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生光
【摘要】在农村学校,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农村教师职责所在,同时也呼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一、确定该主题的原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从两位大师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乃至终身是何等重要。本人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明显感受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拉大,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够理想。这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本人认为与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直接的联系。大部分农村学生在人生最关键的学习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主因之一,而这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所以,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微研究实施计划
(一)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我校地处东乡县锁南镇,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各乡镇几十个农村行政村。许多家长夫妻双方长期在外打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子女相对较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比较大等等,这些因素都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此次微研究就选取了八年级的一班和二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按成绩分类
根据期中考试成绩,把每班的前五名和后十名挑选出来,也就是十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和二十名成绩较差的学生作为比较,把二十名后进生作为研究的对象。
2.问卷调查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表,旨在掌握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联的一系列问题。
(1)你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吗?小学升初中时考了多少?现在学习成绩怎么样?
(2)你父母是干什么的?他们对你的学习关心吗?每次考试后他们询问你的成绩吗?他们对你的学习能帮上什么忙?
(3)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是什么?为什么?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4)你考得最好和最差的课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你认为你发挥正常水平了吗?
(5)你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吗?能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吗?为什么?
(6)你能在课后主动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和复习当天上过的内容吗?
(7)你能按时、主动、独立地完成作业吗?作业对你是一种负担吗?
(8)你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利用的,你平时都爱干些什么?
(9)你经常和同学探讨学习方面的事吗?生活中的困惑又向谁倾诉?你会选择你的老师吗?
(10)当你受到委屈、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你第一时间向谁求助?
(11)你注重自己的外貌吗?平时爱化妆吗?
(12)你有手机吗?用手机主要干什么?平时爱上网吗?上网主要干些什么?
(13)你有社会上的朋友吗?他们是干什么的?你跟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14)你在家帮家人干家务、农活吗?为什么?
3.分析整理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进行了归纳、整理。从中筛选出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相关的因素,把成绩好的十名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成绩差的20名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比对、核实,对后者的学习习惯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这些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混日子现象普遍。
(2)纪律松散,时间观念差,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等。
(3)按时完不成学习任务,作业是负担,不交作业、抄作业现象严重。
(4)主动、自主学习差,上学、放学时很少见背书包。
(5)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甚至睡觉。
(6)对老师的好言相劝充耳不闻,有时甚至顶撞老师、发生肢体冲突。
(7)注重外表、爱面子,内心空虚脆弱。
(8)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
(9)带手机,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聊天、甚至玩直播。
(10)与社会上的一些小青年有来往、称兄道弟。
(二)确定对象,展开培养
完成上述工作后,我们把二十名学生作为研究培养的对象,对他们每个人的不良学习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并分别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比如:
1.对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的同学,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对学习、学校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懂得他们现在的学习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是为以后的生活做铺垫、打基础。
2.对学习不感兴趣、混日子的学生,通过谈话,了解原委,通过名人事迹、身边鲜活的事例劝勉他们重拾对学习、对课本的兴趣,打消混日子的念头。
3.对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平时多关注,有意识加大提问力度和次数,使他不敢松懈。
4.对预习、复习不好的学生,加大抽查力度,定时定期检查。
5.对按时完不成作业、学习方面困难大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和数量,但不能不做。
6.对写字潦草、心浮气躁的学生,要求每人一本楷体钢笔字帖,每天临摹、练习写三百字。
7.对拿手机的学生,一律从严管理,一经发现没收手机,使他们摆脱手机,进而远离手机。确实有事需和家人联系的,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帮助解决。
8.对结交社会闲散人员的学生,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成长轨迹,耐心细致地劝说引导。
9.制定结对帮扶计划,由一名老师和两名学习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帮扶小组,对一名问题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指导。
10.特别要求每一位老师在与这些问题学生交流沟通、做他们的思想转化时,务必要有一颗博大的、包容的、慈爱的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
(三)研究成果
经过半学期的分类指导,严格要求,随机考查,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进,大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得到了矫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学习兴趣明显比以前浓厚了。他们在预习、复习、听课、做作业、自主阅读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时间观念明显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部分学生能完全做到自主学习,能独立、自觉地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在月考和期末考试中有了明显的提高,有5名学生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20名。实验效果明显,成绩令人欣慰。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又在集镇中心,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平时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低、文化素质不高,学生留守现象严重,校园周边环境治安不容乐观,部分家长思想观念僵化,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供子女、尤其是女孩子上学不积极,加之社会上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思潮抬头的影响下,如何确保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努力,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2.改掉不良习惯,培养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带来明显的成效,但我们必须要坚持。教育是需要爱心的,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爱生如子,包容他们的不足,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一颗温暖的爱心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持之以恒,爱心相伴,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稳步、扎实有效地推进,否则我们都将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3.養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必须时刻要求学生去坚持、去巩固,不能有丝毫懈怠。只有不断坚持、强化,时间长了肯定能慢慢转化成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一部分,并自觉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真正为自己的学习、成长服务,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