能由实践推出价值。即使是关系也是由实践造成的,可见价值表现为人对外界物的一种关系,是实践的关系。当然,这种实践关系,不仅是人对物的关系,还有人对人的关系以及人对自身的关系。如何处理诸种关系,使人成其为现实的人,那么就必须为人立规,在当下中国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脚点就是公民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说到底就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希望,而要达到这样的希望则离不开公民的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必须做出行动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国家和社会才能成为所希望的国家和社会。这也就是习近平多次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意旨,也是群众史观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落脚点就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观。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的总的价值目标,所以公民层面的价值观“必须和社会主义的总的价值目标相联系,并使这一切的发展从属于总的价值目标”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58.。只有落脚点找对了,才会带动整体性的推进。

(二)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向伟大梦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设定的要求是朝向伟大梦想的;但是也正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三个层面分别提出的,同时又是由十二个词构成,在形式上呈现为各自为政;在现实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往往也是偏于一隅。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整体性。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就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9.。既然要求融为一体,也就意味着其具有整体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整体性地走向伟大梦想。

国家、社会、公民的一体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地走向伟大梦想的前提。国家、社会和公民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并且在这种交互活动中,形成了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而国家的功能就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通过上述逻辑关系的揭示,再回到价值观层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人们必须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秩序下,才能正常的交互活动,从而诞生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社会秩序的秘诀不是强权,而是依靠自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民则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要求自身,使得国家和社会实现其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地走向伟大梦想的指导。梳理共产主义运动史,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出发点,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说都是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分不开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从维护国家、社会、公民利益出发而倡导的共同的价值观,其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元化指导,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整体性地沿着正确道路走向伟大梦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追求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地走向伟大梦想的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分别是国家、社会、公民,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0.,因而作为公民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7.,那么,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就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统一起来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追求是一致的,從而能够整体性地走向伟大梦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上的先进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地持续走向伟大梦想的动力。首先,从国内来说,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体性结构。其次,从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他国文明,通过吸收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来增强自己的先进性。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是因势而为,顺时而动,时刻保持着先进性。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种先进性,才使其在三个层面保持整体性而不耗散,更不会造成国家、社会、公民之间的冲突。所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能人为地为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个方面,更不能割裂开来宣传,否则就会如黑格尔所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手”,也就破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从而走向培育和践行的反面。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追问,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鲜明的时代性为引领,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性,整体提升中国人的精神境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强烈的实践性贯穿着时代性、意识形态性和整体性,通过实践,塑造出积极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向关系,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让“普世价值”的言论无处逃遁,让“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处处碰壁。从哲学上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1.,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猜你喜欢
践行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