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莹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自然分娩是世界卫生组织向来提倡的分娩方式,针对具备自然分娩条件产妇建议采取自然分娩[1]。 但分娩过程势必对盆底肌形成压迫抑或损伤,最终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盆地功能障碍在女性人群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尿失禁、脏器脱垂及盆腔痛等,危害患者健康安全[2]。 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婚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率已高达25%,如不尽早干预可加重症状[3-4]。有研究指出,借助科学护理的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功能障碍发生。 该科室对2018 年9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60 例产妇采取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选自该科室接治的60 例产妇 (所有产妇均为自然分娩)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产妇为足月分娩;患者对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书;产妇无其他组织疾病,精神方面无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既往有盆腔炎史的;并发器质性疾病;其他分娩方式;心肝肾严重病变。 依据护理方案将其分成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年龄最大最小值23 岁、30 岁,均龄(27.1±0.2)岁;平均孕周(38.22±2.58)周;研究组年龄最大最小值22岁、32 岁,均龄(27.6±1.3)岁;平均孕周(39.02±2.53)周。 将研究牵涉两组资料采取独立样本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于产后24 h 给予两组盆底筛查,常规组当天开展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前提下实施生物反馈及盆底肌低频电激干预:(1)盆底康复训练。 向产妇宣讲盆底功能训练过程,介绍盆底肌构造与其功能,并告知盆底肌损伤原因、康复训练目的与须知事项。 讲解训练时体位姿势,保持双腿弯曲,先收缩肛门3~4 s,然后松弛肛门5~8 s,20~30 次/d。 此外,叮嘱产妇收缩肛部肌群链,并施以大腿内侧肌群、腹部肌群收缩训练,10 min/次,4~5 次/周,持续训练两个月。 最后告知产妇盆底肌训练必要性,以提升其依从性。 (2)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干预。 给予产妇生物电兴奋治疗干预,实施前保持平卧位,将两腿弯曲。 于髂前上棘处皮肤放置电极片,随后将肌电位置于产妇阴道5~6 cm 处,对其神经与盆底肌肉实施不同电流刺激,促使盆底肌力有效恢复,20 min/次,2 次/周,持续干预10~13 次。 (3)建立公众号, 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邀请产妇入群,在该公众号中开展延续护理,定期向群内推送盆底康复的相关资料与链接,如康复基本知识、产后恢复知识、体重科学管理、瑜伽等,提升疾病知晓率。
(1)对比两组盆底肌力。 产后半年对产妇盆底肌力实施评价,评价标准,盆底肌收缩力划分为6 级,IC级、1~5 级,级别越高肌力恢复越好。
(2)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率。 盆底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脏器脱垂和盆腔痛等。
利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行数据统计处理,盆底肌收缩力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进行检验。 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用[n(%)]表示,以χ2实施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下表可知, 研究组产后半年I 类肌纤维是(3.88±1.23)、II 类肌纤维是(3.51±0.61);常规组的I 类肌纤维是(2.88±1.01)、II 类肌纤维是 (2.51±0.39),两组肌纤维比较,常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盆底肌收缩力对比(±s)
表1 两组盆底肌收缩力对比(±s)
组别I 类肌纤维 II 类肌纤维常规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2.88±1.01 3.88±1.23 3.441 5 0.001 1 2.51±0.39 3.51±0.61 7.565 1 0.000 0
研究组尿失禁1 例、 脏器脱垂0 例及盆腔痛0例,总发生率3.33%,常规组尿失禁3 例、脏器脱垂2例及盆腔痛2 例,总发生率23.33%,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率较常规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 3,P=0.022 7<0.05).
女性的盆地组织包括了筋膜和肌肉层,盆底的肌肉层的作用是支撑产妇的引道以及尿道的作用。 在产妇整个怀孕过程中,随着胎儿的月份增大,羊水量也逐渐增加明显,子宫体积发生明显变大,子宫变大的同时产生了腹腔压,产生的腹腔压会使盆地组织承受一定的牵拉和压迫,肌肉层失去支撑力,变得松弛。 自然生产的过程中, 盆地组织和引道处于在扩张的状态,会使肌肉纤维过度拉长,甚至出现断裂现象。 自然分娩后常见并发症则为盆底功能障碍,多因盆底内部结构受损、缺陷等所致,可引起便秘、尿失禁等情况,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6]。 据报道,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预防女性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但部分患者对该训练认知不足,训练方法掌握性较差,致使训练效果欠佳[7-8]。 盆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干预是当前促进盆底肌功能有效恢复的重要方式,通过电刺激仪给予产妇不同电刺激,促使盆底肌肉收缩,形成正确、规律的肌肉收缩习惯[9]。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I 类、II 类肌纤维肌力较常规组有明显提升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是因为盆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干预可借助置于患者阴道内电极片对其实施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使其能够正常收缩、放松肌肉,加速盆底肌力恢复,增强盆底肌敏感度,从而养成自主约束盆底收缩的反射习惯[10-11]。 该次研究中, 选自该院2018 年9月—2019 年11 月时间段该科室接治的60 例产妇(所有产妇均为自然分娩)进行研究,研究组尿失禁和脏器脱垂及盆腔痛较常规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提示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干预可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改善产妇性功能,改善预后。 此外通过建立公众号给予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除加深产妇疾病认知外,亦能及时通知其入院就诊,具有良好的普及效果[3]。
综上所述,自然分娩产妇采取盆底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可促使盆底肌力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