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慧 张慧雅
摘要:微信公众号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产物,以“微”为特色,以“公众”为主体,逐步成为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从而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了新的路径。以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微信公众号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优势及现状,并提出了加强舆论导向、立足服务学生、培养专业团队等相关对策,希望利用微信公众号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关键词:高校 微信公众号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4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微信兴起之后,校园内的使用者几乎实现全覆盖,成为最为普遍的获取和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当前,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微信公众号以其文字、视频、声音等多种类型的呈现风格,以及互动性、即时性、精准性等特征,决定了这一智能化终端平台将成为高校线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选择。微信公众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优势
从发展趋势来看,自2012年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加。从用户群体来看,涉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青年群体占比最大,他们每天使用手机查阅信息的时间达到6个小时。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群体覆盖面大,活跃度高,并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工具。
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手机已成为其获取校内外知识、捕捉热点和要闻的重要渠道。作为微信公众号使用的主力军,他们在网上活跃度高,频繁交流互动和转发信息。这样,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便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时间优势
传统的学生工作的传达时间冗长,过程繁琐,辅导员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难,并作出相应反馈。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创新与改变,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微信公众号克服了传统学生工作流程,简化了实施步骤。针对各种通知、新闻等,微信公众号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编辑、推送,用户可以随时查看,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时间的无效耗费,实现了“一对多”的实时发布和接收。
3.可控优势
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和受欢迎程度主要体现在公众号的粉丝关注数量和相关的团队运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微信公众号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在需要加强舆论控制的情形下,其优点不断显现出来。
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开通,既可以对留言先審核再发布,也可以对各种发布内容及时删除修改再重新发布,掌握操作主动权,能很好地控制主流发展方向,弘扬正能量。
4.黏性优势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范围较广。微信作为好友交流的延伸渠道,所提供的信息都是被认可的。微信好友一旦看到自己感同身受或者可读性强的内容,就会转发到朋友圈,并且加以一定的评论;又或者直接将文章发送给好友用户,实现二级传播,如果好友又将推文发给新的、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多好友的关注和阅读,就会实现三级传播,甚至多级传播,无形中扩大了传播的广度。
微信公众号作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平台,具有生活性。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信息的传达,极大地提高了高校、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宣传力度。
二、高校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网络环境复杂,难以分辨
当前,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峻挑战,比如,网络上各种价值观念繁芜难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环境制造不良现象,在网络上散布各种不实言论,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并对其加以利用,进而危害社会安全。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宣传载体,将宣传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社会导向。聚焦时事热点,给予大学生符合社会主流的准确解读,将党的方针政策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给学生,增强理论认同,并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拥护和支持国家作出的各项重大决定。
2.表述缺乏活力,不易接受
通过分析各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发现,大多过于严肃,没有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与具象化。例如,有些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与官网推文完全复制粘贴。官网文章一般比较正式,是学校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而微信公众号作为贴近生活的、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工具,如果照搬官网,信息重复,便失去了阅读的趣味。
过于严肃的表述和文字内容,会使读者感到乏味、疲倦,达不到阅读的预期。只有凸显日常化、生动性,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才能为大家接受,实现育人功能。同时,基于师生对呈现内容全面性的要求,也要将微信公众号与其他传播媒体结合起来,以解除高校与外界之间的障碍,实现校内外双向互动。
3.团队素质不高,人才缺乏
据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团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部分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但是在文字功底或者文化涵养方面普遍不高,缺乏文学素养的熏陶;其次,有些成员热爱文字,能写出不错的推文,但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推送一知半解,不懂得新媒体的技术要求;再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人员多为学生或者行政人员,他们既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或者日常工作,又需要来兼顾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分身乏术,无法全身心致力于提高微信公众号的质量和影响力;最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评价机制。
4.弱化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众所周知,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来源于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以专家或权威出现,学生只能被动接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开始利用多种知识载体和渠道充实自身,弥补校内学习的信息空缺,并且有时候信息的获得要快于教师,以至于在课堂上提出质疑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老师的“去权威化”。
虽然去权威化有助于增进师生的感情,从而使教师可以近距离、全面地了解学生,但是这样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产生自我否定和价值怀疑,弱化传统思政工作者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微信公众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1.加强舆论导向,构筑主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高校应掌握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努力为大学生拨开思想迷雾,培养新时代可靠的接班人。
高校在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到:第一,以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为放大器,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第二,辅导员要积极引领网络舆情,将正确的、最新的思想及时传递给学生;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学生留言互动,扩大交流,加深感情。
2.立足师生需求,凸顯服务初心
当今社会,快餐文化和浅阅读是用户的常态,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教育效果达到入眼、入脑、入心,增强有用性与可读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在编辑微信推文时,要考虑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实现精准教育;第二,以重大事件节点为契机,开展线上活动,发动师生参与互动交流;第三,公众号内容要尽量短小精悍,结合音频、视频,对热点挖掘和延伸,将宏大的政治内容日常化,从而转化为内在的信念;第四,微信公众号要以服务学生为创建初心。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校历安排、成绩查询等一系列内容,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帮助。
3.健全制度管理,提升队伍素质
为确保推送内容的频繁更新和推送内容优质,建议从三方面着手展开:第一,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要学会分析数据。通过对阅读量、点赞量和转发量等统计分析,找出受众的关注热点,调整宣传内容与方向,吸引师生参与谈论,正面引导;第二,不断提升运营者自身素质,包括文化涵养与技术培训,从内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第三,健全制度管理。一是从开始选择主题到最后分析反馈,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营模式;二是建立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包括阅读量、点赞量和转发量,视情况给予赏罚,努力打造思政宣传新阵地。
4.整合资源,建立校内媒体联盟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不仅要重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型传播媒介,还要充分利用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手段,实现新老媒体手段齐抓共管,统筹联动,从而构建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这个新旧联动的传播方式,既能各自独立,发挥擅长的领域,又能在重大的事件面前,站位一致,共同发声,弘扬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主流舆论的坚强阵地,为国家的方针政策保驾护航。
四、结语
微信公众号以其时间成本、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即时性、精准性等鲜明特征,备受高校师生喜爱。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微信公众号技术支撑和信息支持,抢占新媒体宣传高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