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玲,杨建梅,褚洋洋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三病区,江苏22600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全球约有20 亿人感染HBV[1],乙型肝炎患者中每年有2%~10%进展为肝硬化[2]。我国肝硬化患者中由HBV 感染引起的占60%[3],因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反复住院,加之家庭、社会支持不足等诸多因素,使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4]。延续护理是整体护理和住院护理的延伸[5]。本研究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在我院肝病诊疗中心住院的10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探讨多维延续性护理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入院时均存在肝功能异常,经治疗病情改善,出院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 例。观察组中男性 18 例,女性 33 例,平均年龄 46.2±12.3 岁;病程4.8±2.3 年,接受抗病毒治疗 43 例;有饮酒史25 例,合并其他慢性病14 例;有乙肝家族史18 例,家庭支持32 例,有兴趣爱好28 例。对照组中男性21 例,女性 30 例,平均年龄 48.5±10.6 岁;病程 5.6±2.1 年,接受抗病毒治疗46 例;有饮酒史28 例,合并其他慢性病16 例;有乙肝家族史15 例,家庭支持37 例,有兴趣爱好3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 2015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6]中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2)年龄 18~70 岁,性别不限;(3)听力、视力正常,会使用手机微信程序;(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2)依从性差,可能失访者。本研究已获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出院当日对患者进行饮食及药物服用指导,乙肝相关知识宣教,告知复诊时间等。
1.2.2 观察组:采用多维延续性护理方法。组建乙型肝炎肝硬化出院随访小组,由病区护士长、2 名专职护士(护师以上职称)及1 名医生(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组成,均经过统一培训。(1)组建微信群,设专职人员回答患者乙肝相关问题,定期推送乙肝相关治疗及保健知识;鼓励群内病友相互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服用提醒;定期开展乙肝相关知识问答,采用微信红包等方式作为奖励提高患者参与度。(2)线下每月组织一次乙肝相关知识讲座,并进行知识问答,给予参与者一定的奖励。(3)每月进行一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用药及肝功能复查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出院当日、6 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出院时、出院6 个月采用改良Child-Pugh法评价患者肝功能;出院6 个月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对医院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多维延续性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并计算OR 值及95%可信区间。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对乙肝知识知晓率及医院满意度比较 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51 例(100.00%)对乙肝知识知晓,51 例(100.00%)对医院满意,分别高于对照组的 36 例(70.59%)和 41 例(8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比较 干预前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观察组为6.0±0.8 分,对照组为5.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 个月后观察组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6.2±1.3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1.6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前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抑郁或焦虑状态患者,但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SDS、SAS 评分比较 分
为进一步评估多维延续性护理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规定SDA 量表、SAS 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20%及以上为有效,否则为无效。SDA 评分改善有效 35 例,无效 16 例;SAS 评分改善有效29 例,无效22 例。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病程、Child-Pugh 评分以及抗病毒治疗等多变量进行校正,发现多维延续性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状态良好预后的OR值为 3.045(95%可信区间 1.775~23.645,P=0.008);对焦虑状态良好预后的OR 值为2.865(95%可信区间 1.115~16.698,P=0.005)。见表 2。
表2 多维延续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改善的OR 值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期间虽然解决了部分健康问题,但HBV 感染为慢性疾病,如果诊治得当有些患者肝硬化可逆转[7],若治疗、调摄失宜,病情可持续进展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因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院后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顾需求。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能使出院患者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饮食及用药指导,从而减少因病情恶化住院的机率,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成本。目前大部分医院不具备专用远程护理设备,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是最广泛的网络交流手段之一,我们将微信平台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多维延续性护理方案。
本研究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院时肝功能大多处于Child A 级,出院后需继续服用抗病毒、护肝等药物,并且需要对饮食、锻炼等方式进行调理。我们进行多维延续性护理,组建微信群,采取定期推送乙肝治疗及保健知识,组织乙肝知识讲座,定期电话回访等措施,帮助患者掌握乙肝相关知识,提高服药依从性,达到稳定肝功能状态、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观察组实施多维延续性护理,出院6 个月后肝功能状态稳定,较出院时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肝功能则较出院时下滑,Child-Pugh 评分升高。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可出现失代偿期表现,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6],若不能及时识别并就诊可能危及生命。多维延续性护理可帮助患者早期识别并发症,在微信群内可以咨询医师、护士,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外,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对医院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39%,提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由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程迁延,肝功能时有反复,需长期服用抗病毒等药物,加之经济负担等因素,抑郁焦虑随时有可能产生[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抑郁或焦虑状态患者,虽然达不到抑郁症、焦虑症诊断标准,但难免出现自暴自弃、自残、危害社会等不良事件。在多维延续性护理中,患者负面情绪可在微信群内倾诉,专科医师、护士与之交流沟通,疏导不良情绪。通过电话回访、线下定期举办乙肝知识讲座,指导患者用药、饮食、锻炼及调摄,可使患者获得存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本组研究发现,多维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多维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状态良好预后的OR值高达3.045,对焦虑状态良好预后的OR 值为2.865。
综上所述,多维延续性护理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并可稳定肝功能状态,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