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承模式的探索

2020-07-08 11:35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丝非遗资源库

许 文 娟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数字化新媒体是指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媒体是一个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的概念,只要是跟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比如手机媒体、博客等都可被称为新媒体。[1]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媒体融合,给非遗文化宣传和技艺传承带来新的契机。就此背景下,笔者对做过的非遗传承项目进行阐述比较,对几个典型的网络传承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一、建设资源库整理收录,便于全民非遗科普传承

数字资源库是一种储备资源的数据库形式,具有内容丰富、服务全面、用户群多样、传播广泛快捷的特征。数字资源库有国家级资源库、省级资源库、市级资源库、校级资源库,涉及到的知识、科目范围很广。非遗资源库目前不是很多,但数量一直在增长,也有多所高校参与制作。例如2018年泉州黎明职业大学与扬州市职业大学(下文称为“扬职大”)等多所高职院校合作建设的“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下文称为“海丝”)资源库,在国家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微知库”上运行,探索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沿江地区的各种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究。在建设子资源库“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时,扬职大选择了扬州漆器、扬州玉雕、雕版印刷这三个非遗种类,在“微知库”中占三个板块:海丝技艺传承之漆艺、海丝技艺传承之玉器、海丝技艺传承之雕版。

(一)非遗资源库的内容

非遗资源库包括各种与主题相关的非遗项目,每个非遗项目下内容模块化安排,每个模块下多种资源填充,资源包括视频、动态PPT、文档、图片等。内容涉及面广,有关联的项目、资源都可以加入,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源博物馆。比如“海丝”资源库涉及十四个与非遗相关的子项目,子项目内容与资源库主题“海丝”有关;子项目的每个模块内容丰富,详细记录子项目的发展历程,现今的状态,技艺的特色,文化的魅力等。

(二)非遗资源库的特点

1.模块化设置

非遗资源库中单个非遗子项目基本是模块化安排,每个模块里有相应的资源。比如“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非遗子项目资源分六个模块,“海丝技艺传承之玉器”非遗子项目资源分四个模块,“海丝技艺传承之雕版”非遗子项目资源分五个模块。模块化安排使资源归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搜寻资料,清晰明朗。由于“海丝”资源库建设比较专业,内容比较丰富,2019年“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资源库入选为国家教学资源库备选库。

2.资源颗粒化

非遗数字资源库要求所有资料颗粒化,一个颗粒说清楚一个问题。有效文档、有效图片、有效PPT、有效音频、有效视频都可以作为一个颗粒。文本颗粒按规范的文档形式编辑,可图文并茂;图片资料如果想作为颗粒的话,此图片一定要有它的重要性;PPT颗粒最好能做成动态ppt形式;音视频颗粒需要编辑成标准形式。在制作颗粒时能用视频方式最好用视频,这样的颗粒分量重,且直观、生动。但上课视频不作为视频资源,以知识点为单位制成微课形式可以作为优质资源。所有视频需添加片头和片尾,片头显示资源名称和知识点名称。将所有颗粒资源按规定形式取名,视频、PPT、文档等颗粒按类别编号,按模块顺序发布到相应资源库平台,后期再进行推广和维护。

3.建设周期长

非遗资源库需要大量的非遗相关资源,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再对其进行分布和规划,不同子项目由不同人员分管,涉及人员比较多;制作非遗产品的过程也很长,再加拍摄整理,就会花费很长时间,因此,建设时间周期比较长。比如在建设“扬州海丝技艺传承之玉器”的时候,扬职大邀请了扬州玉雕大师张迎君老师按照项目化的程序来制作、拍摄。玉雕大师制作了玉白菜、玉如意、玉龙等玉器产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将整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制作人员再将拍摄的资料一一整理,用后期制作软件加工处理,制作出一个个完成的微视频。做到每个微视频讲述一个知识点,详细、明确地记录玉器加工制作的技法和注意点。时间跨度几个月,陆陆续续地制作了几件玉雕产品,完成了多个颗粒(见图1)。

图1 玉雕项目化颗粒制作过程截图

二、设计慕课规范教学,利于非遗项目专业化培训

网络在线课程也被称为“慕课”,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交互平台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出现的一种打破时空界限的新型网络教育模式。[2]非遗网络在线课程是将传统手工艺用现代化的手段去记录,一般按发展历史、地域特点、技艺特色、制作手法、案例步骤等分析解构,将“一对一”师带徒教学模式变成“一对多”课堂教学模式。非遗资料变成网络在线课程,可以督促学习者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获得相应学分,拿到相应证书。因此,非遗网络在线课程培养对象明确,比较适合于非遗项目专业化培训,特点明显。

(一)非遗网络在线课程特点

1.章节规范化

非遗网络在线课程作为课程来说,相比资源库要规范,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如教学标准、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视频、教学PPT等。章节设置任务点,学员需看完并完成作业,达到要求,才算是课程学习的完成。

比如2019年建设了非遗剪纸在线课程。将课程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中国剪纸和扬州剪纸,介绍剪纸历史发展进程,地方剪纸特色,重点是让学员了解剪纸;第二章介绍剪纸的基本操作和简单图案的剪制,比如简单的花卉、动物、双喜等,重点是让学员学会简单的剪纸工具和操作步骤;第三章是剪纸的高级课程,对于有一定的剪纸基础的学员有技能的提升,让学员学会剪制原创性作品。课程大纲安排好后,每个章节内容有教学资料填入,不同资料不同的格式、不同位置,都要按一门标准课程来规范化进行。

