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是顺应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图书馆文旅融合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现存问题,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创新服务策略: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文旅融合新体验;紧跟国家政策,拓展研学旅行新服务;面向老年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咨询;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研学旅行;文创项目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82
1 引言
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2018年年底省级机构改革完成,这一系列机构的改革组建,使文化和旅游融合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根据《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旅游产业》,2018年全年“旅游品质化消费诉求带动企业产品研发和业态创新。都市休闲旅游快速崛起,与文化和旅游融合相关的投资并购增加”[1]。可见随着公众收入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消费需求逐年升高,且更加注重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旅游中的文化享受成为大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图书馆、美术馆休闲旅游。文旅融合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旅游服务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公共图书馆该如何担负文旅融合使命,开展创新服务,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2 图书馆旅游服务研究综述
文旅融合虽然是近两年的新话题,但图书馆作为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与旅游一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方面一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图书馆旅游服务也进行了不少研究探索。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图书馆旅游已经不是新鲜事,1984年Lawson V L.开展了一项实证研究,并发表论文“使用计算机解说代替传统的图书馆旅游”[2],Ashmore B和 Grogg J E.进一步讨论了图书馆虚拟旅行[3],Walton L等则分析了图书馆旅行的发展变化[4]。
国内上世纪90年代起业界开始逐渐研究关注图书馆的文化旅游功能,但不单纯聚焦于图书馆旅游,研究内容更加宽泛,更注重图书馆在整体旅游休闲中的作用和服务,如王世伟多次探讨图书馆旅游功能[5],不少论文分析图书馆与旅游的关系[6],对图书馆的休闲旅游价值进行了探索[7],也有不少文章探索如何建设具有旅游功能的图书馆[8],图书馆创意旅游项目的开发[9],以及如何开展旅游服务[10]等。但在“文旅融合”概念提出之前,总体而言对图书馆与旅游的研究比较分散,且不少并非图书馆领域的学者。在“文旅融合”概念提出后,图书馆人进一步思考图书馆如何发挥作用,王世伟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做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思考[11],鄢瑩[12]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进行了分析,杨娜[13]、何容斌[14]、单洪波[15]等讨论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发展方向,金龙[16]和金铁龙[17]立足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研学研究服务,韩凌燕[18]则思考如何为老年读者提供更好的文旅服务。
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图书馆旅游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图书馆因其建筑设计、名人文化、藏书资源、地方文献资源等优势,本身就是一种优质文化旅游资源[19]。如亚历山大图书馆、凡尔赛市立图书馆等外国图书馆,文津阁、文澜阁等中国古代藏书阁,都体现出重要的文化旅游价值,成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必不可少的一站。(2)图书馆不断拓展旅游休闲功能。图书馆不仅是资料库、数据库,大众前往图书馆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学习提升、查找资料,“文化休闲”是不少人的一种旅游休闲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现在很多公共图书馆设有研讨空间,举办培训、讲座等,组织字画、名家手稿等各种展览,开展研学、夏令营、文创旅游项目,还兼容了咖啡厅、茶吧、氧吧、主题等休闲功能[20],满足大众的放松休息、交流讨论、释放压力等各方面需求,不断拓展自身的休闲服务功能。(3)图书馆参与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少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聚集大量文化资源,可以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有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的作用[21]。国内外也都有一些文化Mall(Mall图书馆)项目[22],充分将图书馆与其他文化、休闲甚至购物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4)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可以实地看到奇异的自然景观、人文遗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当地的文化、风俗,“读书”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所见,因而图书馆可以提供二者的最佳连接。旅游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23],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系统的旅游文献资料,方便读者挑选合适的旅游地,提前了解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将读者变为游客,同时也推广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地游览之后可以前往当地图书馆,阅读当地地方文献,更好地了解历史、民俗,提升文化认识,游客再次变为读者,实现文旅融合。
3 图书馆文旅融合创新实践及存在问题
文化旅游是寻求人、环境及文化三者最佳结合的方式[21],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旅游方面也涌现了不少创新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拍照打卡点——网红图书馆
“中国最美图书馆”(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孤独图书馆”(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24]等名号随着网络传播让很多的文艺青年心向往之,成为新一代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甚至带动了周边各种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关注度逐渐减退,我们重新审视网红图书馆,确实给部分图书馆甚至区域带来了旅游新动力,但似乎有些走偏,图书馆的功能有所丧失。这些图书馆每天接待的更多的是“游客”,而不是读者,对于慕名前往网红图书馆的游客来说,书只是一种只摸不看的陈列品,是拍照的道具,图书馆本身的功能、实用性、服务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有场合、环境和布局,以及“图书馆”的名头。以笔者前往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来看,大多游客只在大厅拍照,部分游客携带多套服装更换拍照,甚至进行网络直播;而其他楼层则读者较少,且其他区域也更多地考虑氛围的营造而非实用性,很多高书架对读者不太友好,书架上层的图书根本无法取用。
3.2 旅游支撑——移动端信息服务
