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 陶雪 司林阁 代宇杉 顾力华
摘要: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常见后遗症之一,笔者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相关的针刺治疗文献进行总结,从单纯针刺手法和针刺及其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痉挛性;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3-0086-03
中风病又名脑卒中,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高居榜首[1],存活下来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或多或少都会遗留下偏瘫、失语、吞咽障碍、情志抑郁等后遗症[2],然而其中最多见为偏瘫[3]。痉挛性偏瘫严重影响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因此对肢体痉挛的治疗对于中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康复治疗法、手术等,但药物的作用疗效欠佳,而手术治疗的难度大、费用高。大量文献表明,针刺疗法疗效肯定,患者接受度更高[4]。针刺对痉挛性偏瘫在临床中研究越来越多,也取得的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如下综述。
1 单纯针刺法
近现代以来,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针灸做为主要手段之一在各个时期均有运用[5]。临床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已被证实、疗效得到了肯定,其被广泛的运用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6],常用的有经筋刺法、腹针、张力平衡针、针刺拮抗肌等。
1.1 经筋刺法 在《内经》中早有记载,中风偏瘫肌张力增高属于“筋病、痉证”等范畴,筋肉拘急、肢体屈伸不利,病位在筋。经筋得于濡养才可发挥连接骨骼、联络百骸、维络全身、司职关节活动的作用[7]。陈振虎[8]、封桂宇[9]在经筋刺法中在上肢肱二头肌腱及下肢取腘窝肌腱附近取压痛点,针尖沿肌腱走行透刺、到达骨面,其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李伟[10]经筋刺手三阴经之经筋,行捻转泻法,以松解拘急筋肉。
1.2 腹针法 腹针是以神阙调控系统,通过腹部来调整阴阳,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李玉琴[11]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引气归元穴,达地部,针刺气穴、双侧滑肉门、患侧外陵达人部,針刺患侧上、下风湿点、双侧大横达天部,随后神阙、关元加灸,研究结果表明:腹针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肌张力、肢体功能方面疗效明显。魏超博[12]、黎致宏[13]取穴参照《腹针疗法》,针刺时先候气,随之深刺引气归元穴,中刺双侧外陵及滑肉门穴、患侧上、下风湿点。
1.3 张力平衡针法 抑制导致痉挛状态的优势肌,兴奋非优势肌,起到调和阴阳,恢复肢体的正常张力是张力平衡针的重点。谭启虹[14]、杨正成[15]运用张力平衡先针刺主动肌群行弱化手法: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轻柔行捻转手法以肢体肌肉无抽动为度;随后针刺拮抗肌群行强化手法: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行提插捻转手法,出现较强针感为度。
1.4 拮抗肌刺法 痉挛性偏瘫上肢屈肌群优势出现屈曲性痉挛,下肢伸肌群优势出现强直性痉挛是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主要表现。郭克勤[16]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抑制了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痉挛,有利于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陈奕雄[17]针刺拮抗肌以强刺激,对于患者痉挛的改善程度优于针刺主动肌组。
1.5 巨刺法 人体经气是左右贯通,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在《灵枢·官针篇》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巨刺的要点在于刺经,主治肢体疼痛及功能障碍。殷玉鹏[18]选取阳明经穴进行巨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其疗效确切。王素香[19]同样采取巨刺结合康复训练运用于中风偏瘫的治疗,其研究结果同殷玉鹏一致。
2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传统的康复治疗中包含着针刺、推拿、艾灸等方法,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其治疗原则依旧是以调和阴阳为主,调动气血运行濡养经筋,以减缓患侧肢体痉挛状态。
2.1 结合推拿 推拿通过揉、拿、捏直接作用于肌肉、肌腱、肌副的手法,可缓解拮抗肌群张力、放松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20]。钱诺[21]针刺经筋结点时结合运用滚法自患侧肢体肩部前臂至腕部(肩关节、肘关节及其周围肌群为重点),随之按揉相关穴位,以滚法、揉法、捻法对患肢腕部、手掌及手指治疗,以搓法结束。两者联合运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患肢痉挛。章燕[22]采用三阴经推拿(上下肢,自下而上推)联合“醒脑开窍”针刺能有效的降低肢体痉挛。
2.2 结合灸法 《灵枢官能》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可通过温热调动气血运行,温通经络,舒筋利节使经筋得以濡养,减轻肢体痉挛[23]。詹珠莲[24]采用井穴麦粒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治疗时选取上下肢各1井穴行麦粒灸,配合针刺。在改善患者痉挛、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更优。黄道恭[25]常规针刺后,选取上下肢2个井穴进行麦粒灸,以患者感觉疼痛、温热明显为度。其结果表明:对于降低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
2.3 结合刺络拔罐 刺络拔罐可以“祛瘀生新”,使得气血流畅,濡养经筋。奚马利[26]刺络拔罐选取患肢肱二头肌肌腹痉挛明显处刺络拔罐,患侧手井穴(每次三个)刺络放血结合全经针刺,可醒脑开窍、调整阴阳平衡使运动区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痉挛得以治疗。张贝贝[27]在双尺泽、委中、膈俞中交替取穴(每次一对穴位),刺血拔罐。
2.4 结合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可协调脏腑阴阳之盛衰,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运行之作用。初始以制约亢胜的脏腑阴阳,随后以补益不足的脏腑阴阳[28]。雷慧姝等[29]运用阳明经穴位埋线联合针刺。
