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中心糖尿病综合管理效果研究

2020-07-06 09:59丁丽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糖化空腹

丁丽平

(济南市莱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7110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快速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极大地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日渐年轻化。 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 临床上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比较困难,整个治疗过程非常复杂,给患者的造成的经济负担十分沉重,由此促使糖尿病治疗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正确认识治疗,甚至还存在认知误区。 当下,健康教育干预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 现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患者进行研究,就社区康复中心如何开展综合管理而展开详细的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 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观察组50 例中男36 例、女14 例,年龄 40~79 岁,平均年龄(50.3±2.5)岁;对照组 50 例中男 34 例、女 16 例,年龄 43~80 岁,平均年龄(51.2±2.0)岁。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普通防治管理。 安排康复中心的护理人员定期组织本中心的患者,做好指导工作,10~15 min/次,1~2 次/月,护理蓝本选取的是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所制定的《中国糖尿病护理、教育指南》。 对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留意;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答,并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纠正,鼓励他们借助自身的力量来控制血糖[1]。

观察组:综合管理。 安排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定期预约患者做好指导工作,30 min/次,1 次/周;初次指导时,认真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如饮食方案、运动情况、用药史、合并疾病、自我管理情况等;护理期间,对于患者的错误行为需要指出并帮助纠正,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管理血管的方法,密切留意用药情况。若一些患者需要口服多种药物,则在用药期间需要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重点关注;组织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为提升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营造良好环境,关于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每月安排一次,就如何强化用药、锻炼、饮食等,安排专业人员做好指导工作。 若患者存在抵触情绪或不配合,则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将各种消极情绪消除,并促进其依从性的显著提高[2]。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科学的检测并对比; 认真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关于数据的分析可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平均值±标准差()来表述,取 χ2检验、t 检验对比组间率,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观察组:空腹血糖:管理前后分布为(9.62±2.50)、(6.46±1.0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06±1.10)、(5.56±1.09)mmol/L。

对照组:空腹血糖:管理前后分布为(9.70±2.44)、(7.09±2.9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10±1.04)、(6.00±0.09)mmol/L。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0、0.334,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3.937,P<0.05)。

2.2 自我管理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对比[(),分]

指标 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 P 值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尿糖或血糖监测饮食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1.92±0.70 1.94±0.30 1.73±0.40 2.95±0.52 4.18±0.42 1.55±0.62 1.79±0.42 1.62±0.31 2.48±0.60 3.78±0.42 5.005 3.676 2.749 7.488 7.146<0.05<0.05<0.05<0.05<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低血糖事件5 例(10.00%)、末梢神经病变 6 例(12.00%)、视网膜病变 6 例(12.00%);对照组:分别为 10 例(20.00%)、14 例(28.00%)、13 例(26.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2.089、2.112,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基本治疗策略与根本方针在于: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治疗,预防为主并辅以防治。 同时,糖尿病是我国第三重大疾病类型,该病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饮食中如果长期摄入较多的糖分则极易对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产生严重影响,且诱发慢性损害的可能性较大,还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基于此,关于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当下,尚不能明确糖尿病的具体发病机制,深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等,血糖升高是最为典型的临床症状。 糖尿病具有一定隐匿性,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若确诊、治疗不及时,则很难有效的控制血糖,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障碍、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若疾病发展到晚期,则极易造成患者残疾,严重还会造成死亡,因当下不具备特效药物,也不存在完全治愈的方法[3]。

近年来,社区康复中心糖尿病管理是一种新型临床管理方式,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康复中心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助下, 所形成的一种综合预防模式。大量研究报道指出,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转变传统单一降糖药物的治疗理念,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区医疗工作的开展, 糖尿病防治工作从专科医院逐渐向社区转化,研究发现针对患者不规则服药的情况,主要独立保护因素包括发病时间少、经常监测血糖、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与非药物治疗,而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在于不能支付医疗费用、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嗜甜食等,而未服药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在于医疗购药渠道级别低、不能有效的控制空腹血糖[4]。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经综合管理后,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患者血糖情况、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总体效果明显优于仅开展普通管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社区康复中心,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综合管理,有助于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显著改善。 患者经过综合管理以后,可明确掌握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自觉控制饮食、开展适量运动、按时服用,并对血糖进行定期监测,如此才能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医药费用、减轻个人与国家经济负担至关重要[5]。

综上所述, 在社区康复中心开展综合管理工作,除了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之外,还能够帮助他们改正各种错误行为,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自我管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糖化空腹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