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制度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与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所以农村土地产权是关乎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基础。目前农村土地产权正处于加速变革期,同时还面临着产权模糊不明、土地产权残缺不全、分配利益不均、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探索农地产权改革模式,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手段,建立适应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势在必行。对此,我们急需加强农村土地产权研究,一方面,对既有的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明确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成果和不足,另一方面根据研究热点的路径和演变规律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法,从学理上推动农村土地产权的改革创新。
198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由此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学术界围绕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涌现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主要关注点在于农地产权的内涵和结构[1-2]、土地产权制度[3-4]、农地产权与“三农”发展[5-6]、农地产权与基层治理[7]等。现有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研究主要是基于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以及基于研究内容形成一系列的研究综述,尚未对已有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计量分析。为了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CNKI收录的1989—2018年有关农村土地产权的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绘制出国内学界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研究的知识图谱,识别出国内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现状、发展脉络、热点和前沿趋势,以期为更加深入地开展农村土地产权研究提供知识工具。
文献计量分析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是通过描述、评价和预测文献情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引文空间(Cite space)是一款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个文献计量的分析工具。Cite space能够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展示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并绘制出可视化知识图谱。根据Cite space内置算法处理数据,通过节点、中心性和聚类分析,可以获取一个学科或知识域的研究现状和时间路径,这将给后续的研究者提供知识参考,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样本来源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为CNKI)。CNKI是目前国内中文期刊文献规模最大的信息集成平台,截至2018年底,CNKI共收录了5969中学术期刊,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共2199种,为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文献资源。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农地产权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农地产权”和“农村土地产权”两种表达方式。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本文选用高级检索功能,检索篇为“农地产权”或含“农村土地产权”的文章,检索文献的时间范围是1989—2019年,检索时间为2019年4月15日。检索数据库选择期刊,共获取文献1385篇。为了提高研究的精确度,减少研究误差,本文对检索得到的文献题目、关键词、摘要等内容进行逐篇阅读,剔除重复性文献、评论、报告、综合等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最终分析样本量为1322篇文献。
通过分析年度发文分布的基本情况,可以基本判断学界对于农地产权的研究阶段和研究趋势,图1同时给出了对应的CNKI和CNKI中核心期刊发文量作为辅证。根据图1可知,1989—2000年,发文量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其中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出现三次峰值。2000—2009年,发文量呈现急速上升趋势,并于2009年达到峰值(86篇)。2009—2018年(2019年无法统计全年,在此不做讨论),发文量呈现出高位波动趋势,这表示出学术界对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并呈现出几次研究高峰期。中国知网中核心期刊(包含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的发文量也再次印证了该议题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
图1 国内关于土地产权的发文统计
我们仔细观察学术界关于农地产权的研究,发现学术界关于农村产权的研究是在回应不同的时代背景。1987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固化为“集体所有”,随后关于农村土地产权作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农村土地产权进入“二权分离”时代,国内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研究也始于此。1989—2019年,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陆续发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09年之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农村问题,并且将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列为工作要点。综合发文量和现实背景,我们将农村土地产权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89—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9年)、转型阶段(2009年至今)。
核心作者是某一主题研究的中坚力量,既引领一个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对非核心学术研究人员产生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作者群进行分析,并且识别出核心作者群。将相关数据导入Cite space后,将节点类型(Node types)设置为作者(Authors),时间区间隔选择1年,选择Top n=50,其他参数设置为默认值,运行分析后得出国内农村土地产权研究作者分布的可视化图谱,如图2所示。基于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群初选测评体系包含发文量和被引量两类指标,根据公式发文量的评判标准为P≥K(p),依据普赖斯定律,其计算方法为:K(P)=0.749Max(P),其中K(P)表示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最低发文量,即发文量不少于K(P)的作者构成核心作群体;Max(P)表示发表文献数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文献数量。案例样本中,发文最高的是12篇(窦祥铭),即Max(P)=12,从而计算出K(P)=2.6,根据取整原则得出发表论文数量为3篇或者3篇以上的作者可入选为核心作者群[8],基于此指标共有42位作者入选,具体见表1。核心作者群体的研究活跃,常常引发学术界针对该问题进行热烈讨论,追踪核心作者群的研究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表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
图2 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研究作者分布图
研究机构直接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支撑力量,对于农村土地产权问题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拥有基础夯实的研究力量存在才能达到研究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将相关数据导入Cite space后,将节点类型(Node types)设置为机构(Institution),运行分析后得出国内农村土地产权研究机构分布的可视化图谱。由图3可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各高校的土地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其中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在农村土地产权领域发文量最高(10篇),其次是和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6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篇)、扬州管理学院(5篇)、中南财政政法大学经济学院(5篇)、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5篇)、山东农业大学经贸学院(5篇)等。总体来说,研究机构的发文量集中在农业院校中,并且与核心作者群相关联。我们进一步关注核心作者群和主要研究机构的研究主题可以看出,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及其改革、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城市化等几个问题展开。
