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康复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

2020-07-02 07:12孙翠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症下肢血栓

孙翠玲

(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卫生院,山东临沂 276600)

根据临床信息显示,当前妇科剖宫产手术实施结束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 妇科剖宫产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变化的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快,倘若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后就需要临床医护工作者及时给予产妇诊治及护理,以免病情集中威胁着产妇生命安全。 临床试验期间,全面康复的护理法已逐渐成为现阶段医护工作中所广泛推广及运用的一种全新护理手段,此种全面性的康复护理临床工作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等不良症状,产妇的康复效果较为明显,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鉴于此,选取该院2018 年3 月—2019 年4月接受产检的130 例产妇,将这些产妇统一列为试验讨论的主要对象,如下为详细的结果。

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接受产检的130 例产妇,将这些产妇统一列为试验讨论的主要对象,该院对以上所有产妇在进行挑选的过程中,严格的参考了以下几方面:首先,所选的实验人员须当符合临床方面有关组织要求的剖宫产手术的诊治标准;其次,利用医院的检查手段以此来确诊所选择的产妇皆愿意实施剖宫产手术,并且还要剔除其中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的产妇,主要表现在意识不清晰的产妇;最后,开展该次临床试验研究前期, 获取所有产妇及家属同意。 所收治产妇的年龄范围即为 22~39岁, 随机将所有产妇平分成两组,即为常规护理组(n=65),产妇的平均年龄即为(34.23±4.65)岁,怀孕时长处于 36~39 周,平均的怀孕时长为(32.6±2.3)周;实验护理组(n=65),该组产妇平均的年龄为(34.70±3.91)岁,怀孕时长处于 35~40 周,平均的怀孕时长为(35.6±2.3)周;两组产妇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可比性存在。

2 研究方法

2.1 护理方法

为了更加明显的准确的分析全面康复护理在整个护理流程当中的临床效果,对于两个分组将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策略,并对实施的结果展开对比,首先,对于常规护理分组依然实施以往比较传统化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该文实验护理分组之中的患病者则选择全面康复护理路径对所有产妇展开以下几条护理:(1)成立全面康复护理的队伍,产妇在怀孕期间应当定期地进行体检, 提早的检查产妇是否存在难产并发症、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前置胎盘等不良病症,进而减少怀孕期间并发症的产生概率。 生产之后为产妇提供安静且整洁的病房,确保病房内的空气始终处于流通的状态,对产妇实施护理服务期间,要求临床护士应当耐心、细致地询问、了解产妇实际恢复情况,对产妇各项的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 如发生存在着异常情况,务必及时告知产妇的主治医师予以有效处理。 (2)情绪方面的护理服务。 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对产妇及家属展开科学的心理疏通方法,一般情况下产妇都会更加担心自身的产后恢复情况,同时对于整个恢复的环境产生一系列恐慌或者害怕等负面不良情绪,可以为该组的产妇介绍生产之前的几个注意事项、手术结束之后的饮食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下肢活动的重要意义等, 解答产妇的疑虑,使产妇能够更加了解剖宫产手术,鼓励产妇产后恢复的信心。(3)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密切的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预防发生并发症。 产妇在结束手术之后麻醉作用清醒回到病房后的2 h, 医院的护理人员可以引导产妇在病床上做些足趾相关的主动活动或者被动活动以及踝关节相关的屈伸活动,可以让病患将腿部肌肉绷紧,保持10 s 后缓慢放松;与此同时,应当预防下肢受到压迫,从而避免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临床护士需要指导产妇,采用最为舒适、正确的体位摆放姿势及翻身, 避免患者下肢部分外展过度;可给予患者足底部位间接性静脉泵及充气加压的护理干预, 以对深静脉的血栓形成起到良好预防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为患者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患者体内是否有形成血栓的现象,同时把控好产妇服用药品的具体浓度、剂量以及服用的速度,仔细的关注产妇是否存在不良的反应,避免产妇出现感染情况。

2.2 统计方法

以SPSS 15.0 统计学软件来统计、分析资料数据,χ2检验临床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检验采用t 值。 用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结束护理后效果情况

比较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可以得知,相比较以往传统的护理结果,在采取全面护理模式之后,产妇的静脉血流峰速 (50.23±4.76) 和平均血流速度 (33.63±5.65) 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静脉血流峰速 (39.23±5.46)和平均血流速度(22.73±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4,P<0.05)。 其中静脉血流峰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8,P<0.05)。同时,对比常规护理组,实验护理组的产妇在全面的护理之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概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个分组的产妇在护理结束后的并发症对比[n(%)]

3.2 关于两组产妇对于护理流程其满意程度的调查

常规护理组:15 例(23.08)非常满意、20 例(30.77)满意、30 例(46.15)不满意,总满意程度即为 76.92%(50/65);实验护理组:1 例(1.54)非常满意、24 例(36.92)满意、40 例(61.54)不满意,总满意程度即为98.46%(64/65)。 在两种护理方法实施结束以后,笔者医院对所有产妇对于护理流程其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可了解到,常规护理组对于护理流程其满意程度即为76.92%,实验护理组所有产妇对于护理流程其满意程度即为98.46%。 相比常规组,实验组产妇对于护理流程其满意程度显著较高,组间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1,P<0.05)。

4 讨论

近些年,通过相关临床资料数据可知,剖宫产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临床方面患病概率相对比较高的一类病症,针对该类病症,如何高效化地预防产妇在剖宫产术后下肢部位深静脉的血栓发生逐渐成了现阶段临床医学重点研究课题。 在以往临床上实施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仍旧需要一种更加全面的以及相对比较高效的护理方法。 目前,通常对于产妇在实施过剖宫产手术之后,同时实施全面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加高效的使产妇获得康复。 因此,按照本篇文章的实验探讨数据能够知道,在通过全面康复护理干预之后仅存在6 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 常规护理组的产妇则存在20 例在干预之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同时,并且在满意度调查的信息方面,与常规护理的分组相比较之下,实验护理组的产妇在进行全面康复护理以后对护理流程表示更加满意,由此可见,针对实施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其展开全面康复护理方法来护理能够更高效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该护理方法在临床实验当中的应用效果非常良好,对于未来临床护理学方面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病症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青春期病症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