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强 蒋倩 赵晴
摘要: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公共图书馆界的一大课题。介绍金陵图书馆现有的理念融合、资源融合、空间融合、营销融合、活动融合五种文旅融合模式,分析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研学游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20.0076
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的发展[1]。2019 年文化和旅游部指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在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和交流方面的充分融合[2]。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的纵深改革,也标志着进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文化象征,记录着城市的文明和记忆,承载着文化的收藏、传承、传播的责任[3],公共图书馆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将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旅游则有效促进地域文化传播,弘扬中国文化自信。金陵图书馆在理念融合、资源融合、空间融合、营销融合、活动融合等方面开展融合工作,找寻图书馆和旅游的最佳连接点,在辖区景点融入图书元素,在阅读中开展旅游推介,推动文化、阅读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旅深度融合探寻路径和方法。
1 金陵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
1.1 理念融合,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
文旅融合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从理念上坚定文旅融合,还要在行动中体现文旅融合。图书馆文旅融合体现在图书馆的文化地标、景点观光、旅游购物、文化休闲等功能上。如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曾先后获得美国《时代杂志》最佳建筑奖与AIA荣誉奖(美国建筑业界最高成就奖)。这一几何叠层的奇特建筑成为西雅图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也成为旅游者光顾的著名景点[4]。公共图书馆透过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软硬件设施、珍贵典籍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等吸引游客,成为城市的文旅品牌和文化地标,将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金陵图书馆的建筑“琢石成玉”是用南京地域特有的雨花石作为契入点,以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玉石为升华。这一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了南京的地域文脉特征及环境特色,践行了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游”元素,成为众多游客的拍照打卡地,甚至成为婚纱摄影的取景地。
1.2 资源融合,图书馆走入公园、景区
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努力寻求与旅游业合作的契入点和突破点。图书馆突破场地、设备、人员管理等限制因素,以市场需求为先,依据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合作建设景区内的特色阅读空间,凸显景区的文化特质,形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和而不同”的发展局面。景区通过完善文化配套建设,提高了景区的文化附加值,图书馆则借助环境、场地、人流来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做好全域旅游的文化支持服务。
金陵图书馆联合玄武湖景区、幕燕风景名胜区创建文旅融合阅读实践基地,投放南京共享网借书柜,实现免押金扫码即借,让读者在湖光山色中、纷飞樱花下品读书香。实践证明,只有结合景区特点和文化特质量身打造特色阅读空间,才能丰富和提升游客的旅游获得感。金陵图书馆开发的南京明城墙、南京云锦、魏晋南北朝雕塑等地方文献数据库,跨越历史和现实,将古代的文化脉络一一展现在游客眼前,为景区的深度文化服务提供了文献数据资源,也引发了游客购买和收藏興趣,实践了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购”。通过文化的植入增加景区的市场价值,用文化的推广来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能够充分挖掘、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全域覆盖式的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与旅游业努力实现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相得益彰。
1.3 营销融合,图书馆作为旅游的宣传阵地
金陵图书馆通过展览、讲座等读者活动,体现社会教育职能,传播地方文化,能够促进读者旅游动力的产生,使其成为地方旅游的潜在客户。金陵图书馆“最南京”摄影展起源于2013年3月“最南京,全民拍”的网络微博线上活动,作品全面反映了极具南京本地特色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人物纪实、老手艺传承等内容,增加了南京城对网络游客的吸引力,使之成为游客潜在的旅游目的地。此外,“金图讲坛”旅游系列讲座通过流媒体技术,使市民读者更好地领略文化的美妙、风景的美丽与旅行的美好。“诗行万里——跨越时空的旅行胜地”主题展览,从诗游南京出发,让广大读者跟着诗词走遍神州大地,体现出了新时代文旅人深厚的文化积淀、深沉的人文关怀、深邃的文脉感召。这些内容借助不同的平台向外展示,有助于帮助文旅行业与游客,实现从“心动”到“擎动”,最后实现“行动”的价值关系。
1.4 空间融合,“图书馆+”跨界合作
文旅融合背景下,多元合作、多业态合作的“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主要实现方式。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把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旅游的商业链中,使其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阵地。
金陵图书馆积极推进与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酒店、咖啡馆等的合作,在各行各业创办阅读基地,积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发挥“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作用。如联合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创办“扬子科创中心阅读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成果。此外,金陵图书馆联合南京公交公司创办书香公交专线,为市民提供便捷的阅读方式;联合南京地铁共同打造国内首家“地铁图书馆”,让市民游客在地铁上享受阅读的快乐;联合绿城集团在南京南站附近创建南京首家文旅特色主题分馆,满足了周边市民及南京南站旅客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这些举措促进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在实践中融合了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食”“住”“行”, 既提升了市民和旅客们的阅读体验,又完善了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1.5 活动融合,策划文化旅游品牌,创建研学游基地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模式,向更加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旅游”模式转变。深度参与并充分感受目的地文化内涵的旅游方式,正成为一种新时尚。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理、活化利用,创建并宣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讲好南京故事、传播南京文化,成为旅游胜地的宣传旗帜。
