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亚迪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血管病是临床较为常见且多发疾病,脑梗塞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所有脑血管病中约占75.00%,其中,约80.00%的脑梗塞患者后会引发偏瘫。偏瘫脑梗塞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临床症状为肌力减退、痉挛、各种主动运动协调及控制的能力受限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偏瘫康复的关键在于脑血管病变、脑组织等恢复过程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而早期运动是帮助中枢神经系统重塑的重要手段[2]。 该文主要研究该院2018 年7月—2019 年7 月期间开展的早期运动护理对于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从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脑梗塞患者中选取69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护理组。34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 例、女性15例,年龄为56~83岁,年龄均值(69.76±1.23)岁;偏瘫位置:左侧23 例、右侧11 例;该组开展常规护理。 35 例护理组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龄为57~84岁,年龄均值(69.03±2.28)岁;偏瘫位置:左侧25 例、右侧10 例;该组开展早期运动护理。2 组性别比、年龄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入组标准: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该院“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护理。
排除标准: 该研究均排除外伤性脑损伤致偏瘫者,排除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排除无法配合运动护理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受损者。
1.2.1 对照组 该组施行常规护理, 包括:(1)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偏瘫脑梗塞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科学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3)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为其扣背;适时抬高床头。
1.2.2 护理组 该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运动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并评估患者病情恢复程度,尽早给予患者早期的运动护理,同时,做好相应的信息记录。 (2)护理人员先应用垫子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保持小腿和床面呈30°角;然后, 在帮助患者进行脚踝和足部位置的内翻运动,20次/d,20 min/次。 (3)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按摩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的手法,各5 min。 (4)科学评估患者病情恢复程度,并适时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首先,进行每日的深蹲且深呼吸、共10次;其次,再进行踝关节的内外翻、跖屈、背屈等运动,20次/min;最后,进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的收缩训练,训练时,先保持5 s 收缩,再进行5 min放松,共重复连续25 次;于每日的上午、下午训练,训练时间共10 d。 (5)体位变换:长期维持一个体位,会导致肢体血液不流通, 从而引发肢体深静脉血栓;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强化肌肉优势,以达到肢体伸肌与屈肌的张力平衡,每2 h 一次。(6)桥式运动:桥式运动主要是通过伸展髋关节和增加腰背肌群的力量等来帮助患者从卧位过渡到站位;具体运动方法为双腿屈曲,双足踏床抬臀部;在完成了桥式运动后,指导患者悬空健侧的腿,单纯用患侧腿进行屈曲。
(1)对采用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对2 组护理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 组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就越严重[3]。 (2)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护理前、后2 组患者的血流峰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 (3)记录2 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4)对2 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0 分,非常满意:≥90 分,满意:75~89 分,不满意:<70 分;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该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数据对比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2 组患者Fugl-Meyer、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Fugl-Meyer 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上升,而NIHSS 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组护理后的Fugl-Meyer、NIHSS 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 组护理前后Fugl-Meyer、NIHSS 评分[(±s),分]
表1 对比2 组护理前后Fugl-Meyer、NIHSS 评分[(±s),分]
组别Fugl-Meyer护理前 护理后NIHSS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组(n=35)对照组(n=34)25.65±4.12 25.94±3.27 67.67±4.34 39.19±2.96 13.94±2.47 13.75±3.09 8.54±0.25 10.34±1.22
护理前,2 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较护理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护理组护理后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2 组护理前后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s)
表2 对比2 组护理前后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s)
组别血流峰速度护理前 护理后血流平均速度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组对照组20.12±3.38 20.45±2.84 28.94±1.54 23.23±3.28 16.54±3.57 16.85±3.59 18.54±3.25 21.83±2.18
护理后,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 例,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 例,发生率为20.59%; 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2 组满意度
偏瘫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喊着一侧的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因一侧的锥体束受损,因此,该病的患者多合并椎体外系的损害。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越早给予偏瘫脑梗塞患者运动护理和指导,患者功能恢复就越快,治疗的疗效也越好,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会越低;这主要是由于早期运动护理能够给予患者肢体的训练,进而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相应的功能代偿,并使神经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起新的联系,最终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本次研究通过给予护理组早期运动护理后, 其Fugl-Meyer、NIHSS 的评分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龙淼等研究结果基本接近;由此说明,早期运动护理能够最大限度改善偏瘫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 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开展早期运动护理的护理组,其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验证了,早期运动护理运用于偏瘫脑梗塞中,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血流速度,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偏瘫脑梗塞患者中开展早期运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进而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在偏瘫脑梗塞患者中开展早期运动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还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