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春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山东济宁 272000)
作为临床常见的四肢类疾病之一的臂丛神经损伤症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的诱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交通事故、巨大能量的外力撞击、高处跌落、压轧伤等情况[1],目前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手段较少,由于臂丛神经的特殊性,导致临床治疗的难度极高,而对于大多数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过度相信并依赖手术的治疗效果,而忽视了治疗后对于臂丛神经采取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因此严重影响患者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 根据相关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对于在治疗过程中的臂丛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多形式、全方位的康复措施干预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2-3],因此该研究随机抽取2010 年1 月—2017 年12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臂丛神经损伤治疗患者共69 例进行研究,现将具体内容及结果叙述如下。
随机抽取该院接受臂丛神经损伤治疗患者共69例, 采用双盲法将所选69 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4 例,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5 例,年龄范围在20~55 岁,年龄均值为(35.15±4.51)岁。 实验组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龄范围在22~56 岁,年龄均值为(36.35±4.19)岁。 对比所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的临床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选两组患者均经过临床显微外科治疗后采取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
1.2.1 所选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1)低频脉冲电疗法:采取TENS21 日本制造的低频脉冲生理电刺激仪, 处方脊髓型, 正畸防止在患者C5-T1 关节处,2 个腹肌根据患者手术方式、范围及患者上肢的五大神经及相关支配肌肉部位防止的一定部位, 调节电流强度大小,根据患者自身对电流强度耐受能力为准,每次电击治疗时间持续30 min,每日进行2 次[4]。 (2)中频电疗:采取北京生产的中频电生理治疗仪BA2008-IV 型号,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及患者上肢的五大神经及相关支配肌肉部位防止的一定部位,根据相关处方所需要电击治疗的时间周期,在电击部位放置好垫片,贴好电极片,放置于患者肌肉相关部位,调节电流强度大小,根据患者自身对电流强度耐受能力为准,每次电击治疗时间持续20 min,每日进行2 次[5]。 (3)运动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及患者自身肌肉萎缩程度选取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运动功能训练方式,由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所采取的的神经移位术存在不同程度差别,导致患者在进行上肢功能训练时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主要治疗原则是让患者一边做供区神经的辅助动作,一边根据自身想象完成受区神经的目标动作,直至患者患侧肢体可以主动完成训练要求运动。 如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让患者一边做出耸肩的动作,一边让患者想象患侧肢体进行外展并被动的完成相同动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每次运动康复训练持续45 min,每日进行2 次。 (4)推拿疗法:主要以按揉法为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关节存在僵硬处采取被动手法进行康复,并采用揉捏震动法及摩擦牵引法等方式进行康复,每次治疗时间持续20 min,每周治疗3 次[6]。
1.2.2 所选实验组患者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以腕手矫形器,将患者腕手矫形器拇指掌关节进行外展至60°,其余4 个拇指不分开,掌指为一体,桡尺两侧均向上斜翘边,在佩戴时保持患者腕关节处于功能位, 利用腕手矫形器是患者第一掌骨、拇指进行持续牵引治疗,患者每日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后需佩戴腕手矫形器至少10 h,可在患者睡眠时进行佩戴。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侧动脉血流峰值数据、肩关节活动功能及临床疗效数据比较。
1.3.1 疗效评定 将治疗患者临床疗效分为3 个阶段:治愈、好转与未愈,其中显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均证实恢复正常,患者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负重;好转: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 实验室检查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患者肢体功能未恢复完全且不可负重;未愈:患者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加重。 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2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χ2、t检验分别用[n(%)]、(±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所选患者干预前后患侧动脉血流峰值数据比较,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所选患者患侧动脉血流峰值数据比较(±s)
表1 所选患者患侧动脉血流峰值数据比较(±s)
组别肱动脉干预前 干预后腋动脉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4)实验组(n=35)t 值P 值59.7±2.5 60.2±.2.2 1.513 0.382 67.8±2.5 78.5±3.1 7.612 0.043 69.1±4.5 70.1±4.3 1.213 0.583 79.5±4.3 82.6±4.8 6.912 0.028
(2)所选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数据比较,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所选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数据比较[(±s),分]
表2 所选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数据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34)实验组(n=35)t 值P 值肩关节活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7.4±2.1 7.6±1.5 1.134 0.293 9.3±2.1 12.9±2.5 12.964 0.017
(3)所选患者临床疗效数据比较,具体数据详见表3。
表3 所选患者临床疗效数据比较[n(%)]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可以直接导致患者上肢运动感觉功能出现障碍甚至完全丧失感觉运动功能,此外,因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并呈现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被临床上学者广泛关注[7]。 患者患有臂丛神经损伤后常出现肩胛组织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严重干扰着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在近十几年的显微外科手术方面发展下,臂丛神经损伤在治疗中尤其是在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为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临床上仍然存在许多患者在术后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一味地依赖手术治疗效果,导致后期恢复程度没有达到理想预期。 因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采取适当的物理治疗十分必要,对于存在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患者采取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僵硬程度,患者在相关康复医生的指导下, 加以患者自身的努力配合,通过意念配合被动运动功能, 集中对手功能的训练,通过对于患肢部位的不断刺激与反复肌肉收缩,从而大大提高患者患肢在术后的康复程度,加以腕手矫形器对患者患肢部位的肌肉产生持续的静力性牵引效果,促进患者目标肌肉的生长速度,降低患者患肢对于牵张反射的反应性, 大大提高患者肌肉关节的正常功能,保证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不对自身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
根据目前的资料数据研究表明,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前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侧动脉血流峰值数据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侧动脉血流峰值数据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两组患者干预前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肩关节活动功能数据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6.00%),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为(86.00%),两组临床疗效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其术后采取腕手矫形器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部位的动脉血流情况, 大大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