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峰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应用于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热点和趋势。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指出:“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明确了通识在线课程建设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专业公司数字技术优势,引入云教学平台,引进汇集国内名校名师主讲的在线通识课程方式,以此扩大优质教学资源来源,完善学校通识课程群,为建设校本在线课程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提供相应的支持,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撑。
以扬州职业大学为例,该校在校生16000多人,平均每学期选公选课学生8000多人,学生大规模化凸显校内通识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2015年,在先后试用智慧树、高校邦、超星尔雅平台通识课程,结合教师与学生意见反馈及教学成效比较后,确定与智慧树和超星尔雅合作,取智慧树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开课学校进行教研活动的长处,又取超星尔雅丰富的通识课程资源和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活动长处,采用固定选课方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形式,让学生完成线上听课、作业、考核、讨论、提问,完成线下见面课互动、出勤,获得相应成绩和学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公平分享与效用最大化。
2015年,选用平台通识课程7门,秋季选课学生1056人;2019年,选用平台通识课程46门,秋季选课学生7890人。虽然学生一开始对在线通识课程和在线学习有些不适应,但现在,在线通识课程已成为学生首选,运用APP学习的学生达97%。2019年春季学期平台数据显示,智慧树:选课28门,选课学生3745人,课程合格率96.1%,优秀率45.2%;超星尔雅:选课17门,选课学生3064人,通过率89.16%,优秀率45.82%,学生学习通过率、优秀率在全国领先。目前,在线通识课程学习已由学生课外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转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及自主选择与学校要求相结合,转向学生适应人生与职业需求,自由、自主选择趋势发展,达成了学生随时随地将已学、在学、将学贯通一体,以及人格走向、从业素养与求学环境的和谐统一。
2015年,引进智慧树平台,安排辅带教师观看智慧树在线课程、PPT文本、课程概述、证书获取、评分标准、测验与作业讨论区,安排教师参与平台组织的课程建设研讨会,掌握在线课程运用技巧和应用特征。2018年,组织教师观看智慧树、超星尔雅平台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让教师直观感受在线课程建设的要求与项目。同时,组织选派的一批优秀教师,边辅带,边学习、边理解、边提高,逐步转变为校本在线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引导者、改造者和建设者。此外,将在线课程账号开放给所有教师,制定了在线课程建设目的、结构、技术应用、场景选择等制度,促进在线课程的建设。2017年,首批在线课程《大学语文》《职业沟通》《民族传统体育》《书法欣赏》《手机摄影》《职业心理素养》等投入教学,2018年,《大学语文》《职业沟通》分获全国生态文明在线课程成果A奖、B奖,《民族传统体育》入选“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库。
智慧树、超星尔雅平台课程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智慧树通识课程有中国历史与文化传承、社会科学与人文精神、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经济管理与前沿发展、兴趣爱好与技能拓展等九大类;超星尔雅平台有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等八大类。经过引进、学习、总结、提高,依据课程标准化、体系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原则,[1]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外引内建,并由三大模块组成的人文素质在线课程体系(图1),以此优化人文素质课程的体系。
图1 人文素质在线课程体系
在线通识课程的及时性、持续性、动态调整、平等交流、自主学习新学习模式推出开始就引发学生好奇,在《公共关系与人交往》《职业素质养成》《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等见面课上,辅带教师和学生一起与名师、社会大咖互动,不但开阔了师生视野,开启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而且打开了课前,管理班级与学生的作业,答疑、讨论,学习信息推送和学习导航;课中,引导学生云空间完成投票问卷,进行头脑风暴、作品分享等互动;课后,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延续课程学习或能力训练的翻转课堂大门。目前,教师都能从学情分析与专业特点入手,将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展示于云空间,让学生课前自学;课中,教师精讲重点知识或做练习、测试;课后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阈、不同层面剖析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成效提高10%以上。
在线通识课程学习没有时空区域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2]。尤其是学生能将平时学习过程中所思、所疑,可在线即时与名师大家交流,也可直接与辅带教师互动,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激活了学习思维和学习潜能,激励了学习探究勇气和学习持续投入。因此,学生不仅从在线课程音像、视频、文字、图表、课件、讨论和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中找到成就感与归属感,有意识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式和碎片化学习,自我深入地、逻辑地、细致地、系统地思考问题,明白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提高了什么,不足是什么,完成了“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数据驱动学校,分析变革教育”已成为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可充分运用尔雅“通识素养测评”服务功能等,于选课前,开展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和问题诊断,确定开设课程,改善短处,补齐短板等。另外,通过平台提供的在线通识课程运行报告,追踪学生选课情况,了解学生选课特点;通过学生学习方式、访问时间、作业完成等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生成即时学习报告;通过分列学生自主学习出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通知辅带教师予以解决;通过学生课程学习数据前测与后测,参考数据值差,寻找到学生学习潜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诊断体系,完成了传统教学诊断的转变。
