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丹参酮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2020-07-04 06:31于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丹参酮神经病糖尿病足

于洋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000)

在糖尿病中足部作为一类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在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疾病的制约下发生足部软组织、骨关节破坏、畸形,最终带来足部问题,优轻度神经症状演变至溃疡、血管疾病、感染、神经病变性骨折。 糖尿病足问题俨然已经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直视的问题,也被作为血管并发症代表,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关键因素。 按照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足发病率存在递增发展的表现,同时很大程度上制约患者的日常生活秩序,影响其生活质量,极大地强化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社会负担。 再者,已有的资料显示,大约有10.0%以内的患者需实施截肢手术, 但是非创伤性截肢中大约50.0%都是糖尿病患者。 针对糖尿病足治疗一直被作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研究热点,主要是为了满足强化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的目标。 同时,已有的资料显示,丹参酮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钻胺治疗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显著的优化患者的生化指标情况。 该文主要选取的是2017 年8 月—2018 年1 月期间来该院就诊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丹参酮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足诊断与分级》标准、WHO 诊断标准[1],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性21 例,女性19例,年龄40~77 岁,平均年龄(52.2±1.4)岁,病程2 个月~21 年,平均病程(9.7±2.1)年。 实验组中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39~78 岁,平均年龄(53.5±1.5)岁,病程3 个月~21 年,平均病程(9.8±2.2)年。 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入院之后,80 例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对饮食实施控制、 合理应用胰岛素或者是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实施抗感染治疗,最大程度上清理患者的足部创面,积极治疗其他相关的症状[2]。 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丹参酮注射液30 mg 融入250 mL 生理盐水,完成静脉滴注,一般1 次/d。实验组患者应用的是丹参酮注射液30 mg 融入250 mL 生理盐水, 完成静脉滴注,一般1 次/d。 治疗时间和对照组一致,并且联合使用1 000 μg 甲钻胺融入至100 mL 的生理盐水中,强调在配用的过程中要展开避光处理, 实施静脉滴注,一般1 次/d,1 个疗程为4 周[3]。

1.3 观察指标

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生化指标结果改变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记录。 治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足部皮肤正常,同时足背部脉搏动有力,创面得到愈合,临床分级为0 级;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足部皮肤恢复,同时足背部脉搏动显著,创面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临床分级得到好转。 无效:以上标准中的指标效果都没有达到[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选择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 进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化指标结果的比较

治疗前在CHO、TG、LDL、HDL 等生化指标结果的比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HO、TG、LDL、HDL 等生化指标结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化指标结果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化指标结果的比较(±s)

组别时间CHO TG LDL HDL对照组(n=40)实验组(n=40)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753 0.002 5 5.45±1.01 4.65±0.32 5.41±1.02 2.72±0.34 7.753 0.002 3 2.73±0.22 2.66±0.43 2.75±0.18 1.75±0.32 7.426 0.001 6 1.34±0.02 1.21±0.04 1.35±0.03 0.91±0.02 7.456 0.035 4 1.31±0.09 1.25±0.08 1.33±0.07 1.35±0.04 7.983 0.002 3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7.5%,实验组的临床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三大发病因素主要被认为糖尿病造成的神经病变、缺血性病变、足部感染[5]。 糖尿病足的出现和演变非单一因素所造成的。 现如今,已经明确是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彼此制约、一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优良的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治疗路径也是综合性的,必须缺一不可。 优良的预防、控制糖尿病足需要集中在以下几大因素: 有针对性的抗感染;优良的血糖控制;局部血液循环的优化;神经的营养支持等路径[6]。 现如今,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针对血糖的控制、 治疗都提供了充分的重视,一般会经常忽略神经病变对该病的制约。 然而按照已有的资料可以发现,糖尿病足和周围神经病变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会并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7]。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神经病变能够造成感觉消除, 更有甚者会彻底出现感觉缺失,造成足部的保护性机制随之丧失。 鉴于此,在足部发生创伤的情况下, 正是因为感觉神经病变的出现,患者的双足会感觉异常,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外伤、烫伤最终造成感染。 患者一般无法发觉,所以经常得不到及时的治疗[8]。 当前,在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中甲钴胺得到了大力的应用, 主要是其具有优良的疗效,存在较高的安全性[9]。 甲钴胺其实就是甲基化的维生素B12,然而和维生素B12相对比而言,在外周神经中甲基B12的含量更高。 通常情况下,甲基B12能够在神经细胞内直接转运,借助转甲基作用,对雪旺细胞卵磷脂及轴浆蛋白质合成进行刺激,助于神经元轴突、髓鞘再生,进一步优化神经传导速度,强化神经纤维的兴奋性[10]。

该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在CHO、TG、LDL、HDL等生化指标结果的比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HO、TG、LDL、HDL 等生化指标结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实验组的临床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丹参酮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甲钴胺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优化生化指标结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猜你喜欢
丹参酮神经病糖尿病足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HPLC法测定益心通脉颗粒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越测越开心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