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0-07-03 05:13蔡青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病情康复发生率

蔡青青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心室功能不全而诱发的临床综合征,常发于老年人群,心肌收缩功能的减弱,造成心脏排血量,无法满足身体代谢的需求,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发生的一系列的病变,而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展的末期阶段,其表现为咳嗽、咳血、体力下降及呼吸困难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其病症病发率显著上升[1]。 故采取有效护理及治疗措施, 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康复运动护理治疗是一种全面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该文为探其措施的应用效果,选64 例患者为探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4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经临床相关诊断标准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以服用其他激素药物治疗者。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 例。 对照组男20 例,女12 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0.34±10.24)岁;Ⅱ、Ⅲ、Ⅳ级分别有16 例,12 例,4 例。 观察组男22 例,女10 例,年龄60~86 岁,平均年龄(74.34±8.32)岁;Ⅱ、Ⅲ、Ⅳ级分别有17 例,12 例,3 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 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基础药物治疗。 讲解院内环境,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注意饮食习惯,保持充分休息,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训练。

观察组为康复运动治疗,其措施为:(1)心理疏导: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复杂,其病程迁延,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措施,从而消除患者紧张、忧虑的负面心理情绪,给予患者支持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运动康复指导:①病情评估运动指导: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运动指导,患者入院前后5 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小幅度的运动,包括体位翻转、腿部屈伸等;患者适应后,慢慢增加运动幅度,如肢体运动;患者病情稳定后,辅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进行静坐椅子训练,患者尽量保持身体背部向椅背靠近,持续时间超过10 min,停止;患者可下床活动时,辅助患者绕床步行;除此之外可进行颈、肩部运动;若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可进行上、下楼梯,步行等强度训练。 ②心功能等级:依据患者心功能等级的不同进行康复训练。 Ⅱ级患者保持适当的卧床休息,坚持骑自行车10 min 或步行500 m,2 次/d;适量的慢跑、上下楼梯等;Ⅲ级患者由家属或护理人员陪伴,进行站立、移步训练;运动适应后,在走廊内步行100 m,2 次/d;Ⅳ患者因病情较严重,应注意保持患者卧床休息, 由护理人员辅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被动关节活动,待病情稳定后,进行肢体床上运动,加强患者家属的护理培训,促使家属可辅助患者完成洗脸、刷牙等正常活动。 (3)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在家坚持采用康复运动方案进行治疗,并定期微信或电话回访,督促患者回院复查,与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实际完成量,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S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 步行距离(6MVD),实施比较。

(2)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包含心痛、心率下降及血压下降等。

(3)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包含心理状态、生理健康、活动能力

及日常自理能力4 个维度,满分100 分,每个维度25分,分数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各项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率)以[n(%)]表示,满足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SED、LVEF、6MVD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s)

组别LVEDD(mm)LVSED(mm)LVEF(%) 6MVD(m)对照组(n=32)观察组(n=32)t 值P 值42.36±5.16 53.16±4.32 90.078 0.000 43.16±2.53 40.23±2.36 4.791 0.000 46.59±3.26 56.98±2.63 14.032 0.000 396.51±13.26 432.16±15.62 9.843 0.000

2.2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心痛2 (6.25%) 例, 血压下降1(3.12%)例,心率下降0(0.00%)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9.37%(3/32);对照组患者心痛4(12.50%)例,血压下降4(12.50%)例,心率下降3(9.37%)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4.37%(11/32);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慢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

2.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心理状态、生理健康、活动能力及日常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心理状态生理健康活动能力 日常自理能力对照组(n=32)观察组(n=32)t 值P 值21.30±1.26 24.65±1.03 11.644 0.000 19.53±3.64 23.16±4.23 3.685 0.000 19.56±3.21 22.65±2.63 4.212 0.000 21.06±3.24 23.95±3.45 3.454 0.00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症,其病因不明,多种病因都可能造成患者心脏的舒缩功能产生障碍,进而引发患者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严重综合征,常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四肢末梢苍白、发冷,咳嗽、咯血及体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2]。 再加上老年人各方面功能、器官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及心血管疾病影响等因素,老年人更容易病发心力衰竭。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其病发率逐年上升,故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控制病症蔓延的关键[3]。 临床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能完全根除病症。 故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愈效果。 传统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患者卧床休息为主,对运动锻炼有诸多限制,不仅造成患者运动功能下降,还易使患者病发多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4]。 而康复运动治疗是临床新型的护理措施,可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及不同心功能等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适合患者的运动锻炼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促使患者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其早日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5]。

该文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LVEDD、LVSED、LVEF)及6MVD 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 实施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其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康复运动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加强患者运动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值得供应推广。

猜你喜欢
病情康复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