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适应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并能彰显思政课教师独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大体上表现为:站稳政治立场、筑牢思政课意识形态性的素养,善于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素养,准确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素养,主动培育高深情怀、创新思维、宽广视野的素养。影响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因素有很多,大体上包括:教师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学校教学场域的文化氛围、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导引。只有明晰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具体表现、影响因素,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作者简介]朱小娟: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集体主义。
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核心素养”无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特别是自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以来,学界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的研究可谓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与之相应,学界对教师的核心素养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探究却十分薄弱。而在新时代,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由此导致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凸显与学界研究不足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鉴于此,聚焦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展开深入研究,紧迫且重要。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有必要率先解决几个基本问题,诸如,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因素有什么?只有科学回应这些前提性问题,才能保证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有迹可循,进而得到真正实现。
一 厘清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概念清晰准确是开展理论研究的首要前提,对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探析同样需要率先解决概念界定的问题。从学界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对素养、核心素养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阐释,但对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却尚未有比较全面的解读,进而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践行。因此,根据学界关于素养、核心素养的已有定义以及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要求,可以对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如下释义: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能适应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彰显思政课教师独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予以理解。
首先,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师与教学情境的互动产物。通常来说,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被当作复合概念加以使用,涵盖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要素,其内涵与外延都比较宽泛。一个人的素养犹如一座冰山,裸露在外的总是容易被察觉、被测评的知识和技能,那些内隐的品格,诸如情感、态度和動机等则难以被直接考量,只能由人们尝试根据相关理论所建构的严谨工具进行探究和推断。个人素养的提升虽依赖先天条件,但更多的是后天学习、训练和实践促成的结果,它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社会心理资源(包括情感和态度)满足复杂需求的各种能力”张紫屏.论素养本位学习观[J].全球教育展望,2016(3):5.,并且,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训练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精进的过程。或许有人会反驳,思政课教师在正式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前就已经积累了某些必备的核心素养,如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学习和解读党的方针政策的素养。怎么能说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师与教学情境的互动产物呢?的确,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有前期积累的成分,但在正式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前教师所具备的核心素养还不够全面,也不够成熟、稳定。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深化对自身核心素养的认识,及时调整和丰富自身的能力结构。也正是基于此,才有学者在与教学情境的内在关联中厘清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将之理解为“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强调个体与情境之间的互动关联以及对优质生活的追求”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7.。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教学情境来理解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把它看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变体。
其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必须能够体现出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独特性,要适应教师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多重需要。毋庸赘言,对于从事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人来说,他们所必需的核心素养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为教师,由于存在学科差异,不同学科的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也不完全相同。思政课教师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群体,既要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又要善于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还要能够完整准确地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培养创新思维及宽广视野,做到情怀深、自律严、人格正。凡此种种都是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也是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主要体现。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还要适应教师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多重需要。具言之,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必须有利于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需要的教师。新时代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要担负起怎样的新使命以及如何担负新使命?这是思政课教师在培育核心素养时必须回应的问题。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必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关的优化路径也积累了许多,而思政课教师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更有优势,只有思政课教师先提升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当然,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还必须有利于社会发展,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政课教师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终究要归结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推动社会有序平稳发展。
最后,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必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这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通过不间断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方能形成,同时也需要有利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创生和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一般来说,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弱到强、由不稳定渐趋稳固的发展过程。那种企图通过一次训练或培育就增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言行脱节,刻意制造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假象也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而一旦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真的得以形成,便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那个时候再力图丢弃已有核心素养,也是不容易的。当然,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一个渐进的实践过程,它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发展并趋于完善。脱离实践和训练去谈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荒谬的。更何况,實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表明:“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1.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不断强化学习并在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的自觉意识,还要积极主动地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来严格规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力争原有认识在实践和训练的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同时确保正在进行的训练和学习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性方向不断深入推进,最后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了自觉的意识,并付诸自觉的行动,再适当借助外在条件的支持,才能真正保证自身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实现。
二 明晰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厘清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但如果只解决这一个问题,还不能够给思政课教师培育和践行核心素养提供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为此,有必要专门拿出篇幅对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予以阐释和探讨。依据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系列要求,可以将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表现大致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站稳政治立场、筑牢思政课意识形态性的素养
站稳政治立场、筑牢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是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最为根本且直接的表现。在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日益复杂,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3.。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主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概言之,站稳政治立场、筑牢思政课意识形态性的素养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严守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担当。那种想要避开政治话题讲好思政课的想法以及采取模糊政治立场的态度,都是不妥当的。因为“思政课不能搞政治中立,更不能去党化。人是社会人,也是政治人,不可能脱离政治,不可能不持有政治立场。思政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针对各种错误的政治主张、政治思潮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艾四林,康沛竹.守正出新,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3):5.。二是思政课教师要着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可通过揭示历史和客观论证,还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合理因素,从而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也可以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发挥其“批判的武器”的作用,在解释社会现状和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力争为现实困境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坚持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并不否定对学生的现实关照,相反,“以学生为本”原本就是坚持思政课意识形态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政课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要善解人意,“要区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6.。
(二)善于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素养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而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更是如此,应当具备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素养,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情感认同、形成理性认知。否则,就无法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无法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也很难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进而为新时代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善于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这一素养要求思政课教师,把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这是思政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必须做扎实。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原原本本地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读原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当然,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选择并不局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们的著作,特别是习近平发表的经典名篇、重要讲话。其次,要全面系统、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体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最后,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准确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素养
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与阐释者,具备准确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素养。从“立”的角度来说,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需要思政课教师完整准确地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生不会自发产生政治认同,而要通过后期的教育养成方能实现。故而,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自觉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传输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观。从“破”的角度来说,思政课教师完整准确地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解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污蔑国家政策、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鉴于此,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准确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素养。这一素养要求思政课教师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及时有效的學习、准确无误的传达,既揭示这些重大方针政策背后所承载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彰显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又着重讲清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讲清楚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变革与成就,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而引导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一些了解和认同,听党话、跟党走,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分清主流与支流、成就与问题,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另外,为了提高宣传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还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理论难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讲解,将宣传性话语和大众话语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叙事向生活叙事转化,实现抽象符号向具体符号转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思想传递、意义表达和话语链接方式”,“不能把语言文字搞得空洞无物、无精打采”。孟宪平,王永贵.当前思想理论宣传的话语选择[J].红旗文稿,2017(6):24-25.
