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并将其纳入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从多维度加以持续推动。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临时性政策措施较多,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尚未形成长效机制,难以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产生更实质而深远的影响。如何更好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在不同时代都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学术界也做了诸多相关研究,这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全新研究视角。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会议多次提及“师德师风”的培育与建设。学者们运用定性和定量等多种方法,积极围绕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及原因、解决对策等多元视角进行大量研究,呈现出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近二十年师德师风发展研究中梳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动态,可以较好的掌握研究的发展动态,进一步研判未来的研究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的及时联通,期刊文献承载的数以TB级的最新研究成果得以在互联网空间广泛传播。传统的人工阅读方式已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期刊文献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有效提取。以已有的文献成果作为语料库,借助大数据方法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可以有效揭示出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化脉络、前沿热点,进而从整体识别学科结构并把握研究主题的生成、发展、变化、汇聚、转移、融合等不同态势,帮助学者们提供更科学、及时的研究方向和决策依据。
基于主题模型的以上功用,在工具选择上一方面采用CiteSpcae工具对所选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聚类和热点分析;另一方面借助LDA主题模型对近二十年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数据化处理。这一模型以选定的文档为语料库,通过计算每一篇文档所内涵主题的概率分布,根据收敛最佳状况,可以自动提炼大规模文档数据中的主题及其相应的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频次最高的主题词来帮助我们理解分析。
本次数据分析主要将中国知网平台中的具体文章作为数据检索源,关于期刊来源类别是在“主题”检索方式下将检索条件设置为“师德师风建设”或含“师德”、“师风”进行高级检索,由于2000年之前的文献过少共5篇,不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于是重点选取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因此将时间节点选择2000年至2019年。经过人工筛查,剔除征稿通知、重复性文献等不具有实质参考性文稿后,最终获取期刊文献2103篇。将获取的文献全部下载并转换为LDA建模和CiteSpace工具可识别的TXT文本格式后,建立文本语料库运行LDA主题建模将输出的所有主题词经过人工调整去除无关词汇,分具体的年份导出进行分析。
就发文量而言,可以从图1看出近20年关于“师德师风建设”主题的文献呈现阶段性攀升,其中2005-2008年,2012-2015年及2017-2018年三个阶段呈现了明显的上升态势。通过二次文献检索,以及深入分析这些年份国家出台的文件可以发现,这些上升态势和国家的相关大政方针的部署有着密切关联。
其中,在2005年党中央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在此背景下通过具体文献阅读,许多研究者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出发,也是将师德师风建设更具体的归纳为“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研究者们立足现实,将师德师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不同层面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索研究,在内容方面这些研究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
2017年在十九大会议提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在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新要求,随着2018年教育部出台系列措施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例如《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图中也可以看出2018年的文献量研究达到一个最高值,可见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与政策出台及细化有着很大关联[2]。
图1 “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发文量介绍
图2 高被引关键词突现图
图3 主题聚类图
由CiteSpace工具自动提取的33个高被引关键词中横向 来看,近20年师德师风研究整体围绕学校领域进行展开,师德、师风建设也得到了相应重视。既有来自中央部委的宏观教育方针指导,又有各级部门、高校工会等单位的具体落地措施;有师资队伍的管理建设,又有以人为本的内在涵养,研究范围明确,重点聚焦突出。
从纵向的时间线索来看,可以看出对于师德师风的研究关注逐步提升,研究视域渐趋深入。从早期来看,师德师风研究的内容聚焦于“和谐校园”这一较小的研究空间,其对应措施相对而言较为单薄,后期则呈现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高校的各主管单位协调联动,统筹规划态势。其关注对象也覆盖到“乡村教师”这一以往研究中较容易忽视,但又确实占有相当比例的教育主体。另外还可以看出与时俱进、紧跟形势的研究特点,具体体现在师德师风的指导方针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延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直接明确化为“接班人”。
从图3的主题聚类挖掘相关研究,可以看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不仅有“高校”,而且特别聚焦在“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相对较小,质量相对较差,政府对民办高校扶持力度相对较弱,这些都容易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师德师风”的落实更多是在“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将师德理解为更高层次、更广覆盖面的职业追求。
表1 主题模型结果
运用LDA主题模型,对师德师风的研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进行数据高词频主题词分类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师德师风的考察,主要是从指导方针、组织领导、监督激励、评价机制、师德体现、行为失范这些领域进行刻画。
从指导方针来看,有之前所提到的党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思想精神,也有来自于教育部门的具体政策文件,特别是在现阶段双一流建设条件下进行的具体研究。从组织领导看,书记是第一负责人的重要性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研究者们也充分将党组织作为重要的依托力量,通过组织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使师德师风建设更具有约束性。从监督激励作用看,相关研究呈现出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制度关切和行为表彰,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更好的形成教师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重要内容。从评价机制看,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有赖于实证调研和评价指标设计,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直观感受,相互评价,整体构建较为全面。从师德体现看,学者们认为师德的外显离不开文化的涵养、信念坚守、职业要求、道德自觉,这些是对一个高标准教师的衡量尺度。从失范行为看,师德失范不仅有对学生本身的攻击和侮辱行为,也有教师本身学术态度上的弄虚作假,这两方面都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
高校师德建设要在把握时代内涵基础上制定具体计划以及相应实施的保障措施。在高校师德建设落实过程中,可以成立师德建设领导组。党委书记、校长作为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把控者,副书记和副校长作为师德建设领导组的直接负责人。领导建设组可以将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人员联合调动起来,形成各部门相互协调的师德建设管理体系。组织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主题交流会,采取征集廉政文化作品展、制作师德教育微党课等形式让广大教职员工参与进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引导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校教代会与群众团体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到师德建设中来,全方位多层面形成师德建设合力。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主要以预防监督为主,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可以对教师起到督促、制约与引导作用。具体分层面统筹推进,第一,建立合理的监督方式。师德监督可以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学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将学校内部监督与教师间互相监督、学生监督等相联系,鼓励学生客观评教,规范教师间互评,形成多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第二,采取适当激励措施。教师作为社会特殊阶层对其进行精神层面激励十分必要,学校可以采取表彰师德标杆集体、师德先进示范个人等方式对优秀教师群体予以肯定,增强教师的师德荣誉感。物质激励方面,可以将对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监督反馈与教师聘用、晋升等相挂钩,加强对师德先进典型的物质奖励力度和相关制度保障,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良性循环。
师德教育对象包括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两种主要类型,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和目标针对性开展师德教育。在职教师的教育内容侧重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注重将思想引导与舆论宣传相结合从而将师德建设贯穿到全方位育人工作之中。定期开展相关师德教育讲座,重点学习高等教育法规、师德校规等方面内容,使在职教师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对国家政策、学校规章的了解,培养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针对职前教师要完善教师准入制度[3],加强在教师招聘录用和人才引进中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在注重任职学历标准、教育教学能力等要求的同时,对其道德修养严格把关。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抓好高校教师职前培训,在教书育人为导向前提下,加强并完善在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的教育。选择师德模范教师对职前教师在师德建设、教学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传授、帮助、带领,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