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分析

2020-07-03 08:38陈艳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哑铃顺产脏器

陈艳梅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山东临沂 276002)

在妊娠过程中,由于胎儿的生长,孕妇盆底肌所承受的来自子宫的压力越来越大,会逐步显微变形,导致肌张力降低,再经历分娩后,盆底肌功能会逐步削弱,如若产后盆底支持组织薄弱且盆腔脏器位移,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FPFD),继而引起产后大小便失禁、子宫脱垂、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脱垂、生殖道损伤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到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1-2]。从分娩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改善角度考虑,需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此外,相关研究报道称:不同分娩方式会影响到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鉴于此,此次试验将该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分娩产妇4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分娩的产妇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产妇200例,为剖宫产组,顺产产妇200例,为顺产组。采集产妇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1)剖宫产组。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40岁,平均年龄为(28.60±4.15)岁;妊娠时间为 38~42 周,平均时间为(39.98±1.20)周;其中,初产妇 17 例,经产妇 28例,孕次为 1~3 次,平均孕次为(1.96±0.61)次;(2)顺产组。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39岁,平均年龄为(28.31±4.23)岁;妊娠时间为 38~42 周,平均时间为(40.10±1.16)周;其中,初产妇 18 例,经产妇 27 例,孕次为 1~3 次,平均孕次为(2.01±0.54)次。 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在年龄、妊娠时间、孕产次数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条件。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伦理道德委员会监理下进行,产妇及家属知悉试验内容后,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

1.2 方法

两组产妇自产后42 d起,接受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具体方案如下。

(1)Kegel训练。产妇取平卧位,双腿展开,自然屈曲,跟随呼吸节奏调节肛门,吸气时收缩肛门,持续6 s,呼气松弛休息6 s,重复15次,为一组动作,5组/d,连续训练10周。

(2)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排便后,取截石位,治疗仪电极贴片消毒后置入阴道,接通电源,选择治疗模式,当电流显示为实心圆时,频率设置为10~100 Hz,脉宽设置为200~500 Izs,电刺激持续时间为2~20 s, 间歇时间为 2~50 s,2~3 次/周, 持续 30~60 min,采用低频(不超过 50Hz)、高频(50~100 Hz)循环模式,在此期间,可进行盆底肌力测试,以调整频率和脉宽,通过肌电图将产妇肌肉活动信息以转化为听觉信号反馈给产妇。

(3)盆底康复训练。在Kegel训练基础上,使用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根据盆底肌力应用同等级阴道哑铃,患者收缩盆底肌肉,使阴道哑铃在阴道内保持1 min以上,当保持时间超过10 min,且进行大笑、咳嗽、跑步、跳动等动作哑铃不脱出,即可更换大一号哑铃,直至完成最大型号哑铃的训练,每次训练 15~20 min,1 次/d。

1.3 判定标准

康复治疗前后,按照第七版《妇产科学》中的判断标准,判定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情况,采用护垫实验法判定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根据临床检查及产妇主诉判定腰骶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的指标,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3-4]。

表1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对比[n(%)]

1.4 统计方法

该次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试验获取的基础数据,计数资料表现为[n(%)]的形式,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剖宫产组的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腰骶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18.50%、9.00%、9.00%,均明显低于顺产组的 40.50%、15.50%、16.00%,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剖宫产组的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腰骶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50% 、4.50% 、2.00% , 与 顺 产 组 的 8.00% 、5.00% 、2.5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一个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筋膜组成的紧密连接的整体,是一个发挥着重要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临床研究表明,妊娠、分娩、阴道手术、盆腔肿瘤都会对女性盆底肌肉、神经造成损伤[3]。O’Boyle等研究发现,阴道分娩特别是难产会损伤会阴神经、肛提肌、盆内筋膜等盆腔支持组织,而盆腔支持组织松弛,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因此,阴道分娩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极高,且这种风险会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5-6]。

现有研究表明,妊娠、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妊娠期间,胎儿持续生长发育,体重增长,胎头对于母体盆底组织的压迫渐渐增强,盆腔支持组织所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同时,为了顺利分娩,母体会分泌胎盘激素,使盆底胶原蛋白结构重塑,骨盆韧带松弛,到了分娩的时候,母体受到机械性损伤、缺血-再灌注、肌肉去神经化、结缔组织重构等因素影响,盆底组织遭受损伤,盆底功能障碍。在此次试验中,各选取了200例剖宫产产妇、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前,两组均发生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腰骶疼痛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说明了妊娠对于盆底肌功能的确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不过剖宫产组治疗前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6.50%,明显低于顺产组的70.00%,说明剖宫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护盆腔支持组织,对于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更小。基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发生率,早期接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是有必要的。Kegel训练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盆底康复训练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可刺激盆底肌群及相关神经,再结合阴道哑铃训练,能够有效唤醒本体感觉,形成正常的生物运动反馈,促进盆底肌肌群收缩强度及肌肉弹性盖上,促进盆底功能康复,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

此次试验中,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妇接受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腰骶疼痛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说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于不同分娩方式盆底功能障碍均有着较好的疗效;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有学者表示,采取康复治疗方案可是顺产、剖宫产产妇的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到10.00%以下,此次顺产、剖宫产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功能障碍分别为 5.50%、8.00%均<10.00%, 说明产后康复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顺产、剖宫产均会影响产后盆底功能,相对而言剖宫产对于盆底肌肌力损伤较小,接受康复治疗后,两种分娩方式的产妇盆底肌功能均可有效恢复,康复治疗效果无差别;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猜你喜欢
哑铃顺产脏器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我给爸爸当“哑铃”
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
在达古雪山巅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