(四)主动培育高深情怀、创新思维、宽广视野的素养
让有情怀的人讲情怀、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更有说服力,更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而,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还必然表现为打造高深情怀。亦即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心系祖国,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在面对利益诱惑和利益冲突时,始终坚守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永不叛国;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时刻注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发学生身上本就蕴藏着的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激情,使之把远大理想与个人价值结合起来,把人生追求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之中。同时还要自律严、人格正,既要自觉修炼政治人格,充满真诚信仰、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又要修炼道德人格,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还要修炼情感人格,增加思政课的温度,力求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之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另外,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推陈出新的频度日益加快的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还表现为善于培育创新思维和宽广视野。所谓培育创新思维,要求思政课教师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带去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所谓培育宽广视野,讲的主要是培养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其中,宽广的知识视野既包括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又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比较宽广的非专业知识。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3.,如此才能将理论讲准、讲透、讲活。宽广的国际视野要求思政课教师突破狭隘的视角,放眼看世界,善于从国际比较中讲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人类关怀。宽广的历史视野则要求思政课教师多读历史,善于将现实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以贯通古今的智慧予以分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历史的大逻辑、时代的大潮流。
三 把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
全面把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保证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而确保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成为可能。影响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因素无疑是比较多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方面主要强调的是思政课教师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客观因素方面则指向外部,涵盖学校教学场域的文化氛围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导引。这两类因素都是不可偏废的。
(一)教师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
由于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师,尤其要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概括而言,影响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主体性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自觉学习的力度。常言道:“受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在自身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其是否能够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是否能够原原本本地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否能够完整准确地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都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力度。因此,思政课教师若要提升自身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端正态度,认真学习,让宣传更有底气,更有力量。毕竟,“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思政课教师只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宣讲的理论,并把这些理论所承载的客观真理内化为主体意识,外化为自己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才能“说服人”。否则,提升思政课核心素养的目标只会被束之高阁,难以实现。二是思政课教师思维创新的深度。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师与教学情境有效互动的产物,而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变动的,由此决定了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宽广视野。如此也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变幻莫测的社会,进而推动自身取得更大发展,而不至于被激烈的竞争环境束缚了手脚,抑或是像“小脚女人”一般,裹足不前。三是思政课教师人格修养的程度。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并不止于政治立场要稳、理论学习要深、创新思维要强,还在于人格要正、情怀要深。倘若教师知行脱节、表里不一,总是做“自我打脸”的事情,久而久之便不再具有权威,不再拥有学生的信任。当学生不再“亲其师”,也必然不会“信其道”。所以,思政课教师在巩固和增强自身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二)学校教学场域的文化氛围
在影响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客观因素中,学校教学场域的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它会对思政课教师能力的发掘与发挥乃至思政课教师提升核心素养的意愿和行动,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倘若学校普遍重视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并做好了相关促进保障机制,那么,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就会相对容易实现。反之,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将会受阻,甚至变得步履维艰。不可否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国家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政课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展开,内容中过分突出意识形态教育,难免会引起人们对它的偏见和误解,甚至遭人诟病。加之思政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一直被遮蔽,尚未得到很好的阐发。因此,以往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几乎长期处在学校的边缘位置,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迟迟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然而,新时代的情况发生了彻底性变化。近些年来,随着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凸显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蓬勃发展,思政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0-05-15].http://politics.gmw.cn/2019-03/18/content_32653484.htm.《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此又作出了更为详细具体的规定。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全国大中小学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纷纷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模式,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育机制,还进一步完善了思政课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如此一来,便会不断激发思政课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助益于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说,学校教学场域的文化氛围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发挥着重要影响。
(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导引
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工作环境及职业前景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性。行文至此,我们已经清楚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之高。而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政课建设,是与意识形态建设、与时代新人的培育密不可分的。毋庸讳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之争也是异常激烈的。鉴于此,我们党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把思政课建设当作一项关涉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工程来抓。这是无可争议的。毕竟,“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而“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0.。这就要求统治阶级借助一定的形式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而思政课就可以充当最重要的载体。所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就十分重视思政课建设,只不过这种重视程度在不同时期还存有差异。近几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但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且召开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包括专门召开的以办好思政课为主题的会议,这无论是在新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在与学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座谈时,习近平还专门提出了“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这些要求与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存在高度契合。思政课教师践行这些要求的过程同样是培育和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过程。因而,在新时代继续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主体责任,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必将有利于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结 语
总而言之,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都有着比较长足的发展空间。只有真正把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03).,才能不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也只有明晰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具体表现及其提升的影响因素,才能保证思政课教师行有所依,真正促进思政课教师整体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而全面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