智慧树、超星尔雅在线通识课程设计者都有一些共性问题:课程大多数围绕本科院校学生设计,过多强调课程知识的全面性、理论性、系统性,缺乏高职教育特征的认知,缺乏高职学生学情的分析[3],缺乏高职课堂教学组织特性的认识,缺少学生角色扮演的实例,缺少学习情境和内容与案例的演示,缺少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缺少满足学生学习习惯与知识关联的指导。此外,课程选修课时有12、28、32、48不等,与扬州职业大学公选课20课时,一门1学分,修满3学分即可的规定不符,需要费工费时地做课时转化和学分转换。
在线通识课程学习是一种更为自由灵活、自主完成的学习方式,但在线通识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考核都为外校教师,校内辅带教师只是做了督促学生,集中学生收看现场直播,学期结束进行登分等工作,由于学习过程缺少跟踪记录,辅带教师无法全程实施有序、有效监控,一开始新鲜感和热情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褪化,应有作用被限制后积极性明显下降,逐渐不关注课程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出现时问时不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效。
当不以实际功用与技能为目标的通识课程以在线方式开设时,学生对观看课程视频、完成测验为主的形式一时不太适应,学习过程比较随意,特别是缺乏外部监督和约束后,自制力差的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在线学习中。如部分学生选择在线通识课程学习属被动的、外界刺激的行为,学习意愿不高,学习参与不强,观看视频课程时,只做翻译或翻屏,认为只要刷屏就可以修得学分。从平台数据来看,学生讨论情况,2018-2019春季学期,2000多名学生在尔雅课程学习中发帖讨论287次,回帖讨论409次,在线答疑仅为38次,主贴数量少,回复帖子少,讨论不深入由此可见一斑。
在线通识课程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均为无人监督的在线测试。部分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用抄袭或复制来蒙混过关。还有考试评阅上,课程主持方习惯采用客观题为主的考试方式,虽便于得到结果,但缺失了主观题考查,既不容易体现学习目标,也不容易展现学生能力。另外,课程主持方虽然制定了论坛发帖的数量计入成绩要求,并以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结果作为考核一部分,却忽视了发帖的质量这个根本性问题,随着发帖的数量一路走低,这部分考核演变为有名无实,交互考查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
在线通识课程学习完全成为学生个人任务后,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及时完成作业或测验,部分学生会边看视频边做笔记,理解学习内容,极少部分学生会学习课程推荐参考资料,遇到问题在网上寻求解决方案。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为完成课程而学习,为修得学分而学习,课堂上不记或随意记课堂笔记,学习中遇到问题放任不管,最后临时抱佛脚,突击完成学习任务。2019春季教学“尔雅”课程运行数据显示:学生平均访问量,5月为高峰期,课程结束前,访问数量急剧上升。有集中突击和应付学习之嫌疑。
通识课程在线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尝试,然而,学生比较缺乏学习目的性,比较缺乏有效学习方法,比较缺乏深度学习精神[4],表现为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缺少监督和完全依靠自觉情况下,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态度,没有及时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及时跟进课程学习;有些学生没看完整一门课程;少数学生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极少数学生中途退场。2019年春季学期,157人选课未登录,选课学生到课率一直在85%左右徘徊,中途退课率亦有比例,作业完成率不到90%,其中还有一定数量重复率。
通识在线课程的开课教师、开课设定、考试考核等管理都为外校人员,课堂“教”与“学”皆不在可控之中。如没有将在线通识课程纳入测评系统,没有构建在线通识课程相应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机制,无疑会影响在线通识课程教学效果。为此,建议参考现行比较成熟的经验,构建较为健全的引入、标准、措施、办法、学分认定与转化机制,打破在线通识课程相对独立的浅层次应用现状,在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价值需求基础上,避免在线通识课程格式化和被边缘化,避免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脱节,避免落入放任形态之中。
智慧树、超星尔雅平台上许多通识课程是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要更好发挥这些精品课程的效用,实现课程效能的最大化,需要应运用“金课”建设标准和要求,思考如何进行在线通识课程本地化和职业化改造,并探索在线“金课”应用,进而打造出一批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金课”,实现传统课堂与在线“金课”的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以变轨方式,迎头赶上国家示范院校和省示范院校,实现变轨超车,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新的飞跃。
由于师生在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分离,情感交流与互动相对缺失,教学人文关怀不够。所以,应尽快将在线通识课程、慕课资源、小视频、相应网站等资源纳入学习资源库,多吸纳专家督导和学生评价意见,及时淘汰评价不高或者效果不理想的部分课程,制定在线课程学习考核评价制度,用过程管理替代结果管理,用刚性管理结合柔性管理,并要求辅带教师合理运用教学内容与场景,及时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学习过程督导、学习投入引导、学习进度掌控、学习效果跟踪,扭转学生集中“突击”行为,让学生养成平衡、持续、有序的学习好习惯。
在线通识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完成在线作业和客观题考试即可取得相应学分。所以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学习内容的展示交流会、学习沙龙、知识竞赛等,还可通过随机抽样,针对一部分学生,一部分课程采用线下传统闭卷考核或开卷考核,以师生评分、生生评分相结合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增强互动考核,客观、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重视和学会在线通识课程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对学习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把自我塑造成社会需要、甚至能推动社会需要的人。
在线通识课程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新产物,众多优质在线通识课程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师资资源紧缺、教学时间冲突的矛盾,促进了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种类进一步多元化,推动了教学理念转变与教学方式的改变。然而,在加强在线通识课程管理、改进学生学习指导、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利用在线课程教学优势为传统教学注入活力,打造校本“金课”等方面,还需要与合作企业深入沟通,达成认同,共同制定统一的机制与制度,为在线专业课程规模化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