根据引文分析原理,文献被引用的频次越高,表明该篇文献的学术认可度越高,学术价值也更加显著。通过对高频引用文献的分析,能够把握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了农村土地产权被引频次前十名的文献,具体见表2。通过高被引文献可以获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主题研究存在诸多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研究者,也出现了所属期刊《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法学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村经济》等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其中,周其仁的《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被引用695次,重点探讨了从法律权属上审视现有土地转让权的经济意义。通过表2可知,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农村土地产权结构、产权制度及其变迁、农民的认知和收益、农业发展几个方面,被引频次越高,表明这些文献所研究的问题所获得的学术关注度越高,引发的学术讨论和后续研究也越多,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3 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研究机构分布图
关键词一般呈现出学术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关键词是学术研究问题意识的体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关键词”所包含的诸多方法与问题意识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学术关注点和学术脉络的方式和手段。本文统计了农村土地产权出现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及其对应的中心性,具体见表3。频次高于100的关键词是“农地产权”“农村产权制度”“土地产权”“土地产权制度”“产权”“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关键词中心性超过0.1的有“农地产权”“农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土地产权制度”“产权”和“农村土地产权”。根据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可知,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主题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对于产权自身和制度层面的研究,尚未形成其他更多的相关主题,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推断出,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研究还相对不足,研究的主题较为单一,尚未从更多方向或者延伸角度进行深入关注。
表3 关键词中心性比较
关键词聚类旨在考察农村土地产权研究热点及其聚类情况,以明确学界对于农村土地产权主要集中在哪几个细分领域(见表4)。选择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其中Q=0.48,S=0.69这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结果是合理可用的。根据关键词聚类结果可知,农村土地产权关键词研究共获取9个聚类标签,这充分体现了学界围绕农村土地产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同时,聚类的排序根据规模获知,排序越靠前,研究规模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农村土地产权关键词聚类的主题主要为:农村土地、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地产权、家庭农场制、所有权主体、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绩效、制度变迁。根据主题词聚类的时间轨迹可知,农村土地产权的主题存在重叠,围绕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主题较为集中,集中于制度理论研究,但是依然呈现出从制度到“三农”问题、从制度理论到实践探索、从土地产权制度整体解析到承包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局部探索趋势。
表2 关于农村土地产权高被引文献
在Cite space中导入样本数据,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选择时间切片为3年,选择关键词聚类运行软件,再以时区(Timezone)模式导出运行结果,由此得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研究的主题时区图,见图4。主题时区图显示出该研究领域各个时段的研究前沿,其中圆圈大小是根据首次出现关键词的时间进行累计频数。图4中的关键词的连线具有平滑、持续的特征,这显示了农村土地产权研究研究具有延续性,并没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其中针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连线贯穿整个研究历程。综合表3和图4,我们可以获知,农村土地产权主题的研究性较为集中,圆圈较大的关键词均在2001年之前已经出现;2001—2009年涌现大量新的关键词,但是频次并不显著;2009年之后涌现的新词较少,且与之前出现的关键词特别是圈较大的关键词构成连线。这也是显示出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具体和创新,呈现出从整体到具体、从模糊到具体的特征。
表4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关键词主题聚类结果
农村土地产权研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回应着不同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要求,解读农村土地产权的内涵和结构,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土地产权的决定性因素及其影响的主体、内容、机制,发展农村土地产权的演化路径,对于更好地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乡村振兴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根据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时区分布,关于农村土地产权领域的关注具有三个特征:研究方法上从理论到实证,研究对象从单一到多元,研究对象从农村到城市。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将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针对农村土地产权内涵和结构的解读、农村土地产权的困境及其变革、农村土地产权与乡村转型。
1.深刻理解农村土地产权的内涵和结构。对于农村土地产权的内涵和结构解读,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承包制度、土地经营制度。国内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始于制度研究,并一直致力于对于农地产权的法律内涵、内容结构和变迁过程进行理论论证。这一方面了表现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内涵极其丰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显示了土地产权自身的模糊性和残缺现实。这一矛盾同时引发了农户的产权意识问题讨论。例如,徐旭等提出农民对于农村土地产权的认识是模糊的[9];黄鹏进从政治维度、经济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这三重维度解读了农村土地产权认知及其所引致的矛盾[10];徐美银提出农民认知有效推动了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11];郭亮进一步则提出新产权合约的生成必须兼顾农户的土地认知与基层政权的治理现实对之所产生的影响[12]。针对农村土地产权模糊这一问题的现实解决手段是增强农民的权属意识和进行土地确权,在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农民的权属意识对于确权工作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13]。
图4 农村土地产权关键词时间分布轨迹
