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千立
摘要:提高新闻记者的写作水平是提升记者整体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中最基础的要求,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者“四力”要求中“笔力”的体现,更是记者在融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竞争中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笔尖上的功夫,用扎实的基本功武装自己。
关键词:学习意识;写作题材;写作技巧
在当今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不注意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就无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新闻记者需要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新知识,学习新经验,不断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用政治理论武装自己,以先进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保证自己新闻写作的方向能时刻引导正确的舆论,保持政治敏感型,写出客观公正的新闻稿件。
“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新闻写作的灵感源泉,新闻现场是新闻记者写作素材的来源。新闻记者的写作材料和写作内容都来自于对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发展、结局的每一个环节的了解与把握。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广大群众中,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听,真看,真感觉”,才能获取一手的报道资料和鲜活的案例,新闻记者只有对新闻事件涉及到的被采访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立体的挖掘、交流、沟通,才能为自己的写作积累大量真实、可靠、客观的数据,为自己的写作而服务。
新闻记者要熟悉新闻报道的题材,掌握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述评等新闻题材写作的方法和结构,在熟悉掌握各种新闻题材的写作方法后,针对手中掌握的详实新闻内容进行谋篇布局,仔细推敲,对待各类新闻报道写作体裁做到得心应手。
新闻记者在新闻稿件的撰写前要挖掘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报道的角度,采用倒金字塔的方式把最新鲜、最紧要的新闻内容呈现在正文之前,便于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
一篇好的新闻稿件在写作前要抓特色,找典型,找重点,选好角度。对同一节日、同一类型的活动进行报道的时候,要抓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分析它的不同,提炼新闻的价值。新闻记者在时政类新闻写作时,要把新闻“软”做,从主题出发,寻找情感共鸣,获得社会认同。在民生类新闻写作时,从“小”写,从“巧”写,从小人物的故事出发,从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和情怀铺展续写,由点到面呈现大的时代主题和社会现象。在突发新闻写作时,则要“深”挖,挖掘事实真相,挖掘背后的各个因素,挖掘事件的影响力,做好深度報道。在关于舆论监督类新闻写作时,则要实事求是,让写作的内容有力度、有态度,促进问题的解决。
新闻记者要加强思维修养,能在众多的新闻材料中具备辨别和表现新闻价值的灵活思维能力,用整个思维能力贯穿新闻写作的全过程。
新闻记者要用独特的思维能力,在跟同行业的记者报道同一事件、进行同一采访内容的新闻活动中,成功地抓住读者感兴趣的角度,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出来。新闻记者写作的思维能力还体现在能从对手的素材中进行挖掘,提炼出其中重要的新闻线索,将新闻素材的某些部分提炼出来,变换角度,进行新闻写作,让新闻稿件更有价值。
新闻记者在新闻写作时,要灵活求变,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新闻创作,巧用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延伸思维、侧面思维等创造一种全新的新闻写作样式,在新闻写作上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用敏感创新的思维指导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获得2000年湖北新闻一等奖的《红嘴鸥可能“断子绝孙”》就是一个成功用逆向思维进行思维创新的例子。很多人见到红嘴鸥迁徙而来,可能会想到环境变好了,湖水清澈了。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新闻记者经过大量走访,对专家进行采访,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了解到红嘴鸥迁移而来的原因是因为东湖水被污染,水中富营养化的藻类和细菌给红嘴鸥带来了大量食物,创造性地进行逆向思维,写出了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新闻记者写作水平的提高要在新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新闻写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思考,寻找突破,熟中生巧。在新闻写作不断的锤炼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掌握创造性思维写作技巧,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