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琼 殷利
【摘 要】MST校企协同教学是内涵更为丰富的一种校企合作教学形式。明晰MST校企协同教学的内涵,以商务日语专业教学为例,对校企如何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核心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提出建议,并指出MST校企协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有利于提高校企协同教学的质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关键词】信息化;校企合作;MTS校企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8-0054-04
【作者简介】1.曾广琼,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校企协同教学、語境实践教学;2.殷利,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双元制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师培养。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职业学校如何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因此校企只有在教学层面进行协同,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培养高素质学生的优势。MST校企协同教学就是一种建立在良好的校企合作和师生关系基础上的紧密型、内涵更丰富的校企合作教学形式。
一、MST校企协同教学的内涵
协同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69年提出的,指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外界发生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它的内部结构会通过子系统的协同作用,自发地实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化。该理论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逐步成为现代科学基础理论。基于协同教学,校企可以异质协同,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建协同教学团队,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优质资源,重构课程设置和布局,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发展。
MST校企协同教学从形式上看,是由企业师傅(Master)和学校教师(Teacher)为学生(Student)提供教学和指导。从教学上看,它是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协同互补地开展教学和其他相关活动。信息化背景下的MST校企协同教学主要指借助信息化手段(比如校企协同教学平台),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协同互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一门课程或者课程中部分模块的教学。学校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学组织能力强,主要负责理论教学、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企业师傅业务能力强,有长期岗位实践的经验,主要负责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课程。与此同时,“互联网+”有助于实现校企资源智能化、灵活共享和校企深度合作,促进校企合作跨越时空限制,有助于实现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教学过程由校企双方根据“取长补短”的原则协同实施,教学地点以学校为主,企业师傅远程在线参与,降低校企合作交易成本,提高校企合作效率。
二、MST校企协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校企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校企协同制订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校企教学团队开展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岗位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同时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与课程标准,参考行业考核标准,在课程建设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分解成课程或教学模块。
校企教学团队中的企业师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在对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日资企业的文秘和业务担当或业务担当助理。在专业证书的对接上听取了企业师傅的意见,选择了中国国家社会与保障局认可的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TEST)。与协同之前的日语能力等级考试(JLPT)相比,J.TEST更加注重考生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企业认可度较高。
(二)校企协同整合课程资源
职业教育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当地的企业,但由于学校教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掌握不够全面,开发的课程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企业师傅对教学缺少研究,开发的课程资源可能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将学校和企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可以保障内容的有效性和文本的规范性,是实现教学协同的重要基础。
我校日语专业教师多次深入日企,和企业人员一起开发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学资源共同开发的程度更加深入,比如横滨丝带的企业师傅提供了很多日语的信函供学生学习。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一起整理这些信函,对信函中涉及商业利益的地方进行修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直接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更好,也有助于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校企协同开展教学
校企协同教学可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应尽可能体现企业师傅的专业性、企业文化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关注,下面以商务日语“日企上班第一天”的校企协同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课前协同。
课前体现为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利用校企协同教学平台等共同进行课前准备,主要包括协同确定主题、协同确定师傅和协同备课,其中协同备课是重点。协同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三个原则:主题应为课程核心内容,可涉及企业元素并能体现企业师傅的专业性。协同确定企业师傅的教学步骤包括:建设企业师傅资料库,根据教学内容在师傅库中选择合适的师傅候选人,跟企业师傅沟通并最终确定人员。协同备课时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由企业师傅主导课堂教学的技能目标,分析重点难点,确定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分工,确定协同教学方式与方法,确定协同评价的标准。
“日企上班第一天”选自《日企求职技巧与入职礼仪》第一章,主要通过到日企上班第一天的情景模拟,帮助日语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日企的工作内容,开展日语会话。但师生对日企的工作岗位不是很了解,因此决定采用校企协同的教学方式,借助企业的实际情境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协同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等,最终确定邀请上海某公司的人事经理与学校教师共同利用校企异地互动教学平台协同教学。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围绕课题展开了协同备课,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课前指导,协同后的教学效果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如,协同前学校教师确定的教学难点是不同商务情境所涉及的专业词汇,而企業师傅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典型商务情境下敬语的正确使用。MST校企协同教学后学校教师同意企业师傅的意见,认为专业词汇虽然比较难,但是数量有限,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敬语在商务日语以及日企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典型商务情境下敬语的正确使用。
2.课中协同。
课中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根据课前研讨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学校教师对学情更加了解,协同教学实施中一般由学校教师组织教学,主导知识和技能的引入和讲解,对课堂教学节奏等进行管理。企业师傅重点进行技能的指导和提升。比如在课堂教学场景导入环节,学校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把教室布置为公司,将18个学生分为三个部门(前台、营业部和总务部)的人员,企业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企业师傅则通过远程平台,给学生展示公司的前台、营业部和总务部,让学生对企业场景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3.课后协同。
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通过现场或异地视频开展教研,总结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协同中的不足之处,寻找未来课堂教学中值得改进的内容与方法。课后校企协同指导学生结合课堂中生成的发展要素开展自主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拓展训练等,校企协同反思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MST校企协同教学的课堂和普通课堂相比,融入了更多的企业元素,包括企业工作标准和企业文化氛围等。本课例中企业师傅是企业人事经理,熟悉公司对新人的要求,由企业师傅为学生们介绍日本企业中新人的注意事项,体现了企业师傅的专业性。学生对今后在企业中应该怎么做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岗位实际所需之间的供求差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MST校企协同教学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MST校企协同教学的价值
1.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MST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课堂更为灵活多样,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学生直接接触企业,通过项目课题、岗位实习等活动,了解与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MST协同教学中,教师或者企业师傅进行教学,另一方在现场观摩或者配合其教学。教学结束后,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可以从教学技巧、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能力。另外,教师在与企业协同过程中,通过到企业进行学习提高了自身对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3.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MST校企协同教学中校企双方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从而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企业参与校企协同教学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不仅表现在企业发展有了人才基础、技术支撑,而且表现为企业履行了与学校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MST校企协同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1.需要兼顾校企双方利益。
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价值追求。因此在校企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职业学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主体地位和经济利益,要凸显为企业服务的导向,全力为企业培养合格有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校企合作是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企业作为协同主体应该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等。学校、学生和企业都受益的校企协同效应将促进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2.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机制保障。由于校企签署的合同为框架性协议,对于协同教学的实际参与人员、建设项目、建设目标、投入资源、成本分担等都未明确,同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协同教学团队,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主要是采用协商的方式,因此只有建立一种关注合作各方共同利益,明确各方责任、义务,保障合作参与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才能保障MST校企协同教学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平台搭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校企协同平台为MST校企协同教学提供了支撑,企业师傅和学校师生可以借助这个校企合作平台,通过现代视频双向异地互动技术,突破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场地壁垒,开展异地互动教学。课中实时连接企业操作现场开展演示教学和互动答疑等,使学校和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实时联动、双向教学。
三是以活动促发展。MST校企协同教学可以通过专业教学项目利用异地互动等技术将更多的企业师傅融入师资队伍中,协同开展教学和学习指导,突破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局限,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共事。学校和企业需要在真实与虚拟相融合、本地与远程相配合的项目学习与实训环境中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