2.5 结合中药内服 中药不仅可以外敷还可内服,组方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病症类型。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多选用镇痉息风、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之方。武文渊[30]口服钩藤龙牡汤联合铍针组可有效的降低肌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减轻肢体的痉挛程度。张小英[31]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服用温阳通络汤,并配以火针疗法。
3 小结
阴阳经筋相互协调是维持人体正常肢体活动的主要原因,无论是阴筋还是阳筋病变都可导致肢体拘挛,手指、足趾活动不利。因此中风痉挛性偏瘫病机是阴阳失调,治疗上也因当调和阴阳为主,应阳急治阳,阴急治阴,阴阳协调同治使得阴平阳密,才可降低患侧肢体的痉挛程度[32]。中风后阴虚血少或跷脉病变所致筋失所养[33],气血不通从而使得肌筋拘紧而痉挛[34]。然而自古以来,大多数医家遵循着“治痿独取阳明”之理论,指导着中风偏瘫的治疗。中风偏瘫又有“痿证”与“痉证”之别,因而在其治疗上不因同一而论。中风痉挛性偏瘫针法较多,但各家针刺手法、选穴多有其各自特色,因此疗效存在差异。近年来针刺联合疗法运用较多,其疗效也得到认同。但在临床中都缺乏多中心平行性研究,对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各个时期针刺治疗特点不突出,因进一步加强针刺对痉挛性偏瘫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优化的针刺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定坤.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6):830-831.
[2]Akarolo-Anthony Sally N,Ogundiran Temidayo O,Adebamowo Clement A.Emerging breast cancer epidemic;evidence from Africa[J].Breast Cancer Res,2010,12(Z4):8.
[3]胡轩宙,李国安,王波,等.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137-140.
[4]张辉,张杉,卢远坚.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0(3):107-110.
[5]刘未艾,岳增辉,陈建宏,等.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4):953-955.
[6]陈瑛玲,陈立典.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康复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8(1):110-112.
[7]陆彦青,庄礼兴.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J].针灸临床杂志,2007(8):27.
[8]陈振虎,庄礼兴.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40.
[9]封桂宇.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2):140.
[10]李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外医疗,2015,34(31):162-163.
[11]李玉琴.腹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2]魏超博,马伟.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6):1275-1276.
[13]黎致宏.腹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14]谭启虹.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15]杨正成.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16]郭克勤,李常法.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4,29(4):33-35.
[17]陈奕雄.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8]王素香.巨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4):487-488.
[19]殷玉鹏,黄翠立,梁静,等.巨刺阳明经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38例[J].环球中医药,2016,9(11):1374-1376.
[20]贺小卉,张少明.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6):1283-1285.
[21]钱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3-7.
[22]章燕.醒脑开窍针刺配合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6例[J].现代中医药,2014,34(1):53-55.
[23]劉菲.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24]詹珠莲.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5]黄道恭.井穴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26]奚马利.全经针刺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27]张贝贝.针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8]罗丹娜.背腧穴埋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9]雷慧姝,李婷,代金明,等.头针百会透太阳联合阳明经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8,40(4):506-545.
[30]武文渊,李方.铍针联合钩藤龙牡汤对降低中风患者肌张力的临床效果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9):17-20.
[31]张小英,安军明.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7):35-38.
[32]陈振虎,庄礼兴.经筋刺法对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10,42(9):94-96.
[33]杨正成.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4]茹凯,刘天君.“经筋”实质的系统科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33(4):229-245.
(收稿日期:20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