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支持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现阶段教师思考的重点。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点亮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及传承传统文化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弘扬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45-0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近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语文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语文课程具有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极具教育意义。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传统文化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打造良好学习环境
由于性格和年龄等因素,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此种情况下就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走廊墙壁挂上古诗词,在班级画有关传统节日的黑板报,时常放映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幻灯片或视频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想要深入研究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习的热诚,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进而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除了教授语言文字知识外,也可以研究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以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标准,向其他传统节日延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专注度,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从汉字书法入手,培养学生兴趣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既具有客观形式价值,也具有主体形式的存在和延续,例如:诗词、国画、曲艺、对联、书法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汉字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有对知识进行梳理,还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形体角度看,汉字物态具有图画美,从汉字外形呈现的意义来看,汉字穷尽事理,体现了人类对事物的一种认知与思考。而书法则是按照文字的特点和含义,以笔法、结构、书体和章法写出汉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汉字书法与教师示范教学的相结合,展示不同汉字的书写方法,然后学生去模仿,例如,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风格平和自然,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可以在学生临摹《兰亭序》的同时,教师讲解王羲之的有趣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文字的由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更多知识的渴求,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良好渗透。
三、阅读诗词文章,陶冶学生情操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瑰宝,每阅读一首经典诗词都要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引导学进行对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更多知识。古诗词的意境是最具吸引力的,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进入一首诗的意境,由于学生知识面和人生阅历的限制,使学生对古诗词字义理解和感情解读都存在很大的反差,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反复阅读,第一次的阅读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那些疑惑和不解就会逐渐明朗。古诗词最具感染力的除了抑扬顿挫节奏感和富有的感情意境外,还有用词的精准,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在这些诗词中,作者往往只用一个字就可以把整首诗的意境表达出来。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语文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美。
古典诗词对学生情操的陶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和个性发展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让学生享受古诗词美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发展。
四、开展传统文化相关实践活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只是教学课本中的知识文章,还有许多围绕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如:制作手工艺品、写对联、剪纸、脸谱、唱京剧等等都是民间的传统艺术,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不定期的举办一些这类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带学生去一些名胜古迹、著名建筑或者博物馆等讲解当地的故事,使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升华学生的感情,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结
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需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与生活相融合,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石皇冠,程小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一)[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