金陵图书馆打造“阅美四季”特色阅读品牌,让读者在图书馆的“阅美四季”里畅游。金陵图书馆组织的“从‘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出发,带一缕书香回家”春节特别活动,为停留在火车站候车室的旅客荐书、赠书;联合玄武湖公园举办的“文旅迎端午湖畔诵《离骚》” 活动,实现资源提供、知识传输和实践互动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推动“文化+旅游”服务的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游客文化体验。
研学游是一种将学习、教育、阅读、旅游相结合,让参与者在阅读中学习,在旅行中体验,达到研究和学习目的的生活、学习、旅游方式[5]。金陵图书馆的“诗游南京 文览金陵”研学系列活动,用诗歌串联南京的风景名胜,以“游玩”的形式实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解读字的来源、赏析古诗词。在研学过程中,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可谓一次活动影响了两代人。“阅生活”儿童戏剧研学系列活动通过图书馆员领读绘本、旅行故事分享,与主创主演零距离接触、互动,带着小读者们认识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类型的打击乐,用音乐实现了环游世界的梦想。金陵图书馆通过这种交流方式阐释了旅游胜地的文化内涵,发挥了公共图书馆潜在的旅游功能,为南京旅游大发展、金陵文旅大融合提供强劲的动力。
2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顶层设计,联动不足
现阶段图书馆与旅游业自发性合作居多,尽管数量上增加迅猛,但在质量上却很难保证,并不能形成文旅融合的示范效应。究其原因,文旅融合正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参与文旅融合工作缺乏系统化的长期规划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国家和省市区县各层面对文旅深度融合的统筹协调度不够,多领域、跨产业的文旅融合工作联动性明显不足。
2.2 图书馆与旅游业间的黏合度不够
总的来看,目前图书馆与旅游业之间的文旅融合缺乏深度且黏合度不够。图书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之间尚未建立深入的内容输送,大部分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很多活动是单次或短期的,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厚度的长期性文化旅游品牌,并不能达到文旅融合的最佳效果。公共图书馆对旅游业而言吸引力不够,旅游业无法从合作中获得快速盈利或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主动合作意愿不强。
2.3 未踩准文旅宣传营销双赢的发力点
文旅融合的理想状态是文化在旅游的助力下得到更广范围的传播,旅游则被文化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价值。在文旅融合的宣传营销中,文化和旅游可互为助力。从杭州图书馆“乞丐”入馆到东莞图书馆农民工读者“余生不忘图书馆”留言引发的全民大讨论,图书馆的网络关注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这种形势非常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宣传。旅游业需要看到图书馆正面形象的无限影响力,并与之合作。但就目前而言,文旅宣传营销还未找到最佳合力点,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2.4 缺乏相应的文旅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随着文旅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文旅融合模式、文旅融合产品和文旅融合内容将会向着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文旅复合型人才。目前,公共图书馆馆员缺乏文旅融合发展的知识储备和组织管理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能力。因此,需要培养既懂得图书馆公共管理又熟悉旅游独特规律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才能活化公共图书馆各类文化资源,挖掘和创新旅游产业价值,推动图书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3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3.1 以政策为导向,构建文旅融合资源共享新格局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文旅融合有了机制保障,国家和省市区县各层面都要加强对文旅深度融合的统筹协调,确定文旅深度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保障各项文旅融合活动形式的常态化、规范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强调加强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益,对设施建设、运行方式、服务提供、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作出了具体规定。因此,结合文旅融合的新形势,图书馆要充分考虑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阅读推广策划、图书馆营销等方面将文旅融合的要素纳入其中,各级政府协调统筹各类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旅融合事业发展。
3.2 依托馆藏文化资源,提高文旅融合信息服务水平
对旅游业而言,图书馆可以发挥信息的挖掘、整序、开发上的专业优势,萃取景区的特色价值、发掘景区的核心价值,开发旅游专题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专题信息服务,让旅游服务更具有文化性和创造性,赋予旅游业文化扩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游客而言,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参考依据,游客的搜索和借阅数据亦可成为政府文旅大数据的来源之一。
3.3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动品牌
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是吸引游客复游的重要吸引力,图书馆资源与旅游项目的合作,有助于提升旅游的文化厚度和体验深度,有利于在地区文化共享的大框架下形成新的业务吸引力。图书馆多维度挖掘当地多元文化,把历史和传统文化等要素融入旅游活动,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旅游行为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激发文旅项目品牌集聚效应,让旅游切实成为人们感悟人类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体验。南京图书馆通过文化走读的方式,加深讀者对南京城市文化了解[5]。国家图书馆[6]和首都图书馆[7]围绕北京中轴线开展的阅读活动和讲座,向游客展示了建筑、景观环境及其承载的多元文化。旅行社则围绕中轴线开发了各类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各地小学生纷至沓来。
3.4 發挥文化魅力,用文化的力量为城市经济赋能