2.农村土地产权的困境及变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涉及到了土地产权制度、农村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土地产权概念丰富,这导致其内容自身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其中最为显著、讨论最多的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4]。农村土地产权与农村生存保障之间矛盾也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征用过程中,应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方面来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真正实现农民的“生有所依、老有所养”[15]。在资本下乡过程中带来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点,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性加剧了城市资本进入农村的掠夺性。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正处于改革阶段,由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引发的问题和冲突是目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国制度改革一直延续着渐进式改革的路径,农村土地产权也是如此。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我们探索出许多新的改革模式,例如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16-18]。近期探讨的“三权分置”问题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一现实问题依然存在着众多的制度建构和理论阐释问题[19]。农村地权改革过程中将面临众多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例如郭晓鸣指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依然面临着理论和法律的困境[20]。
3.农村土地产权变迁与乡村转型。农村土地产权内容和结构关乎农民利益和农村空间发展,这将直接影响乡村转型的模式和绩效。农村土地产权变迁将引发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促进新的农业经济形式出现,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将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1],同时必须重视土地产权变更所带来的农民利益保护问题[22]。农村土地产权的变革也将引发乡村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回应,例如蒋红军和肖滨指出农村土地产权变革将引发乡村治理创新,为乡村治理创新提供经济基础[23]。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也将带来农村收入的提高,促成农业职业分化和收入分化,这也得到了地方性经验的验证[24]。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在城镇化过程中所导致的农村利益受损问题,特别是在产权模糊情境下,农民依然处于利益受损方[25]。农村土地产权变革将推动城镇化或城市化。周其仁很早就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加速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存在莫大关联,城市化加速将引致农村转型发展[26]。章政通过北京郊区“郑各庄现象”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土地产权变革将导致新的农村城市化形态出现[27];徐美银提出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直接影响农村土地流转,进而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28]。
根据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研究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国内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依然处于高热度的研究情境。这领域所涵盖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规模较大,进一步观测这些文献所在的期刊,可以看出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分布的相关期刊种类较多,期刊关注度也较高。这给与研究者极大的发挥空间,也能够吸引大量的研究者的进入,在客观上将促进这一研究主题的发展。
第二,农地产权的理论突破出现瓶颈。农地产权的文献数量在2009年出现峰值,随后出现了高位波动状态,存在多次起伏。通过文献的发表数量及其研究热点变化可以看出,理论研究存在多次回落,并且带有明显的现实回应性,农地产权的研究依然处于解释现实情境的状态,同时关键词的时区分布也验证了这一点,该研究主题的热点关键词2009年之前已经出现,2009年之后出现的新词较少。现有的农地产权的研究内容依然围绕着产权制度、产权主体和产权利益分配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村、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这就导致研究过程中,农地产权既作为自变量又作为变量存在,主要是借助成熟的产权理论和城市化理论进行问题阐述,而对于农地产权其自身的理论内涵或者中国农业发展过程的作用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如何定位农地产权的理论意义和制度内涵依然缺少系统、连续的制度性阐释和结构化解释,或者在中国情景下,如何构建具有解释力的农地产权理论更是学界面临的难题。
第三,多学科和研究方法的采用。根据目标文献的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目前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主要的研究学科包含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不同学科的切入角度不同,并由此引入了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讨论。从初始的概念化、理论到到扎根中国实际经验,立足中国本土情形实现研究理论与现实场景的对话。
第四,中国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的研究过程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概念到具体、理论到经验的过程。通过对主要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的分析可以获取学术界的关注热点,针对农村土地问题必须充分解读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及其相关农村、农村制度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是厘清农村土地产权的问题的制度背景;关于农村土地的界定手段、测量方法、定价方法和相关人员和机构设置等是设计农村土地产权的技术背景。在制度背景和技术环境下,农村土地产权的概念从模糊、抽象到明确、具体,这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发展,也关乎农村发展的实际进行过程。
根据针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研究近三十年的演化路径,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困难,这一复杂性也导致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混乱,针对“农村土地产权”同一实质性问题,学界表述不一。研究表述的不统一也带来了理解混乱。同时还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研究,缺乏实质上的创新,本文在主题聚类中,“农地产权”和“农村土地产权”分别聚类,这是由于表述不一而导致的聚类结果,并不是实质内容的差异。另一方面,我国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聚焦于制度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变化和演化规律直接取决于现有的制度环境,现实情境是进行制度创新的经验来源,学术界关注于理论研究的同时应该注重现有产权制度情境下不同农村现实图景的展现。目前的研究多采用产权分析和制度分析等规范性研究方法,由于土地产权问题与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休戚相关,针对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应该抱着更加审慎的态度,这是现有采用的研究方法更为严谨的原因之一。针对产权制度的研究既要遵从市场理论和制度理论,又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规范性分析。针对农村土地产权的地方性、创新性经验可能需要引入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实际的描述和讨论,并且可以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仿真、情境推演等,让我们研究的问题更加具体化,并且是在其理论自身的建构性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处于转型期,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产权制度是目前针对农村土地产权最为关键的一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讨论土地权属关系,研究我国土地制度变迁,这也是学术界在研究农村土地产权问题上最为关注的重点。由于产权制度模糊而导致的农业发展困局、农民利益冲突和农村发展难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土地确权运动下,我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产权形式的创新,这对于探索制度创新,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基层治理显得尤为重要。面临农村土地产权新的时代背景,将会引发更加繁多的“三农”问题,这也将引发学界针对该问题进入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