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应对中寻找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新契机

2020-07-04 12:37梅亚萍夏心怡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契机文化建设职业院校

梅亚萍 夏心怡

【摘 要】重视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导向和重要诉求。文化的力量往往在遭遇危机的时候最能体现,更能显示其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之下,职业院校管理行为和师生教学行为的背后,是文化建设效能的显现。疫情给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建设的重要契机,并给我们以更为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疫情;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契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8-0019-05

【作者简介】1.梅亚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副院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职业教育;2.夏心怡,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文化建設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导向和重要诉求。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职业院校的管理行为和师生教与学行为的背后,乃是文化建设效能的显现。此次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公共事件,既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契机。职教人该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把握契机,并从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完善文化建设这项工作?

一、职业院校文化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文化的力量往往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最能体现,更能显示其凝聚力和生命力;但同时,文化的缺失和薄弱也往往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最为明显。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一般包括理念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4类。其中,理念文化建设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指导着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同时,理念文化建设也必须依靠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的打造来予以彰显。这里从理念、制度、环境、行为4类文化类属角度出发,来反思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理念文化建设容易“空”

职业院校理念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宗旨使命、目标愿景和核心价值等元素上,并在文化凝聚力的打造中起着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宗旨使命侧重回答“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为了谁”的问题;目标愿景侧重回答“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将把职业院校发展引向哪里,将把教职员工、学生带向哪里”的问题;核心价值侧重回答“职业院校师生是否认同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的问题。

这些问题因为“大”,所以回答时比较容易落入“空”的窠臼。理念文化建设一般会在职业院校的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等文件中有明确阐述,其逻辑起点为文化,最终落脚点仍是人的发展。职业院校理念文化的打造必须坚定正确的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履行育人职能,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个特殊时刻,全民抗疫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大课。但在疫情应对中,一些职业院校反复重申的是学生不得提前返回,日夜忙碌的是“停课不停学”,缺乏对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主体主动性的关注,也缺乏把重大时刻当作培养职业院校师生文化凝聚力良好契机的敏感性,这说明理念文化建设仍有高高在上、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的尴尬。

(二)制度文化建设容易“硬”

职业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制度制定、运行机制、组织保障等元素上。制度文化建设起着“标尺”的作用。“我们引导我们行为的依据,不是理论的洞见或普遍的程式,而是特殊的规范,惟有这些规范才能适用于它们所控制的特定情境。”[1]但是,职业院校制度文化效能的实现并不是单单去关注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走向制度的“受众”,超越制度去走向与制度密切相关的师生。

因为制度的约束性,所以制度文化建设常常会不自觉地落入“硬”的窠臼。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打造离不开制度文化的规范,制度的规范执行需要获得所有受众的承认。但“如果仅仅把职业院校制度文化视为对人们行为进行约束的‘规范,不仅消解了制度文化的丰富意涵,而且遮蔽了制度文化的重要价值”。[2]

在此次疫情应对中,一些职业院校在疫情初始就发出“致师生信”,通报学校出台的一些相应政策。时机把握得很好,但信里表述更多的是指令式口吻,“不得”“禁止”“严格服从”等字眼频繁出现。硬度有余,柔性不足,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人,忽略了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主场的价值期待和目标定位。

(三)环境文化建设容易“偏”

职业院校环境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容校貌、人文氛围等元素上,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有校园建筑及景观、场所文化、文化设施、文化识别系统等,软环境建设有环境氛围、文化传承、文化融合、网络文化等。不管是硬环境建设还是软环境建设,都应该弘扬职业院校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硬环境建设短期内容易推进,见效快,所以我们在进行环境文化建设时更容易偏重,而忽视了软环境建设。

“疫情已经敲响了未来职业院校转型的冲锋号。在现阶段,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技术,而是在‘教育本身。”[3]疫情让职业院校的管理、师生交流都转到了“云”上,没有了硬环境的支撑,环境文化应该如何体现呢?一些职业院校在“云”上的注意点主要集中于在线教学,对学生思想引领的思政教育大多是照本宣科;对于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服务社会等一些软环境建设的方面要么做得流于形式,要么就根本没有顾及。表面上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但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都不够,不能体现本校所特有的校风、教风、学风,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行为文化建设容易“矮”

职业院校行为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学生行为等元素上。行为文化需要在实践中建设并体现,易于落地,但容易弱化理念文化建设对行为文化建设的指导,矮化了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价值。

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成效会如实地反映在学校管理文化、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文化之中。应对此次疫情,职业院校做了什么,教师做了什么,学生做了什么,凡此种种都值得追问“为什么”。“只有精神文化才真正表现出文化的生命特征。如果没有人类的精神活动,人类文化的生命特性不仅不可能得到表现,而且也将变得毫无意义。”[4]发掘职业院校管理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中的深层次精神活动,并对之进行提炼、显现,是打造职业院校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内核。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很多职业院校的防控工作重在行政部署,自上而下的通知规定接连下发,却对相关工作意义的阐述不够;职业院校自身疲于应对上级要求,师生疲于应对职业院校指令,行为文化的打造契机在事务的烦琐应对和简单处理中,消散于无形。

二、应对疫情,寻找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契机

为了充分保证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效能的发挥,需要在理念、制度、环境、行为4个方面寻找建设的重要契机,提升建设的效能。

(一)理念文化建设:从“小我”走向“大我”

师生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是此次战“疫”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贡献者,在疫情应对之中获得的深切情感体验,能够推动他们更加明确地理解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方向。比如,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公众号开设了“大思政、小故事”空中思政课堂十讲,每讲从一则“城院小故事”导入,宣讲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中国强大的制度优势、战“疫”中的中国与世界,等等。故事中的“小我”行动有着宣讲主题的“大我”情怀,职业院校师生的个人未来与国家目标同频、与世界共振。“小我”与“大我”同向而行,散发着我校校训“弘毅”的文化气息,彰显着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院校使命。

