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7-07 03:58唐晓丹周晓兰朱迎钢周基安朱惠莉李向阳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3期
关键词:阳性菌革兰氏白蛋白

唐晓丹,周晓兰,朱迎钢,周基安,朱惠莉,李向阳

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40;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上海200040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指各种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袭入血流引起的播散感染,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危重感染疾病,可表现为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近年来,随着侵袭性操作不断增加,广谱抗菌药物、皮质激素等不合理应用,BSI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1],其中超过50%的病例发生在老年人群中[2]。了解老年患者BSI 的病原分布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评估病情预后,降低老年BSI 患者的死亡率。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老年BSI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数据,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住院老年BSI 患者,BSI诊断标准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纳入标准:年龄≥60 岁。排除标准:(1)同一次病程中获重复菌株的同一患者;(2)血培养污染的病例;(3)常见的皮肤定植菌者;(4)对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培养72 h 以上报警或单次培养阳性者[4]。

共纳入151 例老年BSI 患者,年龄60~102 岁,平均(77.8±10.8)岁,其中男性102 例、女性49 例。60~69 岁42 例,70~79 岁43 例,80~89 岁39 例,≥90岁27 例。142 例为单一病原体BSI,9 例混合感染中6 例为2 种病原菌感染、1 例为3 种病原菌感染、2 例为4 种病原菌感染。

1.2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诊断、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合并疾病(肿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侵袭性操作(深静脉留置及导尿管)、实验室检查(血白蛋白、血白细胞、血红蛋白)、治疗转归(28d存活率)等,根据28 d 存活与否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感染源判断主要根据病原学检查,同一时间段感染灶培养菌株与血培养检出的菌株相同,结合病原菌侵袭特点,且除外其他感染来源,一般认为该感染灶即为BSI 的感染源[5]。针对不同感染源的控制措施包括积极痰液引流、拔除深静脉导管、解除尿路梗阻和积极腹腔引流等。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dd ratio,OR)及95%,<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菌种分布及感染源151 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165 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2 株、革兰氏阳性菌62株、真菌21 株。在所有分离菌株中,最常见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白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见表1。

明确感染源的患者33 例,其中呼吸道来源18 例,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黏质沙雷菌;静脉导管相关来源5 例,4 例为葡萄球菌属;肠道及腹腔来源5 例;泌尿道来源5 例,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多见。见表2。

2.2 老年BSI 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151 例老年BSI 患者中存活109 例、死亡42 例,死亡率27.81%。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BSI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入住ICU、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30 d 内广谱抗生素应用>7d、机械通气、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功能不全、血白蛋白<30 g/L 以及血红蛋白<100 g/L。见表3。

2.3 老年BSI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上述9 个因素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机械通气、慢性肾功能不全和低蛋白血症为老年BS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表1 细菌菌种分布[例(%)]

表2 感染源及病原菌分析

表3 老年BSI 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4 老年BSI 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研究显示,BSI 加权合并的总死亡率约为28.7%[6],而老年BSI 患者临床常表现为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感染性休克[7],死亡率更高[8]。故本研究着重分析老年BSI 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及早评估病情,采取相应诊疗措施,降低死亡率。

本研究发现老年BS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49.70%),与团队前期研究一致[9]。其他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37.58%、真菌12.73%,最常见的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2.73%)、大肠埃希菌(12.12%)、屎肠球菌(5.45%)、白念珠菌(5.4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85%)。有学者分析了60 岁以上老年患者3年内的血培养情况,分离出常见病原菌1 187 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49.28%、革兰氏阳性菌占43.72%、真菌占6.99%[10]。而国内的全年龄段研究在3 889 例血培养分离标本中占前3 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阴性菌占62.33%、革兰氏阳性菌占31.51%、真菌占3.42%[11]。与全年龄段的血培养结果相比,老年BSI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有所不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比例明显上升。考虑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普遍应用抗生素及留置深静脉导管,更易发生原本定植的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菌群紊乱,引起BSI。

本研究发现,老年BSI患者28 d死亡率为27.81%,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12-13]。入住ICU、机械通气、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血白蛋白<30 g/L 为老年BSI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 项为期3年的老年BSI 研究显示,年龄≥75 岁、白蛋白<33 g/L 和血肌酐≥90mol/L 是老年BSI 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4]。也有研究认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混合感染、低蛋白血症和年龄是老年BSI 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2]。接受机械通气往往提示患者病情严重、全身脏器供氧不足,导致微循环障碍。在建立人工气道后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气血屏障破坏,病原菌易经气血屏障侵入血液发生BSI。而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是透析患者,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明显下降,营养摄入减少,此外透析过程也会增加感染风险[15]。同时,肾功能不全患者往往在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持有效循环血流量方面存在障碍,增加死亡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低白蛋白血症是老年BS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4,16]。在艾滋病和血液病等人群中,白蛋白降低是BSI 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灵敏度为83.3%~96.0%,特异度为51.7%~69.6%[17-18]。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反映机体储备能力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19]。低蛋白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影响有效循环。严重感染释放的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抑制白蛋白合成,引起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白蛋白向组织渗漏增多[13]。此外,白蛋白可与游离药物结合,承担着药物转运及储备的功能,血白蛋白水平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死亡风险[2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回顾性研究可能导致信息偏倚;研究时间跨度较短,不足以反映BSI 病原或特征的时间变化趋势;明确感染源的数据较少,代表性不足。但根据此次研究,老年BSI 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预测老年BSI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入住ICU、机械通气、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血白蛋白<30 g/L。

猜你喜欢
阳性菌革兰氏白蛋白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替考拉宁与盐酸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