两微一端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重要方式。在旅游信息服务方面,部分图书馆也从移动端着手,如桂林图书馆[25]探索开发了旅游 APP 信息服务平台,在两微一端平台提供桂林市象山景区具体包括行、游、住、餐饮、购物五个方面的咨询。其内容应包括当地旅游的所有信息,实现为所有使用者提供最及时、全面、可靠的旅游信息,并且通过定期推送信息,推广桂林文化。但这种服务针对的是前往桂林的游客,这些游客未必会使用其APP客户端,或者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其知名度与现有的旅游平台无法相比,可以说大部分游客可能都不会知道有这样的服务存在,服务的实用性有待验证。
3.3 跨界合作——“图书馆+”模式
“图书馆+”模式兴起,不少公共图书馆与美术馆、咖啡馆、电影院,甚至婚纱影楼等都进行了跨界合作,建设了一批分馆。最新的发展则是与民宿的合作,如浙江丽水民宿书吧、重庆渝中区24小时城市书房,将书吧嵌入民宿、融入景点、走向街头,实现了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休闲消费与文化熏陶的多面合一,辅以适当的宣传,往往可以引发社会关注和众多消费者、读者前往。然而商业体与图书馆涉及到商业与公益的矛盾,可能短时间内会带来不少新鲜客户,但如果合作商业体发生变故,则可能难以为继。
4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建议
2018 年 9 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负责人在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26]。图书馆可以充分运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拓展旅游服务功能,从自身旅游资源打造,参与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完善休闲旅游功能,强化信息服务能力几方面践行文旅融合。
4.1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从不少成功的经验我们都看到,新建的公共图书馆凭借建筑设计、赋予文化内核,成为城市新地标;而已有的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或者名人效应重新焕发吸引力,如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牛津博德利图书馆作为《哈利·波特》电影的取景地吸引了众多书迷和电影观众前往。新建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结合本地特色,尤其是一些相对小众的文化概念,从图书馆本身入手,将图书馆打造成全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如有“最美书店”之称的钟书阁,在开设的书店其建筑设计和内部布局都各有特色,充分结合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历史,如贵州店结合喀斯特地貌;西安创造了“白云乡”。这些都值得在布局公共图书馆新馆舍时学习借鉴,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一些相对小众的文化概念,将图书馆打造成全新的城市文化地标。但在追求特色的同时不能舍本逐末,不能为了吸引游客而忽略了最本质的图书馆功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基础始终是坚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4.2 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文旅融合新体验
旅游已经转向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27]。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執行院长胡钰建议,未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需要面向家庭型、学习型、休闲型的度假需求[28]。适应新的度假需求可以是挖掘图书馆自身的休闲功能,如芬兰赫尔辛基的Oodi图书馆坚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自由空间”的理念,除了作为核心功能区的图书馆外,还配备咖啡馆、餐厅、公共阳台、电影院、视听录制棚和拥有3D打印机的创客空间等,它的建成与开放在全世界文化、旅游、建筑以及图书馆领域引起了众多关注和热议。也可以是图书馆与景点的合作,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主动出击,可以将亲子读书体验、故事演练等与景区景点对接,让静态的书籍、作品、藏品活起来,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于历史古迹中以多种形式服务大众。如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植物园“清新书苑”合作共建,精选 2 500 余册图书和 20 余种刊物上架,特设福建文献、植物花鸟和少儿绘本图书专架,并提供“文化一点通”电子设备供游客读者查询、了解福州植物园里的植物和花鸟知识。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融入本地的旅游系统,帮助景区景点将历史记忆转变为体验场景、体验项目等,提供体验式文化旅游。
4.3 紧跟国家政策,拓展研学旅行新服务
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远游求师,寻求真知。2013年国家重提“研学旅行”的概念,2016 年底,教育部、旅游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研学旅行”风潮兴起,也引起了公共图书馆界的关注。国家图书馆在2018年举办了主题为“融合文旅特色资源,创新海淀研学发展”的首届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有一些图书馆进行了实践,如2018年夏天,南京图书馆成功举办了7期小学生夏令营,开设了手工、古诗吟唱、魔术课、乐高课、3D打印、朗读亭等课程;2018 年11月湖北省图书馆和湖北省环保宣教中心成功举办了趣味科普季“同一个地球”户外拓展活动,对武汉植物园的植物进行户外调查[29]。在研学旅行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主动作用,利用自身馆藏优势,并与其他机构合作,打造“研学旅行”资源库,设计课程,开展多层次的研学旅行服务。
4.4 面向老年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咨询
公共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本地的读者,信息服务更要关注本地读者需求。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突破2.4亿,老人群体使用互联网等手段获取旅游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公共图书馆关注。一是了解老人旅游信息需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者工作人员调查,了解老年读者旅游需求、想去的旅游地以及在搜索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设计适合老年读者的旅游路线,对较多老人都有兴趣的旅游地,可以搜集信息,设计适合老人的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三是指导老年读者搜索信息,针对老年读者的问题开办培训讲座和答疑,帮助老年人学会检索图书馆旅游文献资源,网络搜索所需信息。
4.5 区分产业事业,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图书馆+”是文旅融合的必然选择,但必须需要区分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明确公益和市场属性,公共图书馆要坚守自身定位,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解决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城市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来自于市场采购,或者是统一交由某个文化企业设计、销售,这些旅游商品往往同质化、低端化[30],不能充分结合景点自身的特色和文化[31]。从故宫的文创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可以发现优秀的文创产品并不缺乏市场。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创项目,可以基于自身的文创产品设计经验,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参与本地文化旅游线路设计,通过举办旅游展览向读者推荐景点和旅游路线,与景点合作,开展旅游纪念品、衍生品的创意设计,以提升文化内涵,增添附加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发布“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二):旅游产业[EB/OL].[2020-04-01].http://www.ctaweb.org/html/2019-1/2019-1-8-15-34-09637.html.
