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观点,基于这一观点,教育教学实践中,理应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与质量等问题尚未广泛引起教育人士的关注,外加教师教学策略简单缺乏系统化,造成教学效率偏低。基于此,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既有价值,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法制观念,遂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分析,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70-02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不受重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会沿用文化课程教学模式,致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持续偏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可为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挥夯实基础。接下来,笔者结合道德与法治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给业内相关教育人士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课堂再现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场景,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具有真实性。通过真实性的场景,通常情况下,学生更具有探讨的兴趣。正因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再现生活场景,可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生活中,处处有着道德与法治的踪迹,从而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易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点[1]。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起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第四课《说说我们的学校》时,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场景,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校园多美好》边听边看校园图片,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在生活场景展示时,主要是向学生展现了校园一角,并且让学生结合自身个人见解,说一说自己在校园生活中,最喜欢的一角是哪里,并说一说喜欢的具体理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故事,或者让学生绘画校园,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可让学生在参与操作过程中,有着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着更多的话题,感受到趣味。同时,教师通过展示校园一角,可以让学生对学校具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得教学得以成功完成多项目标。
2.以生活事件为引,分析事件法治本质,深层次理解法治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大量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法可依[2]。基于此,教师在讲解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内容,通过引进生活事件,一方面可以通过解读生活事件,让学生掌握生活事件中法治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法治知识辅助下熟悉生活事件,从而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可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武装保护自己,使得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不法分子迫害,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公共场所保安全》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将公共场所安全问题展示出来,具体包括: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影响学生安全其他事件等。就社会安全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给学生生活中真实事件,不良青年混入小学,砍伤多名小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安全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危险就在身边,促使学生时刻保持警惕性,才能在具体授课中,认真听取教师的教诲,掌握一些安全防护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社会安全相关条例,让学生掌握与社会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学生意识到提高安全防护水平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俗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其核心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理解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更好运用法治武装保护自己。基于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道德与法治中的知识保护自己,以此真正意义上实现育人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关注与评价小画家的具体表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发现小画家在绘画时,通常是不注意细节问题,画一只马,却遗漏了马的尾巴,造成绘画的马作品较为失败。在此基础上,教师理应及时询问学生,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马虎事件。为了让学生更加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性,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生活中的一些俗语,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做事不能马虎,要仔细的道理。诸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为了消除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拼音与注释双结合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做事需要认真负责的道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認认真真学习,避免马虎事件的发生,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辨析生活人物对话,感悟人物道德品质
生活化教学中,通过现实中人物与教材人物的对接,可以实现对人物道德品质的深层次理解,简单来说通过现实中的人物道德品质,感知教材中人物道德品质,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的理解,转变为直观形象的理解,可促进学生的反思,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人物的言行,以此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时,教材中出现的“羊羊值日”,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羊羊值日行为、态度进行一个客观评价,但是鉴于学生缺乏评价经验,不利于学生做出客观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羊羊”与班级里的值日小明星进行对话表演,教师充当值日生羊羊,并且做好一顶值日头饰“今天我是值日生”,让班级里值日小明星充当小参观者,两人进行对话,表演出课本场景。诸如:羊羊说“教师图书角有着大量灰尘,我打扫的时候,会重点进行清扫,并且做好了灰尘防飞扬处理措施”这个时候,班级里卫生小明星登场,并谈论了自己在打扫的经验,会在打扫之前,给自己增加一层安全防护,其主要措施是带上口罩。通过与真实人物对话,可以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具有乐趣,促使学生善学爱评价。
结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得道德与法治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一方面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从道德与法治受益更多。
参考文献:
[1]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51-53.
[2]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05):43-47.
作者简介:
王丹丹(1990-),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