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旅游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文化是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从产业价值的角度看,应该注重通过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价值。根据电信等大数据实验室消费轨迹数据的监测,从重庆洪崖洞等夜间网红打卡地、长城夜宴等项目可以看出,游客和居民对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需求正在日渐增长[8]。夜间旅游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造新潜力、供给新动能。全国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开放晚间服务,用文化点亮城市,不仅为读者提供错时文化服务,还为游客增加了文化旅游项目,丰富了城市旅游的文化供给,改变了以前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回去想想啥都不知道”的状况,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浸入式文化体验。
3.5 运用新媒体营销平台,创新图书馆文旅宣传营销路径
宣传营销是旅游业的首要任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也离不开宣传。图书馆应该加强和旅游在宣传营销方面的融合,运用新媒体营销平台,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基于一个景点或者一段历史典故打造文旅IP,通过感官营造、实景演艺、虚拟再现等形式,增加游客的文化认同感。此外,全国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各联盟平台、门户、读者群体等优势资源,与旅游部门、新媒体平台进行互补宣传,形成文化旅游营销的合力[9]。2020年6月24日,东莞图书馆农民工读者“余生不忘图书馆”的一条留言,引发了网友对读书和图书馆的关注。东莞图书馆和当地政府温情又迅速的应对,不仅体现出政府在主流价值观的超强引导力,也从侧面反映出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做好营销服务强大的影响力。旅游业完全可以借助此类网络推动力,推出东莞等各类旅游线路,将网络流量转变为旅游增长量,将网络关注度转化为经济增长点。
3.6 以人为本,搭建图书馆文旅复合型人才联盟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先天优势,人才队伍的培育才是图书馆事业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之本。图书馆文旅发展之路必然需要同时懂得活动策划、定位营销、大数据分析、文旅舆情监测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此类人才缺乏,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与旅游业、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力量合作,搭建文旅复合型人才联盟,通过互帮互助、加强实践合作和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融合继续教育等方式培育复合型人才。图书馆本就承担社会教育职能,是第二课堂,在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实现人才培育计划是可行的。
4 结语
国家有政策,人民有需要,市场有力量。面对庞大的旅游市场,公共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文化与旅游优势,依靠“文旅融合”的新政策与互联网新技术,让文化和旅游两个方面的一些“存量”通过融合活跃起来,让更多新业态“增量”涌现出来。通过融合多种不同领域的元素,相互交叉渗透,拓宽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增强其服务功能,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新的诠释。通过跨界合作达到双赢甚至多方共赢的效果,一起走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EB/OL].[2020-04-08].https://www.mct.gov.cn/whzx/wh
yw/201804/t20180408_831748.htm.
[2]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EB/OL].[2020-01-07].https://www.mct.gov.cn/whzx/bnsj/dwwhllj/201901
/t20190107_836823.htm.
[3]罗贤春, 姚明.价值体系研究视角变迁下的公共图书馆价值[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27-36.
[4]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1-6.
[5]南京图书馆.文化走读,让阅读更有温度——“走近明城墙”文旅融合服务亮相南京图书馆[EB/OL].[2020-05-08].http://www.jslib.org.cn/njlib_gqsb/202005/t20200508_173888.htm.
[6]霍亮.孔子学堂·北京中轴线阅读之旅[EB/OL].[2020-06-02].http://news.cri.cn/gb/1321/2011/06/02/5453s3267163.htm
[7]北京晚报.首都图书馆“魅力中轴线”系列讲座[EB/OL].[2019-10-31].http://bjwb.bjd.com.cn/html/2019-10/31/content_12426231.htm.
[8]戴斌.以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为中心 推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EB/OL].[2020-02-28].http://www.ctaweb.org/html/2019-11/2019-11-18-10-37-60588.html.
[9]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 : 136-139.
作者简介:孙振强(1978),女,金陵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资源建设、读者服务。
蒋倩(1985),女,硕士,金陵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赵晴(1994),女,金陵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0-06-18 责任编辑:张晓霞)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 Public Libraries
- Taking Jinl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Sun Zhen-qiang Jiang Qian Zhao Qing
Abstract:With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how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in the field of public librar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five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modes of Jinling Library, including concept integr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space integration, marketing integration and activity integrati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new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public library.
Keywords: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Public Library; Study To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