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霞
(沂南县妇幼保健院,山东临沂 2763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女性盆底组织因生产期间引发损伤,导致出现支持结构缺陷等,进而便易引发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同时,部分患者的盆底肌及筋膜,基于分娩过程中,由于扩张过度,出现弹性减弱的情况,并且通常存在肌纤维部分断裂的问题,进而导致盆底出现松弛的情况。为了女性的健康,采取有效方法做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工作显得非常重要[1-2]。近年来,有学者表示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应用,在防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的效果显著。鉴于此,该课题将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该次纳入研究的1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均符合临床有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不愿配合此次实验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中,年龄跨度为 23~41 岁,年龄均值为(26.8±1.1)岁,均为初次分娩,且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对照组50例,年龄跨度为22~40 岁,年龄均值为(26.9±1.0)岁,均为初次分娩,且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该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方法,即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收缩运动练习,并配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重点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技术,通过盆底康复仪的应用,对患者盆底部位进行刺激,从而确保康复效果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康复干预期间,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阶段性理疗,通常在患者产后40~42 d后展开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收缩练习,从而促进患者排尿能力及阴道部位收缩功能的提升,3~4次/d,每次练习时间为15~30 min左右,以患者耐受为宜。
(2)生物反馈治疗,使用肌电图,或者采取压力曲线,测量患者的肌肉活动情况,将测量信息交给相关医护工作人员,结合患者盆底肌肉测量数值对阈值进行评估,然后为患者制定个案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训练方式的改进。
(3)对患者盆底肌肉进行电刺激,利用盆底康复仪对阴道内输送低频电流进行刺激,2次/周,20 min/次左右,通常持续治疗2周。
(4)肌纤维训练,指导患者进行II类肌纤维训练,频率设置为 20~80 Hz,脉宽设置为 20~320 μs,20 min/次,2~3 次/周,持续治疗 2 周。
(1)使用PHENIXU4康复系统对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测量,0级到V级,等级越高,代表患者的盆底肌力越好。
(2)比较两组脏器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以及性生活满意度;其中性生活满意度以问卷、主诉的方式调查,分为满意、不满意,计算满意率(%)。
该次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取 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采取 χ2检验;此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0级、I级、II级、III 级、IV 级、V 级比重分别为 4.00%、6.00%、8.00%、12.00%、22.00%、48.00%,对照组分别为 14.00%、16.00%、6.00%、26.00%、16.00%、22.00%,由数据可知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n(%)]
观察组50例患者,发生脏器脱垂3例(6.00%)、压力性尿失禁 2例 (4.00%)、 性生活满意 45例(95.00%);对照组 50例患者,发生脏器脱垂 9例(18.00%)、压力性尿失禁 8 例(16.00%)、性生活满意40例(80.00%)。由数据可知,观察组脏器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83、9.267、10.264,P<0.05)[3-4]。
盆底功能障碍,作为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对女性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比如,导致患者出现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了缓解疾病,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便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
该次提到的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包括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收缩练习,促进患者排尿能力及阴道收缩功能的恢复;并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此外,指导患者进行肌纤维训练,促进患者肌纤维功能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配合度,还有必要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干预过程需注意的基本事项,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为康复干预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5-6]。
在该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0级、I级、II级、III级、IV 级、V 级比重分别为 4.00%、6.00%、8.00%、12.00%、22.00%、48.00%,采取常规干预方法的对 照 组 择 分 别 为 14.00% 、16.00% 、6.00% 、26.00% 、16.00%、22.00%;结合数据可知,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脏器脱垂发生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6.00%、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16.00%;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数据说明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应用,可降低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有学者表示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女性盘底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均可控制在10%以下[7-8],此次观察组的6.00%和4.00%均低于10%,说明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防治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盆底肌力,降低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性生活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医护工作中采纳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