[2]Lawson V L. Using a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program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tour: an experimental study[J]. RQ, 1984,29(1):71-79.
[3]Ashmore B, Grogg J E. Library virtual tours: A case study[J]. Research Strategies,2004,20(1-2):77-88.
[4]Walton L, Westphal T, Lauer B, et al. No more tours: how library tours of the past become today's celebrations[J]. Medic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2001,20(1):39-48.
[5]王世伟.论上海图书馆旅游功能开发的背景与构想[J].图书馆杂志,1997(5):33-34,49.
[6]徐莉.浅谈图书馆与旅游事业的关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38-39.
[7]陈仰珊,张惠梅.休闲文化的产生与都市图书馆服务策略的调整[J].图书馆杂志,2002(12):44-46.
[8]郭春燕.浅谈旅游主题图书馆建设[J].公共图书馆,2018(2):24-28.
[9]孙红强.图书馆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开发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8):96-99.
[10]吉佳.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旅游信息服务[J].图书情报导刊,2016(3):6-7,10.
[11]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1-6.
[12]鄢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1):111-114.
[13]杨娜.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J].人文天下,2019(11):65-68.
[14]何容斌.文旅融合时代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9,11(12):178-179.
[15]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136-139.
[16]金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5):123-128.
[17]金铁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研学服务探索[J].图书馆,2019(8):95-98.
[18]韩凌燕.文旅融合背景下大庆市图书馆老年群体的创新服务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6):243-244.
[19]唐峰陵,黄付艳.对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2010(6):92-94.
[20]于亚秀,徐来.休闲价值与图书馆休闲空间建设[J].图书馆界,2016(5):83-85.
[21]王新利.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旅游、建设旅游文化的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04(1):81-84,66.
[22]熊太纯.国外MALL图书馆建设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2,31(11):69-72.
[23]张悦.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图书馆服务研究[N].兰台世界,2017(1):101-104.
[24]杨书源.全中国“最孤独”图书馆开馆2周年,读书人还在吗?[EB/OL].[2020-04-01].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0979.
[25]王兴华.图书馆APP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以桂林市象山景区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10):69-71.
[26]叶飞. 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在甘肃敦煌举办[N].中国文化报, 2018-09-28(1).
[27]中华合作时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把质量作为文化和旅游的生命线[EB/OL]. [2020-04-01]. http://www.zh-hz.com/dz/html/2019-03/12/conte
nt_156598.htm.
[28]魯元珍. 文旅融合:形在“融” 意在“合”[N].光明日报,2019-03-24(5).
[29]曾敬.研学旅行的发展及我国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J/OL].图书馆建设: 1-7.[2020-04-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190131.16
53.002.html.
[30]孙红强.图书馆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开发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8): 96-99.
[31]杨三喜.有一种伤害叫“我给你带了点旅游纪念品”[N]. 中国青年报, 2018-10-09(2).
作者简介:黄静(1990),女,硕士,紫金文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智库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
(收稿日期:2020-08-02 責任编辑:孙 炜)
Research on the Public Library Innovation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Huang Jing
Abstract:Library's participation in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meets the needs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ervices. By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libra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discusses the issue of how to implement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public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Suggestions on innovative services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public library are put forward from five aspects of creating new landmark of urban culture combining local features, providing the new experienc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expanding new service of study travel following the national policy, providing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for elderly readers, distinguishing industries and causes and adhering to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Study Travel;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