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虎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与思想的内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锻炼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儿童从家庭逐步迈入社会、逐渐形式独立思维的一个关键时期。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的第一棒,服务于学生对数学的后续可持续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育人价值的独特体现。而今,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累,同时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均未得到真正发展。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积极转变日常教学行为和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下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高度基于情境的实践活动。”人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可以自然而高效地学习。情境学习强调让学生亲力亲为、实战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创设数学情境,以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已经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正方形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对于割补法、数格子法等面积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笔者在导入环节中,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师(PPT课件呈现教材中单元主题图):你们在图上看到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生(汇报交流):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旧知回顾):这些图形有大有小,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生: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这幅图中还有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你们会计算他们的面积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多边形面积的学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我们学校门口有两个花坛,如图1所示,其中,长方形的长为6米,宽为4米;平行四边形的底为6米,高为4米。请问哪一个花坛大?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1:比较大小,只需要分别求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就行。长方形面积我们知道长×宽=24(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
生2: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也为24平方米,与长方形面积相等。)
师:如果花坛的面积再大些,我们还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吗?显然不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
在这一环节中,从回顾旧知出发,帮助学生巩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操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有利基础。
二、问题嵌入,引发思考
“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本质,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数学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发展思维和提高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新知教学环节中,笔者以问题导入知识点,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构建新知体系,促进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问题1】 通过刚才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你们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1:可能是邻边×邻边,因为长方形面积也是长×宽。
生2:可能是底×高,同样是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
师:究竟哪一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吗?
生3:数格子的方法,刚才已经用过。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比如割补法?能不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来计算呢?
【问题2】 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
(學生分组探究,通过动手实践、互动交流,寻找答案,展示成果。)
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为此,笔者选择两位学生的切割方法进行展示:
师: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的切割方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是沿着高切的。
师:不错,那么,你们仔细观察,拼接后的图形有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呢?你们能猜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了吗?
生:平行四边形变长方形,底就变成了长方形的长,高就变成了长方形的宽,周长发生了变化,面积没有变。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应该是底×高。
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完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动手实践、逻辑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其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练习巩固,强化知识
课后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方法、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后练习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在内容上要精心设计与选择,从多角度、多途径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课后练习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道习题:
1. 口算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8米,高6米;
(2)底12米,高4米;
(3)底16米,高3米。
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吗?
2. 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其周长与面积有什么变化?(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归纳结果,下节课展示。)
习题1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相同面积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习题2是对课堂实践活动的一种拓展与延伸,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相互讨论,更加熟练地掌握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互转化,同时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底、高、长、宽、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领域是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的积极性。因此,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与兴趣展开深入探究,主动地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核心素养之间建立联系,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核心素养,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强化技能,提升学习品质,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