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研究与分析

2020-07-03 08:38李砚吴金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肺冠心病康复

李砚,吴金花

(济南市钢城区里辛中心卫生院,山东济南 27110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诱发血管管腔狭窄及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诱发的心脏疾病。冠心病设计范围较广泛,还包括炎症和栓塞造成的管腔狭窄及闭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均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患者的典型症状多为胸痛、心前区不适以及心悸和乏力等[1]。冠心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使得临床中冠心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多,该疾病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探索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该文将着重探究冠心病患者采用心肺康复治疗对于改善其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以2017年2月—2019年5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80例冠心病患者,以其治疗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心肺康复治疗组,40例):性别比,男∶女=23∶17;就诊时年龄45~86岁,年龄均值(61.6±0.5)岁;冠心病病程 1~13 年,病程均值(4.7±0.4)年。 对照组(常规疗组,40 例):性别比,男∶女=21∶19;就诊时年龄 44~87 岁,年龄均值(60.9±0.6)岁;冠心病病程 1~14年,病程均值(4.5±0.5)年。 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降压、调血脂、降糖、抗凝以及扩张冠脉等;同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肺康复治疗,措施有:(1)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操练习以及缩唇呼吸操练习。①腹式呼吸操练习:患者保持卧位,将右手放置在上腹部处,保持呼气时朝背部利用手部进行腹部按压,并保持腹部回缩,在呼气时需要尽可能鼓起腹部,再通过鼻子吸气;②缩唇呼吸操练习:指导患者紧闭嘴唇进行吸气,通过鼻子进行吸气,保持上腹部鼓起,之后维持屏气状态2~3 s,在呼气的同时缓缓将气体进行呼出,同时辅助配合弯腰和上下摆手等动作来保持身体放松;(2)运动训练:结合患者的身体机能状况等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方案,主要采取登台阶,打太极拳和健步走的方法,以患者的耐受度和微微出汗为宜,在运动过程中避免患者感到疲劳。在早期可通过床边活动和床上活动进行练习,处于中期可增加适量的走廊活动和室内活动,处于康复期可进行适当的室外步行以及体操运动锻炼,在训练期间需要合理控制患者的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3)健康教育:需要对患者开展全面的健康宣教,从而提升其对冠心病知识的认知,同时鼓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治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其讲解心肺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治疗措施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康复治疗环境。

1.3 评估指标

(1)监测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并对比,心功能指标中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肺功能指标中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以及 FEV1/FVC。(2)利用 WHOQOLBREF生存质量简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中包含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不同维度,满分100分。(3)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及临床监测指标等对其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显效:即胸痛、心悸等症状完全或者大部分均消退,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即胸痛、心悸等症状显著缓解,心电图恢复并趋于正常,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即症状、临床指标及心功能等均未改善。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 97.50%,对照组 87.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n(%)]

2.2 心功能指标对比

入组时观察组的 LVEF(36.26±8.15)%,CO(3.51±0.86)L/min,对 照组 LVEF(36.92±8.06)%,CO(3.50±0.92)L/min,且两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t值=0.219,P 值=0.95;CO:t 值=1.092,P 值=1.07); 治 疗后 观 察 组 的 LVEF (44.97±9.26)%,CO(5.89±1.41)L/min,对照组 LVEF (40.19±9.27)%,CO(4.06±1.36)L/min,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t值=4.312,P 值=0.024;CO:t值=5.180,P 值=0.173)。

2.3 肺功能指标对比

入组时观察组的 FVC(2.28±0.29)L,FEV1(1.87±0.19)L,FEV1/FVC(54.26±3.92)%,对照组分别为 FVC(2.29±0.31)L,FEV1(1.89±0.16)L,FEV1/FVC (54.09±4.01)%,且两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VC:t 值 =0.104,P 值 =0.296;FEV1:t=1.106,P=0.341;FEV1/FVC:t=0.885,P 值=0.173);治疗后观察组的 FVC (3.08 ±0.26)L,FEV1 (2.49 ±0.26)L,FEV1/FVC(74.69±4.52)%, 对照组分别为 FVC (2.62±0.24)L,FEV1(2.05±0.25)L,FEV1/FVC(68.33±4.01)%,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VC:t值=6.318,P值=0.003;FEV1:t值=4.292,P 值=0.017;FEV1/FVC:t值=5.041,P 值=0.004,P<0.05)。

2.4 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入组时观察组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为(57.26±4.39)分,对照组为(58.62±3.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9,P=0.053 ,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 量表评分为(79.69±10.19)分,对照组为(68.28±4.19)分,且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1,P=0.002,P<0.05)。

3 讨论

冠心病近年来临床发病率较高,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无典型症状表现,然而随着病情进展将产生胸闷、心悸和胸痛等一系列症状,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2-3]。许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比较严重也影响其治疗效果,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通过采用系统化的心肺康复治疗,有利于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升依从性,也为之后的心肺功能训练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以及运动训练,可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持续性改善[4-5]。并且在心肺运动训练中主要采取了无创性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以及运动耐力,对于调节其心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并且从该次的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运用心肺康复治疗,在总体康复治疗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特别是治疗之后各项心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积极开展心肺康复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并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心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肺冠心病康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肺血管病杂志》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