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07-06 09:58杨振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痉挛性尿量

杨振华

(兰陵县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山东兰陵 277700)

痉挛性膀胱是指第12 胸椎水平以上的脊髓损伤导致患者的膀胱逼尿肌或是括约肌失去上行神经元的支配,从而造成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 痉挛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容量缩小,储尿功能降低且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且在后遗期容易出现肾积水、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此外,痉挛性膀胱患者出现肾衰竭而导致死亡的病例也较常见[1]。 有研究表明,痉挛性膀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相应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 康复训练包括间歇导尿、局部音频治疗、微波治疗等多种方式,该次研究选择2019 年3—9 月该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102例,其中男性 67 例,女性 35 例,年龄 23~64 岁,平均年龄(39.86±9.37)岁;脊髓损伤实践 3~15 个月,平均脊髓损伤时间 (5.36±1.53) 个月。 所有患者经 CT 或MRI 检测确诊为脊髓损伤,损伤类型如下:压缩性骨折24 例,骨折脱位36 例,爆裂性骨折42 例;损伤原因:胸椎外伤23 例,腰椎外伤42 例,脊髓炎37 例;依据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合并性痉挛性膀胱,Frankel 分级情况如下:A 级 28 例,B 级 21 例,C 级 39 例,D 级14 例。所有患者中并无严重肝肾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或器质性尿路梗阻的患者,并无电刺激禁忌证的患者。

1.2 方法

1.2.1 间歇性导尿术前准备 术前检测患者的膀胱压力容积,对膀胱容积小于250 mL 或者压力大于80 cmH2O的患者应给予相应药物以松弛膀胱逼尿肌,使患者膀胱容积恢复在450 mL 左右,且膀胱压力小于80 cmH2O。

1.2.2 间歇性导尿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饮水习惯,为患者制定一天的饮水计划表,饮水量控制在1.5L 左右,三餐时饮水400 mL,在16 时或是20 时可选择饮水300 mL,患者一天内饮用的汤类、果汁、流质食物等的量均应计算入饮水量,20 时以后至早晨6 时不得饮水。 依据患者每次导尿量和余尿量选择合适得导尿间隔时间,标准如下:每6 h 导尿1 次:患者2 次导尿时自动排尿量大于100 mL,或是残余尿量小于300 mL;每8 h 导尿1 次: 患者2 次导尿时自动排尿量大于200 mL,或是残余尿量小于200 mL。 终止导尿的标准为残余尿量少于100 mL 或是少于膀胱容量的20%,自动排尿频率不超过1 次/2 h。 精确记录患者的导尿记录, 并在导尿过程中向患者普及间歇导尿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学习间歇导尿方法,便于日后自行进行导尿。

1.2.3 局部微波治疗 使用日本微波治疗仪照射患者的膀胱区,照射强度再0~20 Hz,照射强度依照患者病情情况调节,照射时长15~20 min。 在治疗前了解患者腰骶部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女性患者是否有节育环或在月经期,由以上情况的患者不能进行治疗。 此项治疗每天1~2 次,每周进行6 d,2 周为一个疗程,患者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2.4 局部音频电疗 使用DL.YⅡ型音频电疗机,将电极片置放在患者膀胱底,电流频率在30Hz 左右,治疗时间为20 min。 治疗频率为每天1~2 次,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1 个月左右。

1.2.5 膀胱康复训练 对于手部功能正常且配合度高的患者可以进行膀胱康复训练。 主要通过轻叩耻骨上区,通过膀胱逼尿肌对牵拉刺激的反应,因此逼尿肌收缩。 每次有节奏的轻叩 7~8 次, 持续拍打 2 min 左右。 此外,可以通过刺激患者的大腿内侧、阴茎或会阴部等,利用皮肤-膀胱的反射作用,建立反射性膀胱。此康复训练方法可由治疗师进行,也可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

1.3 疗效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在治疗干预前后的膀胱容量和余尿量及停止间歇导尿,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患者数量。

统计患者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肾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对照组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膀胱容量及残余量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通过康复训练,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增大,而残余尿量减少。 见表1。

表 1 膀胱容量与残余量情况[(),mL]

表 1 膀胱容量与残余量情况[(),mL]

组别 膀胱容量 残余量治疗前(n=102)治疗后(n=102)t 值P 值351.26±21.67 401.26±19.27 10.082 0.008 106.75±8.56 46.74±4.94 8.004 0.014

2.2 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随访调查发现,102 例患者中有7 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1 例患者出现肾积水, 无患者出现肾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7.84%。

2.3 排尿功能

统计显示102 例患者中18 例患者已停止间歇导尿,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排尿功能恢复率为17.65%。

3 讨论

排尿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甚至一些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的情况,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一直都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重新获得反射性膀胱,通过护理及训练使得膀胱具有较好的储尿功能,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能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避免造成肾功能的影响。

间歇性导尿术使患者摆脱了置留导尿管的烦恼,并有效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间歇性导尿术主要通过定时叩击腹部, 痉挛的腹肌可以增高膀胱内压力,从而引起括约肌舒张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自主排尿[4]。 定时刺激可以促进膀胱逼尿肌形成反射,与尿道括约肌协同合作,形成条件反射性,达到一叩击腹部即可排尿的效果[5]。 此外,有研究表明,间歇性导尿术有利于维持膀胱顺应性,并有助于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在国内的康复医学科中应用较为广泛[6-7]。 而局部微博治疗是应用特定频率的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可以起到缓解肌肉痉挛,使局部肌肉松弛的效果。 将穿透力较强的辐射电极置于患者的膀胱区可以减少括约肌的张力,而增加膀胱平滑肌的张力,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8]。 音频电疗在尿潴留的应用中较多,通过应用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作用于人体,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调节神经功能。 由于音频电疗无痛、见效快且费用低,患者对于此种疗法的依从性较高。 膀胱康复训练是解决患者排尿障碍最简洁、快速、有效的康复手段,长期定时刺激下腹部皮肤,促使膀胱逼尿肌有规律地进行收缩舒张活动,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刺激相应下腹部皮肤即可自主排尿。 有研究表明,采取膀胱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膀胱康复训练应注意准确找到引起膀胱肌肉收缩的敏感点,以确保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间歇性导尿、局部微波治疗、局部音频电疗以及膀胱康复治疗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膀胱容积,避免小膀胱现象。 此外通过长时间的规律刺激使膀胱形成规律收缩和舒张,以促进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的残余尿量也明显减少,且102 例患者中有18 例患者无需间歇性导尿, 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因此可在临床工作中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膀胱功能。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采取康复训练可以恢复部分患者的膀胱功能,并增加患者的膀胱容量,减少余尿量。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痉挛性尿量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治排尿功能障碍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