我们要引导师生置身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之中,拥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世界胸襟。比如,疫情期间师生不随便出门,不仅是保护自己不受感染,同时也是保障其他人的健康安全,这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疫情期间很多职校师生志愿走进社区,为民服务,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疫情期间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暂停实习,还有一些实习生逆流而上,为抗疫必需的物资生产加班加点,这是职业精神的体现。主动的“小”作为,显现着“大”的职业院校理念文化建设,使教育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富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对职业院校师生的成长更加有效。

(二)制度文化建设:从“刚性”走向“弹性”

制度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支架,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弹性制度文化,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灵活性、可塑性。比如,疫情期间师生不得返校有制度,但对确实需要返回者要有配套解决方案;师生返校后须服从社区管理自觉居家隔离14天是规定,在职业院校所在地无自有住房者如何隔离也要有配套解决方案;正式开学后传染病疫情汇报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如何执行仍需要制订更加细致的工作方案,以形成可操作的组织流程。

用冷冰冰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其实比不上带有人情味的制度文化效能的发挥。比如,杭州美术學院团委发出“致同学们的一封信”,题为“同学们,为什么你还不能返校,长得好看也不行”,让人忍俊不禁。在信的最后,校方针对学生的无聊给出了线上学习、心情疏导等行之有效的建议。如此传达信息,就不再是僵硬的制度规定,而是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文化影响,其中的引导力跃然于字里行间。

(三)环境文化建设:从“现实”走向“云上”

一场疫情,使得再美的学校也只能寂然关闭。钉钉、腾讯课堂、学习通、QQ群、微信群等各种线上平台替代了现实中的课堂和教室,云上学校、云上操场、云上课堂……纷纷登场。比如,上海信息技术学院在“云操场”上举行“心向阳光、温暖前行”主题升旗仪式,这是该校历史上第一次“互联网+”升旗仪式,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克时艰温暖点滴”“信校师生携手相伴”“心向阳光温暖前行”4个篇章,学校还组织了云上寄语等活动,真正将教、学融为一体,在润物无声中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当然,也有可能学生在“云”上假装学习,更有人呼吁不要以“不停学”为借口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但无论如何,职业教育走入了“云上”,这正是加强职业院校软环境文化建设的难得契机。如果只是被动应对,而非主动迎接,那就会错失这类契机。

(四)行为文化建设:从“被动”走向“主动”

这场疫情对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自觉成长……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职业院校只有主动改革,才能化危为机,化不利为有利。

我们需要思考,“停课不停学”活动是否真正从教学的本质和价值出发去设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在指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融入了5种教育:生命教育、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劳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5]从行为文化建设上看,职业院校、教师、学生都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职业院校要把握疫情中蕴藏着的教育契机,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富有职教特色的文化活动;教师要通过“十八线主播”的努力来言传身教、乐教善教,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要“身宅家中、心怀天下”,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只有上下一心、团结协作、主动行动,才会给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三、疫情之后职业院校进行文化建设的原则

疫情终将结束,但对于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来说,这一定会带来更为深远持久的影响和启示。

(一)坚持回归到“使命的在场”

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活动一度热闹非凡,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但衡量一所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文化建设是否能够实现“两个推动”:一是推动职业院校整体的发展,包括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等;二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包括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因时因地开展、学生德技并修等。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两个推动”的作用发挥,归根结底应落脚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是职业院校教育的使命所在。

(二)坚持回归到“生活的在场”

人的成长离不开生活,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自然也离不开生活。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主要发生于职业院校这个特定的场域,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场域如家庭、社区、企业等。在这些场域里,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职业院校管理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努力使得一切社会存在趋于合理,即“它为人的活动的开展,为人的生活的提高和完善,为人的生命潜能充分展现,为人的诸种特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等的普遍发挥提供条件”。[6]

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回归到“生活的在场”的基本逻辑,就是引导人在不断开展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探寻:人是怎样生活的?人为什么这样生活?人可能有何种生活?人应当怎样生活?我们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引导思考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使得“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成长为“我们所期待的人”。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就是把推动职业院校发展的诸多要素整合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并持续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过程。

(三)坚持回归到“人的在场”

人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对象。我们要回归“生活的在场”,就必须回归到“人的在场”。在生活哲学中,“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7]所以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首先要确保研究对象的“在场”体验。“人的在场”,就是把生活的主动权还给人,引导人对可能的、应然的生活做出选择。

鲁洁教授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立场首先表征为:教育以生活中的人为基本出发点,在人的生活世界中,教育是人之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需要而产生。”[8]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是“文化”,终点一定是“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并没有把文化建设的主动权还给生活在职业院校中的师生,而只是为师生规范好了一切。回归“人的在场”,也是“生活的在场”和“使命的在场”。当坚持三者的同时在场时,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自会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36.

[2]张铭凯,靳玉乐.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职业院校文化——兼论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文化失守与文化复归[J/OL].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03-09].https://doi.org/10.14137/j.cnki.issn 1003-5281.2020.01.028.

[3]朱永新.新技术革命与未来教育方式变革[Z].北京: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2020.

[4]薛晓阳.职业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J].教育研究,2003(3):26,31.

[5]段福生.停課不停学,职业教育怎么学、怎么管[N].光明日报,2020-03-10.

[6][8]鲁洁.江苏社科名家文库:鲁洁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43,4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猜你喜欢
契机文化建设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尝试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
失恋的好处
春天的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