2.教学针对性

网络在线课程一般是学分制,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针对不同的学员,课程设置上也有针对性,比如上述的“扬州剪纸”网络在线课程,就是研究老年人和剪纸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按照老年人的喜好来寻找素材,安排案例,请剪纸非遗传承人赵红妹老师进行授课,更能让学习者接受和认可,提高学习兴趣。

在建设剪纸网课时,每个知识点安排也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所有与剪纸有关的资料都能被纳入到课程中,比如此课程纳入了扬州剪纸相关的内容介绍,没有对其它地区剪纸进行过多介绍,主要是因为此课程是“扬州剪纸”。教学知识点安排都是经过斟酌、推敲、选择的,便于教学的资料才会纳入课程。按教学进度,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为教学服务。

(二)非遗网络在线课程的要求

非遗网络在线课程离不开“教”与“学”,但不等同于学校教学,对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有一定的要求。

1.对课程教学者的要求

教学者应把握在线课程的优势,课前合理安排预习任务;课中弥补在线学习的不足、进行问题讨论,解释重要的知识点和专业术语,现场操作,边学边练,解决每个学习者出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下还要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批改。课上课下灵活互动,课堂活跃,增加了学习者的兴趣度。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安排直播课堂。通常非遗学习时间跨度长,完成网络在线课程课时量还不够,课程结束还需解决学习者的各种问题,非遗授课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服务者。

2.对课程学习者的要求

课程学习者课前需积极、自主学习,找出不清楚的知识点,作记录;课中学习者带着问题去上课,实时与老师交流,解决各种疑问;课下完成各种任务,做到心到手到。非遗课程与其他课程有很大区别,很多技能操作的技巧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领悟的,需要反复研究、实践,才能掌握要领。所以学习者在完成课时之后,还要发挥工匠精神,不停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制作微课以点带面,适于非遗个性化精细化自学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教与学为目的,简短的、精彩的、完整的教学活动,时间长度在十分钟左右最佳。

(一)非遗微课制作特点

非遗微课制作在内容上更有研究性,因为非遗文化有其独特性和地方性。非遗传承大师会制作非遗产品、掌握非遗技艺,但不一定会有条理地、一丝不落地进行知识点梳理,需要有专业的授课人员将资料进行梳理,将其换化成思路清晰、知识点明朗的课,便于没有基础和基础一般的爱好者进行学习。对于专业术语、特殊名词,非遗产品制作过程中的要点、难点、疑点等,需要传承大师们进行深入指导。大多是教学人员和非遗传承人合作,才能快速地将内容表述清楚,才能让观众明白。

(二)制作非遗微课要点

制作“非遗”方面的微课,首先要研究讲稿,非遗微课讲稿主题是什么,讲什么,怎么讲,都是思考的问题;其次是表现手法,一件非遗产品制作过程可能是几周、几个月、几年,要在微课中完整地展现制作过程,需要用多种形式,可以运用现场拍摄、动画制作、虚拟现实展示等手法,最终集各种形式为一体,完整地清晰地表述知识。比如在建设“海丝技艺传承之雕版”资源库模块时,便用二维动画的方式来讲解,为微课添加色彩(见图2);再次是对画面的制作要求比较高,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声画结合,教师讲到什么内容,画面需提供相对应的内容,恰当地运用视听语言,像影视制作一样,注意画面的美观性和节奏感。再给视频添加特效、配乐、字幕、片头和片尾,最终完成微课视频;最后是有一定的原创性,要新、奇、透彻,有深入分析。

图2 雕版印刷微课动画

四、三者间的关系

(一)三种非遗传承模式的共同特点

都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为基础,依托互联网技术、个人终端,灵活度高不受限于时空,可做到人人可学,时时能学,处处方便学,都是很好的非遗文化传承模式。

(二)三种非遗传承模式的不同之处

非遗资源库非课程性、受众广泛、全民科普,相对于其它网络教学模式来说就相当于“面”,容量大。学习起来不受课程进度的限制,可随时挑选某个模块或模块的某一部分进行学习。可以给一切感兴趣的人看,全民学习和资料搜索。

而网络适用于在线课程模式就相当于“线”,每门课程是独立的,对接其他课程特点明显、专业性更强。网络在线课程有专业教师做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辅导和答疑,规范性强、系统化高、课程难度也更深更高,可以量身打造不同水准受众合适的内容。

微课传承模式更像“点”,独立性强、个性化高,风格化明显。相对于资源库和网络在线课程来说,它更具有特色、更具有研究性、更加精彩。它既可以被纳入资源库中,也可以被纳入网络在线课程中,为其添加色彩。适用于无特殊要求或增广兴趣的自学者,传播性强。

五、结语

这几种非遗网络传承模式,各有特点。资源库更像是一个博物馆,无法及时自我更新和淘汰,管理难、成本高,难以普及;网络在线课程教学环境很有优势,有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缺乏面对面的优势;微课比较灵动,深入研究,但想挖掘更多精彩的知识点不易。在互联网媒体融合背景下,应积极拓展其他媒体模式以传承非遗。除去科普型(如资源库)、教学型(如微课、慕课)传承模式,未来可以开发商业型(如网店、微店)、政府宣传型(如链接至政府窗口、义务教育学校平台等)、娱乐型(如随身博物馆、随身APP)、服务型(如企业定制员工培训平台、职能机构考证平台等)等更多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来展现非遗文化的风采。

猜你喜欢
海丝非遗资源库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如何讲好“海丝”故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叙事方法的研究——以“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例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