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微课制作中的“六要”

2020-07-09 03:11金伟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微课制作小学科学

金伟平

【摘   要】微课已然成为当下小学科学线上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成为线下教学重要的辅助形式。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必须关注“六要”:知识呈现要保证准确性、情境选择要具有生活性、演示操作要突出指导性、实践探索要体现渐进性、知识梳理要讲究逻辑性、作业讲评要关注应用性。根据这样的要求制作的小学科学微课,才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制作;“六要”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因其具有用时短、内容精、易传播的优势,已然成为当下中小学线上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成为线下教学重要的辅助形式。尤其在“停课不停学”阶段,全国各地的小学科学教研团队陆续开发制作了大量与教材配套的各年级微课,并通过各种平台推送,为非常时期的线上教学做出了贡献。

以“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平台推送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微课为例,多由“实践探索活动”“知识点讲解”“作业和讲评”三个板块组成,总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综观这些优秀微课,都是以生为本,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精心制作的,充分体现了微课制作的“六要”。

一、知识呈现要保证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探索活动过程中习得知识,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事实或者实验现象做出推断,得出结论。但是在微课教学中,知识呈现要保证准确性,考虑问题要更全面。例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课要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形式,教材提供了一个打台球的例子。这个例子非常生活化,学生也很熟悉。通常情况下,台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但如果打球的人水平很高,台球是可以出现曲线运动的。由于线下教学很难呈现台球的曲线运动,教师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直观经验来教学。如果学生统一认为打台球是直线运动,往往就会认可这个结论,而不提及曲线运动。这样的知识呈现不够准确,也是教材不够严谨的体现。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则可以很轻松地制作出两种台球运动路线的视频,并利用微课视频演示的优势,直观呈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见图1)。教师在播放视频时,同步进行讲解:台球的运动路线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这样的微课,既弥补了教材的瑕疵,丰富了学生的经验认知,又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

二、情境选择要具有生活性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斜面上可能存在滚动、静止不动、滑动这三种情况。教材配图呈现三个画面,分别是小朋友在滑梯上滑动、大石头从山坡高处滚落下来、轮椅停在斜坡上。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觉得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所见不相符。因为在生活中,学生看到斜坡上的石头大多是静止不动的,甚至可能会看到很大的一块石头在斜坡上摇摇欲坠,却没有掉下来;轮椅从斜坡下行时,往往无须借助外力就能自行滚动。于是,在微课制作时,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图示内容做了适当调整(见图2),使学生更容易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物体运动的三种形式。

三、演示操作要突出指导性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课要求学生搭建一个方便稳固的斜面。在线下课堂中,教师或许可以拿出材料,让学生进行尝试,然后再交流经验。但是在微课教学中,单向输出的方式容易造成师生间缺乏互动,所以教师更应关注微课实验演示操作的方法指导。微课教学中的方法指导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例如,教师示范在斜面上画一条线,让学生明白:每次实验时必须以这条线为基准,统一斜面搁置在牛奶盒上的位置。虽然学生的注意力依旧聚焦在搭好斜面上,但是这种实验方法的教学蕴含着变量控制方法的应用,学生运用教师示范的方法操作后,能够建构起实验条件要统一的概念,就可以弥补在线微课教学缺少互动的不足。

四、实践探索要体现渐进性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课的拓展环节,主要是观察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微课技术可以将物体放置在不同斜面上,通过动图演示,让物体运动起来。微课制作的第一稿,斜面一端的支撑物从3个牛奶盒直接增加到6个。因为斜面坡度增加显著,物体运动速度迅速提高,所以实验结果明显。但缺少渐进性的实践探索过程,使学生少了思考和乐趣。于是,教师对微课做出改进,将作为支撑物的牛奶盒从6个减少到4个,可又发现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与3个牛奶盒相比并不明显。最后,教师决定,将牛奶盒数量从3个增加到4个,再到5个,直至6个,一点一点增高斜面的坡度。学生在渐进性的实验中,观察到物体的运动速度会随着坡度的变化慢慢发生改变,理解了“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是会发生改变的”概念,为学习下一课《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奠定了认知基础。

五、知识梳理要讲究逻辑性

梳理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结构。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呈现知识结构。如学完了“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师引导学生从“相同距离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距离”两个维度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概念梳理,并绘制思维导图(见图5):把两种比较方法排列在一起,同时写上注意点;在相同距离比较运动时间时要多测几次,减少误差;在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距离时要同时开始,同时停止。思维导图把两种方法对应排列在一起,将单元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以可视化方式直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要关注应用性

学以致用才能证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作业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讲评作业时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关注知识的应用性,检验、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图6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课的作业设计,旨在检验学生分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能力。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小球在桌面上的运动路线比较容易判断,但小球滚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就难以判断,需要学生基于观察實验做出推断。因此,在作业讲评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将实验演示视频以慢动作的方式呈现,让小球滚出桌面后的运动呈现出一个拖影的效果,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小球的平抛曲线,从而突破难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制作一节优秀的微课,需要教师反复地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基于学生能力水平,做好下水实验,关注探究细节,把握好“六要”。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一些制作的技巧,比如增加动图、弹幕,剪辑音频和视频,美化图片等。教学中呈现这样高质量的小学科学微课,才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升科学素养。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312030)

猜你喜欢
微课制作小学科学
“小鱼尾鳍血液循环的观察”微信的微课制作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工科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制作与实践
基于HTML5的视频监控微课设计浅析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